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到人世間上來?4句誓願說得非常明白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

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到人世間上來?4句誓願說得非常明白

“悲體戒雷震”:這四句偈頌是讚歎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為他的法體。他這慈悲的法體,是從什麼生出來的?從持戒生出來的。最初觀世音菩薩修道,就是專修戒律,而生出來這廣大慈悲、無緣大慈這種法體。

這種法體就好像雷一樣的,言其觀世音菩薩這個法體,發聾震聵── 聾的人也聽得見了,愚痴的人也聽見了,就好像空中打雷似的,一切眾生都被他好像雷那麼大的聲音所驚醒了,所以叫“悲體戒雷震”。這讚歎觀世音菩薩的身業是不可思議。

“慈意妙大雲”:觀世音菩薩以慈眼視眾生,在後邊經文上說:“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觀世音菩薩所修的福德,好像大海那麼樣無量無邊。他慈悲的意念,平等給予眾生的樂,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就好像在虛空中的大雲彩一樣。

“澍甘露法雨”:澍,是下雨的意思,下甘露法雨。什麼叫甘露?甘是甜,露是露水。甘露,就是甜的露水,這是天上一種長生不老藥的名字。天人的壽命那樣長,就吃這個藥。

說:“天人也吃藥?難怪現在人想要開悟,也要吃藥!”可是天上這種藥是一種自然的,是天上本有的,不是煅煉出來的;吃這種的不老藥,就不老了。觀世音菩薩的妙大雲,下這種甘露的法雨,下這種長生不老的藥,令一切人都離開這生、老、病、死苦。

“滅除煩惱焰”:觀世音菩薩把世界上人這種煩惱焰滅除了。焰是火焰,言其煩惱就像火焰似的。我們世界人,每一個人都有煩惱。為什麼不成佛?因為有煩惱;為什麼沒開悟?因為有煩惱;為什麼得不到解脫、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也因為有煩惱。

煩惱,也就是執著;執著,就是煩惱的一個別名。你有所執著,就得不到解脫,就會有很多的煩惱。執著又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就是從自私生出來的。為什麼你要執著?就因為有自私自利的心。

你若沒有自私自利的心,大公無私了,你又有什麼可以執著的?你若沒有自私的心,就沒有執著。你沒有執著,也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也就是解脫了。你得到解脫,也就是開悟,也就是成佛了。所以煩惱是最壞的一個東西,但是人人都舍不了這個壞東西,總要和煩惱行住坐臥不離開。

有人說:“我常常快樂,這就是沒有煩惱了?”你若得到真快樂了,當然沒有煩惱;若沒有得到真快樂,用你那勉強造作心來做成一種的快樂,這不是真正快樂,因為煩惱還在你裡邊覆藏著,有一天它還會爆發出來。

就好像用一塊大石頭把草壓上,草雖然暫時不長,可是將來你把這石頭一搬開,草長得更茂盛、更旺。所以你若有真快樂,就沒有煩惱;沒有真快樂,煩惱還是在那地方存在的。

在“四弘誓願”中,第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上來?就因為眾生無邊誓願度。

第二願是“煩惱無盡誓願斷”,觀音菩薩有沒有煩惱呢?他煩惱斷了,可是他以眾生的煩惱作為煩惱。他看眾生的煩惱沒有斷,就用盡種種的方法教化眾生,令眾生把煩惱斷了。這煩惱是沒有窮盡的,好像水波浪似的,前念滅了,後念又生;後念滅了,後後念又生,相續不斷,煩惱也是這樣子。煩惱雖然無盡,他誓願斷。

第三願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這佛法的門徑是無量無邊,他誓願學。有的人或者讀過一部經,或讀過兩部經,就自滿了,說他懂佛法了。他所懂的佛法,其實連大海里一滴水都還沒有呢!但是他就滿足了,好像一隻螞蟻到海里去飲水,飲得肚子飽脹,就說:“喔,我把大海都飲乾了!”嗐,它把大海都飲乾了?殊不知,它只把它肚子喝飽了,大海里邊的水,它連一滴都沒有飲呢!

第四願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沒有再比佛道高上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發願成佛,不應該把自己看得太小,要把自己看得本來是佛。可是,本來是佛,並不是說現在我就是佛。我們本來在最初都是具足佛性,和佛是無二無別;因為不曉得修行,所以就沒有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那麼大的本領。

觀世音菩薩本照著四弘誓願來教化眾生,所以澍甘露的法雨,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清涼。得到清涼,就是沒有煩惱了,這叫“滅除煩惱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