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中的七大类藏家

根据不完统计,中国市场有8000万的收藏爱好者以及60000亿的市场空缺。其中的收藏爱好者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人员构成十分复杂。有公职人员、商界大亨,也有社会名流、普通百姓等等。而不论是哪一种身份,在这个含金量高的艺术品市场中,都可能拥有着价值高低不等的古董。在收藏业内,能否收藏到称心如意的藏品,首先就是要知己知彼,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的收藏导向,不同的收藏家有不同的收藏理念,在这里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种:

1.以鉴赏为主的传统投资者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收藏的传统,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乾隆皇帝。所收藏的藏品均有他的题词、落款与印章等标记,虽然损坏了不少价值不菲的精品,但是从中也不难乾隆皇帝对艺术品的热爱。而当前的收藏群体中也有很多艺术品爱好者收藏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鉴赏的需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他们选购作品常常从自己的爱好出发,以艺术质量作为是否选购的第一标准,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藏家兼带投资。从欣赏角度去购置艺术品的藏家多以国外人群居多,随着中外文化的交融,目前国内投资市场中也有不少的收藏家除了是以投资以外,也开始了欣赏性的投资购置艺术品。

2.公有收藏机构

国家以及各个省市设置的专业收藏机构,如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院校等。作品一旦被这些机构收藏之后,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如果社会上出现了重要的作品,曾经被国家机构收藏过,那么有极大概率是赝品。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在1995年以1980万元收购了北宋张先的《十咏图》;2009年以6171.2万元收购了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再好比2017年12月17日保利秋拍的时候,其中,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1.909亿元的成交价被甘肃天庆博物馆竞得。其收藏资金都是由财政拨款。

古玩市场中的七大类藏家

3.国营、私营、民营企业

这些企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商场上的成功经验,出手大方,动作威猛,拍卖场的许多纪录都由他们创下,令人刮目相看。北京的保利集团、大连的万达集团、新疆的广汇集团、江苏的天地集团、深圳博雅集团等为其中的代表。例如1999年,江苏天地集团以6930万元的高价购得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册》,引起圈内外震撼。同时随着艺术品可以购置太平洋艺术品财产保险,能够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型资产,同时变成有效资产以来。更多的企业开始购进艺术品,并且将其纳入资产统计当中来。

古玩市场中的七大类藏家

4、将艺术品作为礼品的公关族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在求人办事过年过节的时候送礼方式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以前求人办事时直接送钱送礼是常规操作,当下就不免显的俗气。现代很多人认为收藏艺术品是件风雅的事,可以显示自己的文化档次和品位,所以一些公关族会将其作为一种公关手段。送艺术品既高雅又有价值,并且不失体面。

5、以赢利为目的纯粹投资者

随着网络的发达以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升华,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率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倘若有闲钱或是资金厚实的人,现在也都杜绝把钱送到银行储存,而是选择艺术品作为投资方向。除了买作品捂起来等待升值,以时间换价格之外,还会利用地域性差异,赚取差价。如在广州买关山月、何香凝的作品到北京去卖,在湖南买齐白石的作品到北京卖。同时包括一些拍卖行也会在私下购进藏品,再到拍卖场上高价卖掉。这种赚差价的方式是收藏内的常规操作,也是不少藏家惯用的投资方式。

古玩市场中的七大类藏家

6、艺术品消费者

消费艺术品,就像看电影、听音乐会一样,本身是为了陶冶情操。有资料显示,凡发展中国家,用于艺术品消费的,仅占艺术市场份额的30%。除了满足个人的欣赏需求,近年来大量拆迁,乔迁新居的人与日激增,这中间有不少居民为美化居室,纷纷选购艺术品,特别钟情原创艺术品。虽然有些人是为了附庸风雅,但本质上反映出他们想提高生活品味。好比当下明星杨幂、李晨、范冰冰等注明明星演员。

7、学习、研究者

这类藏家收藏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或者研究。一般不受市场干扰,不为名利左右,不会随波逐流。在对待作品收藏上完全由自己的实际需求决定取舍。例如徐悲鸿的藏品中许多为无名氏所作,萧平收藏中相当多是冷名头或小名头的作品,根本没有投资前景。再者就像每年深圳文博会一样,从文博会中购进艺术品的藏家不计其数,而作为收藏价值而言并不高,但是作为学习还是有很多的进步空间的。

古玩市场中的七大类藏家

当下的艺术品市场即将迎来秋拍,相信今年的秋拍又将引起大的轰动,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此次的秋拍,又会是哪一件藏品拔得头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