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醫院著名醫護「夫妻檔」55年前因工作相識 至今未退休

在北京同仁醫院,有一對著名的醫護“夫妻檔”:這就是80歲的外科教授崔志剛和75歲的眼科原護士長袁曉鳳。現在,老兩口依然堅持在一線工作:護士奶奶袁曉鳳每週依然工作5天,醫生爺爺崔志剛一週出診兩次。

北京同仁医院著名医护“夫妻档”55年前因工作相识 至今未退休

崔志剛在出診

老倆口不在一個科室,不過眼科的醫生和護士都認識崔志剛。每個週二和週五,崔志剛都會到位於二樓的外科診區出門診,趕上門診患者不太多的時候,他就會來到三樓的眼科會診中心,看看在分診臺忙碌的老伴袁曉鳳。要是哪一天沒來,別的護士還會問袁曉鳳,“您家老崔怎麼沒來?”

崔志剛和袁曉鳳是在同一年被分配到同仁醫院工作的。1963年,崔志剛從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來到同仁醫院,後來成長為外科的大專家;袁曉鳳當年從護理學校畢業,後來成長為眼科的總護士長。他們在醫院相識相知,共同成長,一起變老。55年來,醫院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對於他們而言,甚至比家人還要熟悉。對於他們來說,能讓更多的患者康復,是他們共同的心願。

北京同仁医院著名医护“夫妻档”55年前因工作相识 至今未退休

崔志剛和袁曉鳳年輕時合影

62歲“封刀”後依然出診

10月13日,是崔志剛80歲的生日。崔志剛說,80年來,有兩個日子讓他最激動:一個是拿到石家莊一中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另一個日子就是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日子。

1958年,崔志剛考入北京醫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部,成為一名“準醫生”。學醫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崔志剛的父親是一名內科醫生,父親特別敬業,只要患者有要求,父親總是隨叫隨到。1958年報考高考志願時,老師曾建議他報考北京航空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但被崔志剛謝拒絕了,“我就想當醫生。”來到北醫後,崔志剛特別高興。兩年的理論學習之後,他被分配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實習。當時一批醫學泰斗帶領他們實習,患者也十分配合實習生的診療。“我還記得當時我要手術的時候,我的指導老師告訴患者,今天是實習醫生大夫給您做手術,我來幫助他。”患者非常理解,也很配合。經過三年的臨床實踐之後,1963年崔志剛畢業,作為當時的優秀畢業生,他來到實力強勁的北京同仁醫院外科工作,在外科一干就是55年。60歲那年,崔志剛退休後返聘在科室出診,繼續做手術;62歲那年正式“封刀”,但仍然在醫院出門診,一直堅持到今天。

20年前的患者還來看他

這55年間,外科醫生崔志剛跟隨著國家發展的腳步,一起成長。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深夜,崔志剛正在急診做手術。“有個年輕的男患者因為胃穿孔,需要做胃大部切除手術。”手術正在進行時,地震發生了。“我就看到牆上的瓷磚噼裡啪啦的地往下掉。”手術檯上的三四名醫生,還有手術室裡的麻醉師、護士,都知道這是地震了,但是所有的人一個都沒有走。“手術才做了一半,患者還在手術檯上,我們要是走了,患者怎麼辦?”他們在地震中繼續手術,“說句實話,要是樓塌了,把我們砸在下面也就砸了,我們真的不能扔下患者不管。”手術室的醫生、麻醉師和護士互相鼓勵著,“彆著急……”幸運的是,手術順利完成了,樓也沒有塌。

1973年,崔志剛作為北京市援助幾內亞醫療隊的成員之一,來到萬里之外的幾內亞,在那裡進行醫療援助。“那時條件特別艱苦,蚊子嗡嗡地往人身上撲。”兩年的援非任務結束後,他回到北京短暫休整,1978年,崔志剛再度出發前去援藏,他到了西藏自治區的阿里地區,一年之後才回到北京。從醫55年,崔志剛感受到外科技術和外科疾病譜的變化。“1992年開始,外科手術開始採用皮內縫合技術,患者的縫合傷口上,再沒有‘蜈蚣腿’了。”援藏回來後,崔志剛在普外科中,主要做甲狀腺切除手術,甲狀腺癌的患者越來越多,“我的想法是讓患者的切口小一點,更加美觀一點。”

如今80歲的崔志剛耳聰目明,思維敏捷。20年前他主刀手術的甲狀腺癌患者,至今還在跟隨他複診。每年到複診的時候,老患者不僅僅是來看看病,更是來看看他這個老朋友。患者對崔醫生大夫的評價甚高,他們說,崔大夫醫生帶著謙和,對每一位患者都非常耐心,不厭其煩,有問必答。

75歲護士長還是“火眼金睛”

比起思維敏捷的崔志剛,75歲的袁曉鳳走起路來腳下帶風,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看起來和中年護士看起來差別不大。

北京同仁医院著名医护“夫妻档”55年前因工作相识 至今未退休

袁曉鳳在工作中

1963年,20歲的袁曉鳳從護理學校畢業後,來到同仁醫院工作。她到同仁醫院後,報的第一志願是到外科當護士,沒想到,眼科老主任一眼相中了她,把她從外科“搶”了過來。袁曉鳳是個利落人,性格直爽,快言快語,更喜歡外科的大刀闊斧的手術,感覺施展空間大;眼科在她的心目中,空間太小,就在“小眼睛”的空間裡騰挪,“沒意思。”

雖然帶著點不情願,袁曉鳳還是也在眼科開始了工作。 在同仁醫院眼科,袁曉鳳在老護士們的幫助下,迅速成長。工作8年後,她成為眼科的總護士長。2000年,準備退休的袁曉鳳趕上眼科成立會診中心,眼科的領導希望她返聘回來幫忙帶一下年輕的護士,於是,她就成了會診中心的分診臺的一名普通護士。一晃18年過去了,袁曉鳳還站在分診臺後,給患者答疑解惑。

在同仁醫院眼科工作了55年,袁曉鳳對於所有的眼病都非常熟悉,她特別善於與人溝通,能按照病情給病人分診。同仁醫院的眼科被分成12個亞科,眼科的專家有上百位,袁曉鳳通過病人簡單的描述,再看看以前的就診記錄,就能給患者推薦到最合適的專家處就診。遇到號販子,袁曉鳳總是能一眼“揪出來”,眼科的醫生護士都誇她是“火眼金睛”。

50多年“夫妻檔”至今不退休

有時候袁曉鳳和老伴兒崔志剛聊天,也會談談退休的事兒:“你都80歲了,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啊?”崔志剛說:“你要上班,我就陪著你。”

工作55年,也是老兩倆口相識55年。“我們是在同一年來到醫院的,”袁曉鳳說,當年兩個人都是團幹部,在團的工作中認識了,逐漸有了好感。“我們倆倆談戀愛沒有介紹人,要是吵架了,也沒有人來調節說和。”兩個人一起參加文藝演出,袁曉鳳跳舞,崔志剛拉二胡。說起老伴兒的琴技,袁曉鳳不客氣地說,“二把刀。”老崔聽了嘿嘿一笑,不氣也不惱。

工作中相識,生活中扶持。崔志剛喜歡吃麵食,吃肉。“上班的時候,我中午帶飯,打開飯盒,一半是饅頭,一半是燉肉。”袁曉鳳愛吃米飯,愛吃蔬菜,很少吃肉。兩個人的飲食習慣可以說是南轅北轍,結婚51年來,兩個人誰都沒有想過改變誰,崔志剛雖然不吃米飯,但每天都會給袁曉鳳蒸米飯,“我蒸的米飯不軟不硬,正合適。”袁曉鳳不喜歡吃肉,但是每週準會給老伴兒變著花樣地燉上幾碗肉,放在冰箱裡備好。“我們從來沒有覺得誰在遷就誰,夫妻之間不就應該這樣嘛。”

趕上兩個人都上班的日子,老兩倆口就一起從家裡坐地鐵去上班醫院,早上7點半之前準能到醫院。趕上崔志剛不上班休息的日子,他就會把家裡收拾利落,老伴兒快下班的時候,他會再洗好一盤水果,擺上一些堅果;袁曉鳳一下班,崔志剛就會讓老伴兒坐下來先吃點水果,補充一點乾果。在袁曉鳳吃水果的空檔當,他就會講講今天報紙上都說了什麼,電視裡講了什麼,袁曉鳳開玩笑說,“我叫他崔秘書,他就是我的秘書。”對於“崔秘書”來說,袁曉鳳就是家裡的“一把手”。說起家裡的“一把手”,崔志剛非常驕傲,“她裡裡外外都是‘一把手’,工作中特別出色,在家裡拖地、炒菜這些家務活,樣樣能幹。”對於家裡的“秘書”,袁曉鳳也特別滿意,“別看我是護士,我在家裡從來不擺藥,都是‘崔秘書’每天給我擺好要吃的維生素、降壓藥等,他給我什麼藥我就吃什麼藥;哪一天早上要是忘了吃藥,中午他還會送過來。”

去年10月,這對醫護夫妻剛剛慶祝了“金婚”。回顧兩個人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經歷,他們都覺得特別滿足。他們一起經歷風華正茂,一起走到白頭,但兩個人對生活與工作的熱愛,從來沒有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