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閉症如何形成,父母應怎樣對待

自閉症的成因,眾說紛紜的觀點

兒童自閉症如何形成,父母應怎樣對待

如今,兒童自閉症呈現愈加高發的趨勢,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自閉症在醫學上的普遍定義是“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它的起因至今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大體來說,先天原因和後天原因都在起作用。

先天因素,可能造成孩子自閉症的有遺傳因素、圍產期因素:如產傷、宮內窒息等;腦器質性損傷:如癲癇發作、腦電圖異常、腦CT、磁共振有非特異性改變等;免疫系統異常和神經內分泌及神經遞質失調,比如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輔助T細胞和B細胞數量減少;抑制-誘導T細胞缺乏、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減低等,此外該病與多種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功能失調有關。

後天因素包括家庭因素:比如父母做事刻板,並有強逼傾向,對孩子冷淡和頑固,家庭缺乏溫暖;父母衝突嚴重,給孩子心理壓力較大,容易出現自閉內向的性格。環境因素:孩子長期生活在過於單調環境中,缺乏豐富和適當的刺激,父母也沒有正確的引領其社會行為,導致孩子經常以反覆動作來進行自我刺激,漸漸對外界失去興趣,從而導致自閉症的病發。

當然,造成孩子自閉的還有很多原因,這些因素讓自閉症患兒表現出不說話、疏離、冷漠、不合群等外部的特徵,其中最明顯的是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他們會對一些無生命的物體感興趣而對人與人的交流視而不見,會熟練背誦廣告詞或唐詩而不知道其具體意義。他們沉浸於“自我的世界”,彷彿來自遙遠的星空,所以,他們也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星孩”康復任重道遠,積極訓練方為正解

兒童自閉症如何形成,父母應怎樣對待

由於形成自閉症原因的多元性,以及每個孩子個體的差異性,目前為止並沒有醫治自閉症的“特效方法”。自閉症患兒面對未來相對艱難的道路和“融合”入正常社會的艱鉅任務,每個自閉症孩子的家庭都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積極訓練,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應該是最實際也最有效的道路。

市場上有些人或機構宣稱可以用中醫或理療的方式治療自閉症。對此我們不發表太多的意見,但需要強調的是目前沒有過硬的案例支持,表明這些方法能夠對自閉症兒童的情況有根本性的緩解。筆者認為一些理療方式,比如經顱磁等,只能作為輔助的治療方式而不能寄予太大希望。

自閉症的康復是一生的事情,作為孩子的家長、康復老師和其他的親朋好友,我們該認真去做的也許只有“不拋棄、不放棄”,認真地帶孩子訓練,充分地和孩子交流,用耐心、細心和恆心推動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

目前針對兒童自閉症(譜系障礙)實際檢驗最多,也被認為最有效的訓練體系還是ABA,一對一個別化訓練可以針對不同孩子出現的問題進行細緻的、因地制宜的訓練和提高。長時間、高頻次的訓練對孩子的吸收、理解和進步都大有裨益。孩子從最基本的對視、安坐、回應、共同注意等到語言理解、表達、邏輯思維、社會交往等“高階”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現在普遍應用的VB-MAPP《語言行為里程碑安置程序》基礎也是ABA,但是它更加細緻,評估和訓練的目標也更明確。“里程碑”是這套系統的關鍵詞,它是一套針對孤獨症及其他發展性障礙兒童的語言和社會能力的評估程序,按照提要求、命名、仿說、對話、聽者技能、動作模仿、社會性遊戲等170餘項能力設置進步程度的“里程碑”以供訓練參考。VB體系是很多主流康復訓練機構應用的訓練體系,效果明顯並易於家長的學習和實踐。

此外,還有“地板時光”等訓練方式,各有各的特色和實踐領域,各位可以搜索瞭解。

除了訓練外,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還應該注意什麼

兒童自閉症如何形成,父母應怎樣對待

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講,未來的主要任務一是生存,有相對過硬的自理能力、學習能力、社交能力,能夠應付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活動。在生存要求解決之後再求儘量有品質的生活。

針對這些基本任務,父母們應該做到:

1.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切勿事事包辦,剝奪孩子主動認識世界、接觸世界,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得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有意識地讓他受挫,磨練其意志力。

2. 增加新鮮刺激,帶孩子接觸自然,開闊眼界,視聽覺及相關感官得到足夠的刺激,避免陷入“孤獨”的狀態。

3. 培養廣泛興趣,聽故事、做遊戲、畫畫、唱歌跳舞等,父母儘量參與其中,這不僅可以開發孩子的心智,避免了孩子興趣狹窄,而且可以加強父母與孩子間的感情交流。

4. 樹立榜樣,父母自己應表現得堅定自信,切不可精神沮喪和怨天尤人,因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力量和智慧的化身。當孩子膽怯和失望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幫助,使其樹立信心,戰勝困難,引導孩子。

5. 創造歡愉的家庭氣氛,幼兒期的生活環境對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父母親密無間則可以創造愉悅的家庭氣氛,減少對孩子的心理壓力,反之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6. 培養孩子情商,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和情緒控制能力,懂得接受別人並讓別人接受自己。培養良好的品德,教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情和情感。

讓孩子融入集體,多多結交朋友。孩子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所以讓他們學會在社交中感受到樂趣,學會聯絡感情,增長見識,提高應變和活動能力。久而久之,可以利用孩子之間的類同思維和天然吸引力讓他們做到更好的融合,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孩子形成孤僻性格,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兒童自閉症如何形成,父母應怎樣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