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學經給別人講,而自己在五欲六塵裡頭打滾不是真修

學佛學經給別人講,而自己在五欲六塵裡頭打滾不是真修

我們看念老下面選的,都是《楞嚴經》上的。

“如是演申,不逐色塵,反觀自性,是為端目。”“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根”能守住自己的本位起作用,“不逐六塵”就對了,這叫“真修行”。

所以修行在哪裡修?在起心動念處修

如何能夠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成佛了。

不分別、不執著,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不造業,所以他不在六道里頭。六道是要造業,墮六道。阿羅漢不造業了。雖分別,沒執著。

我們最起碼的要守住不執著,你的功夫才得力。否則的話,你這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可憐!跟著外頭“色聲香味觸法”在打轉。妄想雜念一個接著一個,止不住,這是多麼可怕的一樁事情!學佛學經教講給別人聽,自己還在五欲六塵裡頭打滾,這不是真修。

真修怎麼樣?不逐六塵,六塵擺在面前,不是不在,不理會它,若無其事;或者像菩薩一樣大慈大悲,“六塵”也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你要去度“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你要去度它,那行菩薩道了。

【解】如是六根,不逐六塵,朗照心源,方名端正,故為第一也。

第一大善!第一善是修心,心清淨,身口自然清淨,沒有染著了。

【解】下雲“身心淨潔,與善相應”,亦同具上之淺深二義。淺言之即身心離垢無染,身之所行,口之所言,意之所思,悉是善也。

都是善,想什麼?想“三福”、想“六和”、想“十善”、想“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想世尊教導我們,好好唸佛,求生淨土,是為大善。

這一段說得好,身心“離垢無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