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不復當年火爆景象,一年關店40000家

《中國餐飲報告2018》最新數據也顯示,2017年年底,美團點評川菜店鋪收錄數28萬家,比年初減少4萬家;18重點城市的川菜店鋪,數量均呈下降趨勢;除了成都和杭州外,14個城市川菜門店數量下降幅度均超過10%。

川菜不復當年火爆景象,一年關店40000家

與此同時,西北菜去年增速明顯,以五穀粗糧為主的餐飲影響了川菜格局。數據顯示,2018年甜鮮味餐廳比麻辣味餐廳多了94萬家。

人們平常提起川菜,就覺得很辣很過癮,似乎川菜=麻辣。但真正去過四川的人就知道,川菜講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有家常味的家常豆腐、魚香味的魚香肉絲、紅油味的口水雞,酸甜麻辣,八滋七味。

川菜不復當年火爆景象,一年關店40000家

現在市場上流行起“甜鮮味”,甜味在川菜中也可以找到很多對應菜品,比如酸甜荔枝味、甜燒白,而代表川菜最高水準的“開水白菜”,吃的就是鮮味。

目前消費者口味正在從“刺激型”轉向“品鮮型”。川菜原來以“油重、欠重、味重”著稱,隨著消費升級,對健康需求的青睞,清爽、清淡的品類更加受年輕消費者歡迎,餐飲業或走向原料時代。

川菜不復當年火爆景象,一年關店40000家

總體來看,餐飲市場開始向原料時代轉型,消費者更看中食材健康。不過,目前消費市場並不是一味升級,而是呈現出“W”形態,在高端消費領域屬於升級,但在中低端行業正在萎縮。所以可以看到,中低端的大眾菜品在萎縮,同時高端、私房川菜處於上升期。菜系的發展和市場有關,也和自身創新有關,川菜系也可研發出低脂、低油的菜品。

川菜不復當年火爆景象,一年關店40000家

川菜迎來的關店潮,與餐飲市場消費升級也脫不了關係,隨著消費的進一步升級,消費者需求愈加多元化,“甜鮮味”開始變得比“辣味”更加流行。 一些帶有鮮明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的菜系迅速崛起,以“西貝”為代表的西北菜去年增速明顯,以五穀粗糧為主的餐飲影響了川菜格局。再加上西餐、日韓料理等品類的進一步滲透,川菜佈局受到影響。

川菜不復當年火爆景象,一年關店40000家

“吃原料”的時代已經來臨 “吃調料”的時代將進入危險邊緣,從近20年的市場表現看,川菜是所有的菜系裡最接地氣、最受歡迎的菜,也是全國門店數最多的菜系,在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都保有相當數量的門店,堪稱“第一菜系”。川菜代表的麻辣口味,也一度幾乎成為“國民口味”。從全國市場來看,大眾餐飲有不少地方菜開始趨於成熟,並迅速崛起。

像去年西北菜,崛起速度就令人矚目,上升勢頭一度超過了火鍋。隨著各大菜系的消融、地方文化的崛起,這些由五穀雜糧、牛羊肉撐起的地方菜,不少都成為當地的核心品類增長,影響了川菜的佈局。

川菜不復當年火爆景象,一年關店40000家

從各地川菜餐廳情況來看,關閉的主要為客單價50元以下的小餐廳,僅靠辛辣支撐起的低價川菜越來越不能滿足大城市人的口味追求。川菜急需根據當下消費需求改變做出升級。

雖然川菜館關店數目極高,但是在熱度最高的20款菜式中,川菜仍然佔據了一半席位,而且單品的趨勢尤為明顯。像酸菜魚、毛血旺、酸辣肥腸以及各種成都小吃遍地開花。

川菜不復當年火爆景象,一年關店40000家

傳統川菜在衰退,但以單品模式的川菜品牌卻在崛起,這就如同傳統粵菜酒樓在衰退,而單品模式的粵菜在崛起是一樣的。

川菜不復當年火爆景象,一年關店40000家

未來,什麼樣的餐廳能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調查顯示:一是環境顏值要能令人“wow”,二是環境要和產品、品牌氣質高度契合;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建立在“好吃”基礎上的環境更長久。

隨著市場發展,川菜市場會在供應鏈端、成品方式,商業模式、口岸佈局等方面,更加精準、精細化。其價格區間分佈一定也會逐漸完整和均勻,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所有的餐飲品牌都面臨著要麼升級、要麼淘汰的命運。而川菜作為“國民菜”,分佈廣、店面多,在這場升級戰中,如果能完成自我更新和迭代,也能更好地走向品類成熟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