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JI在北京的第一家酒店開業之後,前門又多了一個網紅地標。
逛過之後你會發現,這家崇尚極簡設計的日本家居零售品牌,早已將其觸角伸向了年輕人群的每一寸需求。從日常的MUJI家居店,到書店、咖啡店以及餐廳,即便不是酒店的客人,這裡都成了新的消費場,不知不覺中,我們被MUJI不斷衍生的服務鏈條牢牢抓住。
對於酒店這樣一個商業地產的存在,MUJI完成了一次顛覆。它將自身所能實現的業態有機組合,呈現在同一個空間內,品牌的粉絲自然趨之若鶩。這是MUJI背後的邏輯,對品牌而言,這是跨界IP的實現,對消費者而言,這正是因為其品牌具有足以支撐的附加值,才能觸達更多層需求的消費。
在排隊近一個小時之後,攸克君體驗到了MUJI食堂。落地玻璃窗外看得到正陽門,北京的秋天也是迷人。這突然讓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今年開這家酒店的不是無印良品,換做另外一家五星級酒店,是否還會有趨之若鶩的粉絲,前來打卡、消費。
1
任何一種商業模式背後,都有決定其成功與否的邏輯。這個邏輯是否能夠行得通,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對於用戶的洞察。但基於這個邏輯之外的市場氛圍,也在發生著改變。
觀察過去一年的商業地產市場,攸克君發現有兩大趨勢:網紅經濟盛行,共享經濟風靡。
辦公領域的相處模式和交流場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商業領域的消費模式和購買力也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這背後的關鍵因素則是,人在發生著變化。
越來越多90後甚至更年輕的人們開始走入社會,擁有了職場人的標籤,他們渴望更開放互動性更強甚至有更自我主張的辦公環境,這也是共享辦公規模越發壯大的一個原因,同時,對於顏值、標籤化、特立獨行的追求,也讓年輕人更願意為“吸引力”買單,消費的背後,是可以讓其收穫更多的存在感與價值認同。
所以,沒有所謂的傳統行業,也沒有所謂的新興行業。哪怕是房地產,能否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要做的只有自我革命。這也是攸克君後來在觀察每一個地產項目,特別是商業地產領域時,一個判斷標準。
說實話,在過去很多年以來,寫字樓產品被統稱為商辦物業,這也是最簡單直接的一種歸納。但如果細分研究其實會發現,商業與辦公完全是兩類不同的客戶,但開發商慣有的邏輯已經習慣將其放在一起,提供的產品只是標準不同、區位不同的寫字樓罷了。
如果要讓攸克君來界定,這應該屬於商業地產的1.0時代。我們對於物業評判的標準是其所有硬件條件,5A甲級寫字樓就便已經能得到高分,至於誰會在這裡面辦公,辦公的人群有真正需要些什麼,這些問題,開發商並不需要過多考慮。
但你要記住,整個商業氛圍在發生變化。就如上文攸克君提到的,人們對於消費的需求、對於通過消費所能實現的價值認同,正在反作用與商業地產,傳導到寫字樓的市場,首先“商辦”這樣的界定,就需要細分再細分。
2
和MUJI一樣,有人看到了這一點,也正在革命性的試圖改變這一現狀,試驗田便是在華潤位於未來科學城的華潤置地•科創大道。
如果用傳統的商業地產思維來看,這是一處包含了甲級寫字樓、總部獨棟以及聯合辦公多業態的商業綜合體,同時擁有商業、教育、醫療、文化等完善配套,區位也是佔據了地鐵17號線首站。從交通配套到業態佈局,滿足了一個優質商業地產項目的幾大硬件條件。
但如果對未來科學城有所關注,你會知道,這裡的確是未來北京北部區域發展的重要區域之一,目前已經聚集了中國神華、中國國電、中國商飛等15家央企,以及20餘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足夠的商業辦公氛圍,也因此,包括華潤、保利、綠地、遠洋、金融街等多家品牌房企早已經在此做足準備。
突圍的能力取決於自我革新的決斷力。在這一點上,華潤很速度。
今年8月,華潤置地華北大區產辦平臺成立,而落地的第一個項目便是華潤置地·科創大道。所謂的產辦平臺怎麼理解?華潤其實是從商辦到產辦,解析出了一條更精準的思路,除了提供基礎的硬件設施之外,通過對智慧和產業服務的創新,開發出CRUNION智慧運營系統,涵蓋商務交流、建築能源控制、物業管理支持、生活需求響應、產業服務支持等方面。所有入駐的客戶都可以使用,真正實現無界自由的辦公體驗。
同時,產辦平臺是一個更大範圍的服務網絡,依託華潤集團的資源優勢,從產業導入、圈層文化再到資本加速,其實是在用“華潤”的品牌力賦能所有進入科創大道寫字樓中的每一個用戶。至少從目前來看,是整個業內少有的從產業到辦公的一體化價值平臺。
更簡單的一種解釋是,華潤除了提供寫字樓的產品之外,它和MUJI一樣,利用自身的品牌力在延伸每一項可能產生的服務,而這個服務能夠達到的目的,便是脫離了傳統地產開發的客戶思維,而是瞄準了更多已有和潛在的用戶。從客戶到用戶,從各自獨立存在的白領到因平臺而不斷交流壯大的社群,華潤的邏輯,其實就這麼簡單。
閱讀更多 攸克地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