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飯」男孩兒讀清華:好孩子背後,一定有極需照顧的爹和媽!

今天要說的事兒是我老家發生的事兒,這事兒已經有好多年了,更確切的說,是我懂事時發生的事兒。那時,這個男孩兒剛考上清華大學,不知道震驚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把他當成榜樣。而我,就是其中一個。每次不想學習時,父母都會用一句句“你看看XXX,家裡穿的到處要飯討生活了,不也是考上清華了嗎?”

暫且叫他小叔吧,因為他比我大一輩,雖然年齡上不過差10幾歲。小叔是家裡的老三,還有兩個妹妹,一家五個孩子,爺爺身體不好,奶奶身體也差。不過,爺爺奶奶都是很要強的人,那個年代,家裡就維持幾畝地的營生。但是,他們還是把地經營的很好。

“要飯”男孩兒讀清華:好孩子背後,一定有極需照顧的爹和媽!

“要飯”男孩兒讀清華:好孩子背後,一定有極需照顧的爹和媽!

可是,人多啊,地少啊,所以,根本維持不了一家幾口人的生活。沒到秋天,已經掀不開鍋了。起初,到處借糧維持生活,但是,還完糧食,根本又不夠一家人的吃喝。乾脆就過著記帳的日子吧,什麼時候富裕了什麼時候再還吧。不過,奶奶是個很講究的人,她告訴幾個孩子,如果這些借的糧到他們死時還沒還清,他們長大了一定要十倍的償還。

因為家裡吃不上飯,小叔營養不良,十八歲的年齡,還沒長到一米六五的個頭,又瘦又矮。村裡人心疼,有吃的就會給小叔,小叔從此也就過上了吃百家飯的日子。每天從村頭吃到村尾,也算吃飽飯了。

一來二去,爺爺奶奶知道小叔每天靠“要飯”過日子,覺得過意不去,準備把小叔過繼給劉爺 爺,至少能吃飽飯。劉爺爺不忍心,畢竟,小叔已經大了,雖然沒接受,不過,劉爺爺還是很照顧小叔的生活的。從衣食住行供起,一直到小叔考上大學。

“要飯”男孩兒讀清華:好孩子背後,一定有極需照顧的爹和媽!

考上清華那天,很多人問小叔“三小子,你連飯都吃不上了,咋能考上大學呢〈還是清華?〉”小叔滿臉不好意思“吃了全村這麼多年的糧食,如果不給村民一個交代,也對不起大家啊!”後來小叔回老家時,說起當初的話,還是一臉的不好意思,他說,就想著努力擺託這種貧窮,讓父母別在受累討不上飯吃。說白了,小叔兒時就是想著努力改變現有的生活環境,一骨子拼勁促使他努力讀書的。

“要飯”男孩兒讀清華:好孩子背後,一定有極需照顧的爹和媽!

其實,現在的好多孩子,有專職媽媽看護,每天補習到很晚,有媽媽陪伴。可是,孩子還是不知道上進,歸根到底,就是父母沒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將來能做什麼,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準備好的,他們將來只管吃現成的,喝現成的就足夠了。還學習幹什麼呢?這種思維下,孩子們怎麼能成長起來呢?更別說奮發圖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