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開展周村研學活動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的文件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濟南市棋盤街小學積極推進研學活動。二年級的老師和家委會代表充分探討,針對低年級孩子的認知、愛好,選擇了周村古商城作為本次研學地點,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制訂了詳細的研學總體方案、實施方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10月12日,同學們背上行囊,開啟了一段難忘的的周村古商城研學之旅,讓我們隨著同學們的腳步,一起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吧。

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開展周村研學活動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二年級一班周村研學

周村古商城歷史悠久,素有“旱碼頭”、“金周村”、“絲綢之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作為中國古商業文化的優秀代表,古商城至今仍保持著古樸的明清原貌和歷史本色。在講解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遊覽了狀元府、票號展覽館、楊家大院、大染坊、瑞蚨祥、民俗展覽館等十多個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景點。同學們邊走邊看,邊學邊問,齊魯古韻、魯商文化變得鮮活,真是應了那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開展周村研學活動

同學們參觀狀元府

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開展周村研學活動

同學們參觀瑞蚨祥

陶行知先生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為了讓同學們對魯商文化、傳統技藝有更深刻的感受,本次研學活動的課程內容精心設計了三個實踐體驗項目。

體驗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村燒餅

同學們來到了周村燒餅博物館,聽講解員介紹周村燒餅的歷史,知道了周村燒餅被譽為 “可以吃的文物”。當同學們聽到一斤麵粉可製作60個燒餅,每個燒餅上約有芝麻2000粒時,紛紛驚訝的瞪大了眼睛,躍躍欲試想要體驗一回傳統技藝。“白麵與水細細揉,五香油酥記得放。團面似餅貼爐內,一時香氣撲鼻來。”在博物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同學們也作出了“如秋葉,如蟬翼”的美味燒餅。

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開展周村研學活動

同學們觀看技藝大師的製作表演

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開展周村研學活動

同學們學習周村燒餅的製作

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開展周村研學活動

體驗二 傳統染布技術——扎染

周村絲綢文化源遠流長,“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家家織綢緞”,曾有“絲綢之鄉”的美稱。扎染古稱扎纈、絞纈,是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在扎染體驗環節中,同學們瞭解了“染布”的傳說;學習了染布的流程;背誦了顏色的詩歌;還親自扎染了一塊小手帕。

體驗三 我是票號小掌櫃

大德通票號,是由祁縣喬家堡喬氏在中堂創辦,約光緒十年(1884)四月正式改名為大德通票號。大德通票號營業範圍有存款、放款、匯兌三項。在這裡,同學們瞭解了古代金融機構的作用和功能,認識了不同時代的古錢幣及發展歷程,還進行了古代匯票的書寫,體驗了一把票號小掌櫃。

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開展周村研學活動

聽講解員講述票號的歷史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二年級研學活動順利圓滿的結束了,同學們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成。返程路上仍然意猶未盡,興致勃勃地討論著這一天的所學所感,並計劃在週末完成研學手冊,進行研學總結。

感受齊風古韻,追尋傳統文化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開展周村研學活動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二年級研學手冊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只有走出去,才能讓孩子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