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那張“大眼睛”的照片曾深深觸動了多少人的心,那個大眼睛女孩的命運也因此改變,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張照片背後的攝影師,一個在中國公益攝影和紀實攝影界如雷貫耳、備受敬重的男人……26年,他用一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紀實攝影師解海龍

還記得那張照片中的“大眼睛”女孩嗎?最近,她當選團省委副書記了!

1991年,作為希望工程的標誌,全國人都記住了這個8歲的安徽女孩蘇明娟,和那雙清澈黑亮、充滿渴望的眼睛,她可能是中國最特殊的“名人”。

這26年來,她上了大學,進了銀行上班,結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她生命中每一次重大的時刻,都會吸引全社會的關注。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解海龍

她的命運因為一張照片而改變,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張照片背後的攝影師,一個在中國公益攝影和紀實攝影界如雷貫耳、備受敬重的男人。

26年前,正是他的眼睛,發現了“大眼睛”,作為希望工程背後的攝影師,他改變的何止是一個女孩的命運,更是553.6萬中國孩子的命運,他的名字叫——解海龍。

1951年,解海龍出生於河北。17歲參軍,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20歲,分配回北京工作。1984年,進入北京崇文區文化館宣傳部。

從1991年起,為了替農村孩子爭取受教育的權利,解海龍走遍了中國26個省128個貧困縣拍攝了上萬張珍貴的照片,行程2萬多公里,堪比紅軍長征。

他拍攝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救助,他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建起了希望小學!

當20世紀末葉,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轟轟烈烈,人人都忙於歌功頌德時,他是第一批將目光投向中國農村的人,並用影像的力量推動了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他的作品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更是一個時代的良心!

人生的第一部相機

解海龍真正迷上攝影,是因為“四五影展”。他在去看四五影展時,第一次被紀實攝影的力量震撼到了,回家後,他幾天睡不著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都要買個相機,我也要拍這麼好的照片!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解海龍拍攝努力讀書的孩子

那之後,他就天天尋思著攢錢買相機,1979年,第一次漲了工資,每個月漲7塊錢,一次性發下來一年的錢,他突然有了一筆80元的“鉅款”,妻子尋思著用這錢給他買一件大衣,解海龍卻說:“你看咱孩子現在才幾個月,我從這時候開始給孩子拍照,一歲、兩歲、小學、初中,等他長大了咱給他出一本畫冊,多有紀念意義!”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解海龍1994年解海龍與助學兒童高慧媛在河南合影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解海龍2013年與大學畢業的高慧媛在北京合影

妻子一聽,問道:“那我呢?”解海龍:“那,那,那當然也給你拍!你現在二十多,我拍到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那成!”就這樣“連哄帶騙”,人生第一臺相機到手了——海鷗牌的,87塊5毛錢。

獲獎專業戶

相機有了,解海龍又買回來一堆教攝影的書學習,並且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每個月至少要發表3張作品!

到1984年,他已經拿下了三個全國攝影大賽的一等獎,到1989年,獲獎作品就有400多幅了,其中100多幅還是國家級的。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1987年,解海龍拍攝的參加傷殘運動會的運動員

那幾年,因為得獎多,解海龍聽到的都是溢美之詞,直到遇見一位部隊轉業的攝影老師劉加瑞,看了他的作品後,劉老師直言不諱地說:“你拍的這個片子有點淺,不深。即便是讚揚一個事,你也不要這麼膚淺地去表現,藏則深,露則淺。令人喜的片子不如令人思。攝影有歌頌的,但它更大的作用是傳播、記錄,更多是傳遞一種信息,給人一種感染,一種思考。”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1982年拍攝《新學期》

一席話徹底擊中瞭解海龍。事後,他翻閱了世界上經典的戰爭攝影,再反觀自己拍的,只想說兩個字:甜俗。

解海龍迷茫了——“攝影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他要去尋找一個答案。

一邊拍,一邊哭

1990年代,北京的發展正轟轟烈烈,解海龍卻做了一個決定:要去拍中國農村!

1991年4月,解海龍上路了,太行山、大別山、沂蒙山,雲貴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哪裡窮就往哪裡鑽,吃飯買一毛錢的餅,一毛錢的雞蛋湯,一頓飯兩毛錢搞定,晚上就找老鄉家寄宿,運氣好能搭到拖拉機或驢車,運氣不好只能靠腿,一天走幾十公里是常事,一年下來,他跑了12個省,28個國家級貧困縣去尋訪那些最渴望知識最需要幫助的孩子。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2007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庫依鄉,孩子們在上學路上

解海龍為自己拍的一系列照片定了個主題——“我要上學”。

每到一個地方他就跟著當地的小孩一起去上學。

到了學校後,再去“參觀”他們的教室,如果不是親見,解海龍做夢都想不到,“教室”還能是這個樣子。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1992年,將棺材當課桌的學生們

1992年3月,山西省靜樂縣神峪溝鄉杜家莊村,由於雨後教室坍塌,孩子們只能借村民的窯洞上課,棺材便成了課桌;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1993年,走山路上學的孩子

1993年10月,貴州省水城縣花嘎鄉天星村,這是一個條件極差的民辦教學點,儘管如此,有些孩子還要走上10多里山路才能來此上學;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1991年,在泥水中堅持上課的小學生

1991年4月,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周七家小學,一場春雨教室便一片泥濘,孩子們仍在這泥水裡繼續上課……

很多照片,解海龍都是一邊拍,一邊哭,沖洗出來的時候,還要再看哭一遍。

偶然間拍攝到的“大眼睛”女孩

1991年4月,在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小學,解海龍來到一年級教室,想拍一張“上課聚精會神”的孩子。一抬頭,一雙大眼睛陡然映入眼簾,一下子讓他的心揪了一下,解海龍毫不猶豫按下了快門,這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大眼睛”。

1992年,解海龍把這一系列“我要上學”的照片,交給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希望工程”項目,“大眼睛”那直勾勾盯著人看的眼神,幾乎打動了青基會所有人,一致被選為希望工程的標誌。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獲得一億捐款的“大眼睛”照片

靠著這一組照片,“希望工程”一炮打響,照片發表後第8個月,捐款已達到一個億。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1993年,為了能交上每年60元學費上山打柴的孩子

在解海龍心中,如果不是大眼睛和這些孩子,他可能不會走上紀實攝影的道路,20多年過去了,他慶幸他拍下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他們沒有把一個城裡的孩子弄過來,穿一件破衣服,噴一點眼淚,喊我要上學,他說:紀實就是紀實。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 2006年,盼望早一天在新建成的學校上學的學生們

用影像去紀錄一個時代,用影像去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這是他作為一個紀實攝影師最崇高的使命!

(選自《東西南北》2018年第3期,文章略作刪改。)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解海龍: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