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山东巡抚丁宝祯给中庄写得“学以明伦”是啥意思

2009年,中庄镇中心小学进行修缮扩建,校门口水沟上面一块表面光滑却从不让人留意的“过门石”随着推土机轰鸣的声音翻了个个,大家惊奇地发现底面上刻着“学以明”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右上角清晰刻着“钦命宫保山东巡抚部院提督……”的字样,左下角落款“大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仲冬……”字样,石碑下半部分已经不知去向,“学以明”的后面很明显还有字。

鲜为人知,山东巡抚丁宝祯给中庄写得“学以明伦”是啥意思

这块石碑到底有着怎样的来历呢?

据村里老人说,学校原址曾是一处庙宇——真武阁,是近代村内最早的学堂,1945年后成为中庄小学,当时在全县属最早的学校。清同治九年(1870年)时任山东巡抚丁宝祯至此,为中庄学堂题“学以明伦”四个大字以勉励中庄学子,中庄人将此制碑记载,立于庙前,石碑在文革中遭破坏,下部“伦”字已遗失。

鲜为人知,山东巡抚丁宝祯给中庄写得“学以明伦”是啥意思

“学以明”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右上角清晰刻着“钦命宫保山东巡抚部院提督……”的字样,左下角落款“大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仲冬……”字样。“学以明”的后面很明显还有字。朱熹在《四库集注》中阐发的理学教育宗旨为“学以明伦”,又据多方论证,散佚的一块上刻“伦”字无疑。现存残碑是中庄村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现已将此碑移至中心小学大门口北墙壁上。

鲜为人知,山东巡抚丁宝祯给中庄写得“学以明伦”是啥意思

丁宝桢,一生为政清廉,两袖清风,俸禄常用于济困助教,身后负债累累。次年(1871年)归葬山东与已故的原配谌夫人合葬时,赖僚属集资方能成行,如《清史稿》载:“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丁宝桢墓在济南九华山之阳的辛甸村西北,即今舜耕路2199号山东丰汇设备有限公司院内,墓早已夷为平地。墓前曾立有石碑,碑文《皇清诰授光禄大夫赠太子太保四川总督丁文诚公墓志铭》系由前任山东巡抚,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阎敬铭撰写。墓西侧有谌夫人墓,丁宝桢之弟丁卓选亦葬于此,故世称“二大人墓”。丁宝桢死后,原在济南趵突泉畔建有“丁公祠”,今已改为“李清照纪念堂”。丁宝桢的济南故居西门里旧军门巷11号,业已在城市建设中拆除,只在临街的粉墙上书有丁宝桢及其故居的简介,称丁宝桢“与曾国藩、左宗棠等同为中兴名臣。”清山东巡抚衙门就在珍珠泉大院之内,今巡抚大堂仍完好如初,近年又清理出大堂后面的原廊殿柱石,浸没在清澈浅显的泉水溪流中。

鲜为人知,山东巡抚丁宝祯给中庄写得“学以明伦”是啥意思

斯人已逝,只有那点点滴滴的遗迹轶事和留在校门口的“学以明”三个大字,向后人诉说渐行渐远的历史沧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