衡水市大力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衡水市大力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到2020年,建成涵蓋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等功能的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本報訊(安俊龍)為推動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中醫藥服務需求,充分發揮中醫藥在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前,衡水市政府專門制訂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明確到2020年,建成以公立中醫醫院為主體,以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為基礎,以綜合醫院中醫科為輔助,以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涵蓋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等功能的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市中醫醫院建成三級甲等醫院,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10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

健全完善中醫藥醫保報銷機制政策。降低中醫醫院的醫保報銷起付線,將中醫醫院的醫保報銷起付線執行與當地同級綜合醫院下浮一級的標準。提高住院患者使用目錄內中醫藥技術和中藥飲片的報銷比例。在二級以上(包括二級)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0%以上。實行中醫醫院與同級綜合醫院病種定額標準相同的支付政策。建立中醫藥醫療、醫藥、醫保聯動機制,將符合條件的新增中醫藥技術項目、新批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和合理進行價格調整的中藥製劑,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將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中醫醫保報銷政策。

進一步加大中醫藥人才扶持力度。實施中醫藥人才按需招聘,各級醫療機構招錄中醫藥人才,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實行按需招聘,執行人事代理(派遣)制度,逐步實行備案制度。醫療機構空編的,優先解決中醫藥人員編制。對縣級中醫院所需實用型人才要制訂優先招聘的政策;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空出的編制要優先招聘中醫藥人員,落實編制,實行“縣管鄉用”制度。鼓勵中醫醫師多點執業,對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中醫醫師到基層多點執業,作為本人晉職稱、評優秀的優先條件;各執業地點醫療機構給予必要的補助。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依託市、縣兩級中醫醫院及衡水衛生學校等,舉辦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班,培養基層實用型中醫藥人才;大力發展師承教育,強化中醫藥學術、技能傳承,培養多層次中醫藥骨幹人才、特色人才,各級財政視財力情況給予資金支持。健全市級名中醫評選制度,開展“中醫世家”、中青年名中醫和基層名中醫評選,建立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不同層級銜接、政府表揚與社會褒獎相結合的激勵機制。臨床類別醫師通過市級中醫藥管理部門或三級甲等綜合、專科醫院舉辦的“西學中”培訓班並通過考核的,可以根據臨床需要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非中醫類醫務人員,參加市級以上中醫藥管理部門組織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並通過考核的,可以在臨床工作中提供所學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

切實加強中藥製劑的使用管理。鼓勵有能力的中醫機構將傳統經方和名老中醫驗方開發為中藥製劑,促進成果轉化,形成中藥新藥。支持醫療機構建設中藥製劑室。積極支持符合規定的治療性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目錄範圍。鼓勵和支持院內製劑申報,落實省內調劑使用政策。加強中藥製劑質量監管,不斷增加和豐富中藥製劑數量和品種。積極推進北京等地院內製劑在衡水中醫醫聯體成員單位院內流通。

深入推進京衡中醫藥協同發展。建立便捷高效科學的京衡醫師區域註冊和管理模式,北京醫療機構到衡水開展衛生支援、會診、學術交流等任務的,不需要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京津冀其他執業醫師在衡水區域內申請新增執業地點的,主動簡化材料流程,優先辦理手續。支持北京國醫大師、首都國醫名師在衡建工作站分站,並給予10—20萬的一次性補助。允許在衡水執業的北京市中醫技術骨幹人才參加衡水市名中醫評選表彰。北京專家未成年子女隨父母來衡水就讀的,由當地教育部門負責協調辦理轉學、入學手續。北京國醫大師、首都國醫名師在衡水開展“師承”教育的,納入衡水市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規劃,享受財政補貼。鼓勵北京醫療機構在衡水開展協同重點專科項目,實施共建共贏政策。

提升中醫藥產業發展和醫療服務能力。鼓勵採取劃撥、租賃、租讓結合、先租後讓等多種方式擴大中醫藥產業發展重大項目用地供給。嚴格落實針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制訂針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招商引資政策,精準開展招商引資。對於取得國家級、省級中醫藥科技創新重大突破的,最高分別給予100、8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鼓勵中醫藥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支持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療機構;二級及以下中醫醫院實行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全面推行中醫診所備案制。推廣中醫藥綜合服務模式,將中醫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範圍,滿足人民群眾首診看中醫的需求。

進一步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保障措施。各級政府要把中醫藥事業經費單獨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力度。加大對衡水市中醫醫院爭創“三甲”的支持力度,在新院區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設備購置等方面給予財政支持。各縣市區要保證建成一所公立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健全中醫藥基層服務網絡,“十三五”期間,全市建設40所國醫堂、500箇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站),項目資金由市、縣財政承擔。完善中醫藥從業人員上門服務制度,引導中醫藥服務優質資源向基層下沉。

要聞縱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