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教師王國光:不做「搬運工」要做「教書匠」

人物名片


傑出教師王國光:不做“搬運工”要做“教書匠”


王國光,福建省福州實驗小學校長、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他推行“互聯網+”條件下的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新模式,成立了個人名師工作室,帶領骨幹教師申請立項的國家級課題1個、省級課題13個,88節公開課獲全國或省級課例競賽獎、73篇論文獲國家級或省市級獎。學校也因此榮獲“全國文明校園”“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德育先進集體”“義務教育教改示範校”等10多項全國級、省級榮譽。

教師不要做蠟燭,越燒越短,而應該是火炬,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王國光

有興趣才是真專長

1982年,王國光帶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班級,而讓他至今都倍感驕傲的是,這個班的44個學生中有38名考上了福州一中初中部,三年後44名學生又全部考上了福州一中高中部,最後全部被名牌大學錄取。一直到現在,這班學生仍和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傑出教師王國光:不做“搬運工”要做“教書匠”

學生們對王國光的喜愛和尊敬來自於他對孩子們的要求:找到自己、認識自己、做快樂的自己。44名學生之一的小黃,就因為王國光這樣的教育理念改變了人生軌跡。

高考前,成績不錯的小黃獲得了某大學歷史系的保送資格,當小黃和他的家長都沉浸在保送的喜悅中時,王國光卻給小黃澆了一盆冷水:“我建議你不要保送,你可以考更好的學校。”雖然王國光的這個建議遭到小黃家長的指責,但小黃最終聽取了王國光的建議,憑實力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的小黃進入一家世界百強企業工作,既能發揮專長,又能獲得快樂。

“在全面發展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個性發展。”王國光認為現在社會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人才,他主張學生多騰出時間投入到興趣培養和鑽研中去,讓自己的興趣變成專長。

用“三心”換“一星”

說起自己教過的學生小林,王國光一臉欣慰。他說,小林在小學時很是頑皮且成績不好,但他從不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是壞學生,他也從不放棄為這樣的孩子爭取每一分成績。小林初中升學考試前兩個月,王國光課後特別把他留下來。“我不在乎你做作業正確與否,只在乎你做作業的態度和習慣。”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對小林從不揭短,還放大表揚,此後,小林的信心與學習效率大增,成績刷刷就上去了,最終如願考進了福州一中。

“用你的愛心、耐心、誠心去換取學生未來成為明星。”王國光校長這句“三心換一星”的名言,是他對小林的教育秘籍,也是他教學、理校的第一法寶。他認為,一名老師首重師德,“將愛心給予學生,才會有足夠的耐心去解決學生的問題,才能以誠心與學生溝通。”不僅是“三心”,他還將老師的“進取心”納入了評價體系,對老師的教科研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現在的老師不能再是‘教書匠’,而應成為‘教書將’——以做科研型、專家型的將領為奮鬥目標,超越自我,邁向成功。”。王國光認為,當下,知識“搬運型”老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老師要憑著“超越自我”的信念,積極找尋每一處教育的甘泉。

傑出教師王國光:不做“搬運工”要做“教書匠”

王國光以身示範,積極參加“華師大全國骨幹教師培訓班”“北師大骨幹校長培訓班”“福建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福建省中小學名校長培養工程”的學習……他認為,做老師先要“拜師”,並把別人的長處化為自己的血肉。“教師不要做蠟燭,越燒越短,而應該是火炬,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做師生靈魂的舞者

作為校長,王國光深入教育、教學科研,為課改實驗提供了許多可操作的做法和經驗。近幾年,他與老師們共同努力,主持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於核心素養的小學各學科美育滲透的研究》、福建省義務教育教改示範校申報的《育人模式改革實踐》、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美育校本課程開發利用研究》、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發展基金課題《1+X群文閱讀能力建構的策略研究》等。

傑出教師王國光:不做“搬運工”要做“教書匠”

從事教育工作至今,時間一晃,36年過去了,如今總有人問他,“你認為教育是什麼”,他總會爽朗一笑,然後不假思索地回答,“教育就是學道、體道、悟道、得道!”如今,王國光認為自己仍然還在教育永無止盡的“學道、體道、悟道”之路上,而回首每一步,他也總樂於把自己“得道”的教育真經與老師、家長們分享——“有滿足,更有幸福”。

他先後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教育評論》《福建教育》等報刊上發表10篇文章並獲獎多項,出版《一篇都不能少》《小學生作文手冊》《中學生過關應試作文》等30多本書。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學校先後派出四十多位老師走出國門傳播中華文化,他也曾出訪英國、馬來西亞等,培訓當地1000多名華文教師,受到當地政府的表彰和華人的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