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泰蓝的特色有哪些

尽管以“热释光”为主的瓷器检测技术机构层出不穷,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一个瓷器的真假,都离不开眼检。因为凡是古物,都滋生在民间这个土壤。富丽堂皇的拍卖场,那是少之又少的藏家光顾的地方。因此,在这个高科技时代,眼检始终能占有主导地位,与普通百姓的收藏环境有关。在眼检时,有的专家很认真,从形、釉、胎和微观痕迹等多方面去观察和评判;有的很潦草,只瞟一眼,就能看出个真假来。

本人就遇到过一位来自北京的实力专家,当我刚拿出东西,还没递到他面前,他就说是假的。我问假在了什么地方?他说底子有做旧的嫌疑。我让他看微观,他认为没必要,说文物第一眼很重要。

由于瓷器的底子确实有一层脏兮兮的污垢,之后我就做了认真清洗,当它的胎全部呈现出来之后,我也迷糊了,它是赝品吗?出于对藏品的负责,我只有从气泡等微观痕迹入手,从各个角度来解析它。

瓷器在经历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岁月之后,就像老年人一样,肯定要留下呈现老化的特征,它是一种因岁月而产生的物理性变化,就像老年人脸上的皮肤一样,老化现象,是古代瓷器中不可复制的特征之一。经过本人悉心观察和研究,发现这个瓷器有以下几个特征:

1、在40倍放大镜之下,釉面可见肉眼看不到的橘皮状或牛皮状,形成这种状态的无疑是瓷器的年代。而用“瞟一眼”的方法判断它的真与假,肯定有打眼的可能。

金泰蓝的特色有哪些

2、用显微镜查看釉下,可见里面像天上的银河系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又圆又亮的气泡,这些气泡的形状很独特,有的单摆,有的两个一连三个一串,形成了点形、条形和堆形的壮观情景。且气泡之间距离稀疏,分布自然,有的已经出现色变,有的破裂,留下了模糊的痕迹。

金泰蓝的特色有哪些

瓷器中的“气泡”是胎和釉的结合体。不论古瓷还是仿品,或多或少都有气泡的存在。但是古代是靠木柴烧制,气泡饱满亮晶,生态自然舒朗,大小拉得很开;而现代烧制的瓷器,通常都是靠煤炭烧制,靠电脑控制温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么没有气泡,要么气泡密密麻麻,泡与泡之间没有距离感,大小基本接近。

金泰蓝的特色有哪些

金泰蓝的特色有哪些

3、瓷器底子的胎质看上去比较粗糙,圈足脊梁上还有坑坑洼洼的凹点,胎质中零星可见铁屑,但用手抚摸,感觉胎质光滑温润,没有丝毫的刮手感。而抚摸仿品, 则感到刺刺拉拉地划手。圈梁上的凹点现象系“敲底”或“切底”所致,也称“粘窑”(烧制时,由于釉、窑渣或铁屑与瓷器粘连在一起,为了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故给圈足上留下一些凹凸不平的痕迹);胎质的灰白,质地光滑,应系麻仓土制作。

金泰蓝的特色有哪些

凡是爱好瓷器的人都知道,麻仓土是元、明景德镇制瓷的一种原料,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山上。麻仓土与瓷石结合,配置得当,烧制出的瓷器外松内密,质地坚硬,不肯变形,糖点多,且含铁量较高。但到了明晚期,麻仓土资源基本枯竭,取而代之的是比麻仓土更加洁白细腻的高岭土。这件瓷器胎质粗糙,但眼看不怎么干涩,像用湿毛巾擦过一样,有一种妥帖的视觉感受,加上圈足上若隐若现的火石红斑,已经给这件瓷器提供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4、由于施釉薄厚不均的缘故,从黑釉处迎光侧看,也就是瓷器的垂腹和口沿附近,有一道道中指宽的旋痕(拉坯痕迹),这些旋痕宽窄不一,且下部旋痕明显宽于口沿部分。透过釉色,隐约可见口沿附近的每条旋痕上有几条细细的线条。瓷器口内上被紫黑釉覆盖,下壁露胎,黑釉与素胎衔接处,有酱红色的釉点,呈喷洒状溅于器壁。内壁露胎处,尤其接近底部,指头宽的旋痕和划在上面的细线条十分清楚,好像工匠师在最后的修坯时,为了美观,特意用竹签等东西均匀地旋划了一遍,因此留下了深浅不太对等的旋划痕迹。从制作痕迹看,它的手工特征很明显。

金泰蓝的特色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