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Bixby來了,比起速度,原來人工智慧更需要溫度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這是廣為流傳的一首詩歌《從前慢》。科技越來越發達,時間越走越快,人們反倒開始懷念這樣的「慢生活」。

這個感受,放在人工智能的場景應用裡也不為過:科技從來不是簡單的噱頭和炫技,只有為人性和生活服務,才是最終歸宿。

1.

反思:我們是不是非得那麼急不可待

《新週刊》提出「急之國」的概念已近十年,但人們的腳步卻從來沒有放慢過。

匆忙涉獵資訊,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熱點。匆忙更換科技產品,不想被時代淘汰。匆忙行走,雖然不知目的地在何方。匆忙的一夜成名,然後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匆匆又匆匆。

可誰能想到,迎來的卻是更低的效率,以及更多的失落和不耐煩。

如今手機成為我們身體一部分的時候,我們卻越發希望放下手機,拋棄朋友圈,抑制信息更迭,屏蔽無效社交。這時候,科技似乎也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科技每天迭代,系統頻繁更新,繁瑣的用戶界面,這是最終意義嗎?

遠離生活的科技還有意義嗎?而我們是不是非得那麼急不可待?

2.

意義: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情

“為什麼到現在Siri還顯得那麼愚蠢呢?為什麼它的能力那麼有限?為什麼它會經常搜索出沒用的結果?上一次Siri說出讓你滿意的答案、採取令你驚喜的行動,是什麼時候的事?”在去年10月,當時已69歲的美國資深技術撰稿人Walt Mossberg(莫博士)還在發文痛斥蘋果Siri毫無進步。

雖然時有類似吐槽,但人工智能經過60年的發展,概念普及、場景進一步應用落地。

先是Siri,再到去年Google的發佈會上,桑達爾·皮查伊宣佈人工智能是公司最優先的戰略:“我們正在從移動優先的世界進入人工智能(AI)優先的世界。”

三星Bixby來了,比起速度,原來人工智能更需要溫度

當前市場上的語音交互終端質量和效果參差不齊,甚至大多都是調戲玩具和營銷的噱頭。人們開始反思,對這些語音工具和平臺的需求究竟是什麼?

木心的那首詩歌便是一切意義:「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

——今天會下雨嗎?

——今天午後兩點左右可能有雨,出門記得帶傘。

——幫我打開空氣淨化器。

——好的,空氣淨化器馬上為你工作。

——晚上八點以後提醒我,今天不許喝酒了。

——好的,我會按時提醒。

是啊,這樣「說一句,是一句」,就很好。

3.

融合:從營銷噱頭到融入生活

反思過去幾年,市面上各類語音助手使用率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場景不匹配。試想在地鐵中如果你對手機實行語音操作,難免有炫技的不適感。另一方面,用戶並不清楚哪些應用或是功能可以被語音支持。當你說完手機沒有反應,就更尷尬了。

在本週Bixby的發佈會上,聽到這樣一句話:竭盡全力去覆蓋手機中的常用功能,為用戶帶來真正的便捷。或許這次可能確實有些不太一樣了。

我也在現場體驗了一次Bixby。當然對於手機中如電話、相冊、時鐘、天氣等此類原生應用,基本做到了可點即可說。

此外,在場景上,Bixby還支持如愛奇藝,QQ音樂、微博以及摩拜等將近20個常用的第三方應用。所以你可以這樣對你的手機說:Hi,Bixby,播放李宇春最新歌曲流行,於是你就要豎起耳朵了。

三星Bixby來了,比起速度,原來人工智能更需要溫度

找到了正確方向,語音交互系統,或許經過多年的普及以及科技廠商的普及,終於開始落地了。從「噱頭營銷」變得開始具備超強的理解能力。正如Bixby所說的:不但可以理解步驟複雜的指令,對於信息不完整的「自然語言」指令也可以在與用戶充分溝通後理解執行。這樣一來,用戶終於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尷尬了。

4.

場景:人工智能,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溫度

有科學家把人工智能分為“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前者意味著機器無所不能,並且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後者則是指執行一項特定任務的技術。至於如何實現這些技術,則屬於機器學習的領域。

三星Bixby來了,比起速度,原來人工智能更需要溫度

聚焦當下,人們開始思考的關鍵問題是:在弱人工智能時代,如何才能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其中突破口便是生活場景本身。

依舊以語音為例,試想我們在開車的時候,對手機說一聲:發微信給給小張,告訴他五分鐘後到。手機就會自動編輯完成,然後問你是否確定發送;

我們在廚房裡手忙腳亂的時候,你可以輕聲說一句Hi,Bixby,幫我播放一首《慢生活》,手機就會自動為你服務;

在聚會時,我們不需要再拿一個自拍杆,只需要用語音操控即可;

甚至在天冷的時候自己懶得親手去幫掃地機器人充電,只需說一句:幫掃地機器人充電,於是它就會自動接入插頭。

這一切都不會噱頭,而是現實已經可以發生的情景。在三星發佈的人工智能平臺Bixby上就完全可以實現了。

當以Bixby為代表的諸多語音交互平臺不斷的發佈,其學習能力就可以不斷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具備交互式學習機制,通過開放用戶定製接口,藉助群體智慧迭代提高,讓用戶體驗更加輕鬆自如。

人們會發現,科技從來不是冷冰冰的技術,而未來也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遠方。

5.

方向:讓科技返璞歸真

當然,目前人工智能的狀態和語音交互都不是終點。但好在,它的方向對了。

在Bixby的新聞通稿裡說到:“採用了與設備深度整合的設計,而並非一個獨立的應用程序,可以深度的控制硬件參數。同時Bixby也可以對軟件進行深度控制,它擁有強大的情境感知能力,當使用Bixby的時候,它會判斷用戶的指令,並可以理解當前的使用環境、應用狀態,從而準確的完成任務。”

三星Bixby來了,比起速度,原來人工智能更需要溫度

說白了,還是那句話,如果讓Bixby與移動設備的深入結合,便可以令它具備了多模交互的能力,能聽會看,可以執行更加複雜的操作。隨時召喚Bixby,它都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情。

這或許就是方向。

目的簡單純粹: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即便現在的日色變得匆忙,車、馬、郵件都變得加速,但希望一生仍然只愛一個人。

它懂你,它瞭解你,它能幫助你去做你想做的事。

至於它是人,還是人工智能平臺,還是機器人,其實並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