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之前,健康風險評估也很必要

一說體檢

我們馬上就會想到X線、B超、CT

想到空腹,抽血,憋尿

正因如此,很多人不願意去體檢

除非覺得不舒服了

才不得已去聞來蘇水味兒

體檢之前,健康風險評估也很必要

一般人需要的不是體檢,而是健康檢測。目的是對體質狀況和健康風險進行評估,發現早期疾病,防患於未然。但這畢竟是個新東西,即使是學健康管理師的,很多人也不清楚健康風險究竟如何評估。

健康風險評估不同於傳統體檢:

一是出發點不同:健康風險評估出發點是為了確定健康危險因素在哪裡、有多少、有多大,後續發展會如何;傳統體檢的出發點是找病。

二是手段不同:健康風險評估需要收集的信息靠問卷、健康檢測和綜合分析;傳統體檢主要靠儀器顯示的圖像來判斷。

三是目的不同:健康風險評估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干預消除風險;傳統體檢的目的是通過對症治療疾病。

四是對象不同:健康風險評估主要面向健康和亞健康人群;傳統體檢的對象主要是“準病人”。

過去大部分人都是感覺不舒服了才到醫院找大夫,大夫的第一個方子,就是根據病人的描述開相應的檢查單。由於目前還沒有形成從健康檢測到疾病檢查的遞進式衛生服務鏈條,大部分人還是堆在醫院等待做病檢,或者做體檢,因此往往只有體檢報告沒有健康風險評估報告。醫院在做臨床診斷時,失去了參考健康風險評估報告查病因的機會。

專家說:

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健康管理與醫師健康保險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陸希祥先生2013年在全國首部《企業健康管理及公司人心理健康狀況大調查白皮書》發佈時的講話時說,投入1元健康管理費用,每年可以直接減少醫療費用支出10元。

“2006中國式健康危機管理高層論壇”上,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原部長張立平少將說,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錢,則可以得到減少3~6元醫療費用的回報,而且這種回報是可持續的。

美國密執安大學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第·艾鼎敦博士曾經提出,經過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90%的個人和企業通過健康管理後,醫療費用降到原來的10%;10%的個人和企業沒有進行健康管理,醫療費用比原來上升90%。

中國是個講究節約的國家,14億人口,醫療費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比餐桌上的節約還高。中國人餐桌上的食物浪費,2013年統計,摺合成糧食是500多億斤。2014年統計當年的職工醫保支出是7083億元,每年遞增19.9%,到現在這個數字早已經上萬億了。為什麼現在把健康中國建設的格局提得這麼高,因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潛力巨大!拿1000億的早期投入換9000億的醫療費節約,這事誰都願意幹。

對個體來講,健康風險評估是做針對性健康干預的由頭;對群體而言,健康風險評估是制定有效的健康服務計劃和公共衛生政策的依據。現在我們強調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在社區配備全科醫生,目的就是先在基層做初步的篩查,節省上面的和後續的醫療資源無謂佔用。

過去,我們是用病檢的方法做體檢,如同拉著男士做孕檢,對大多數健康人來說體驗感極差,所以很多人不願意體檢。現在,我們提倡用功能醫學方法做體檢,用功能醫學數據,評估個人風險狀況、風險等級和早期疾病程度,真正體現了“醫院前”站位。

健康風險評估的指標體系與疾病檢查不同,體液酸鹼度、微量元素、自由基、神經遞質、激素水平、器官功能、生理狀態等等才是它重點考量的項目。隨著百姓健康素養和防病意識、風險意識的提高,功能醫學體檢一定會成為健康管理的始發站,引導大家走先評估後體檢,針對性體檢,精確性體檢,精準化干預和精準化治療的路子。

如何讓健康風險評估更好地為健康管理服務:

體檢之前,健康風險評估也很必要

一是需要從健康風險評估能夠為人群和個體帶來好處方面,說服更多的人,更多的機構加入評估行列,其中的關鍵是找到利益痛點,例如,早作評估能節約多少醫藥費,延長多少壽命,提高多少生產率,降低多少成本等。多積累案例,並讓案例說話,讓人們直觀理解評估的意義。

二是固化模式和流程,讓健康風險評估變得可持續,能延伸,好拓展。健康風險評估需要長期堅持,需要貫穿人生從小到老的全過程。即便是已經患有某種慢性病的人,健康風險評估也是必要的。因為通過對風險的認識,可以減少合併其他慢性病的機會。

三是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形成一整套的科學化的健康管理方略,做到一本“秘籍”在手,什麼樣的風險都能對付。

健康風險評估的基本原則:

體檢之前,健康風險評估也很必要

一要健康信息的完整性。

正確的評估源於可供參考的信息的完整。首先所佔有的數據要全面,然後強調信息的系統化而非碎片化,最後達到完整真實的要求。

二要評估方法的適宜性。

什麼叫適宜,能夠實現信息完整真實,能對得起受檢者的方法就是適宜。否則只能算是“姑且”。

三要評估結果的客觀性。

儘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如果方法不適宜,評估結果也難以客觀。健康風險評估是粗線條的,但也不能僅靠有限的數據信息,靠共性的大趨勢隨意下結論。比如一聽說抽菸就是呼吸系統風險;一聽說吃肉就是三高風險;一聽說喝酒就是肝膽風險。如果健康風險評估這麼簡單,那評估也就沒意義了。

健康風險評估要融匯一種學科——功能醫學。功能醫學是研究人體功能分工、協作、代償和失代償、干預、康復和衰竭的醫學。屬於預防醫學和保健醫學的範疇。目前很多國內醫療專家轉而從事健康管理,依賴的跳板就是功能醫學。當他們接觸到功能醫學之後,發現對疾病的判斷完全可以提前到沒有出現症狀之前。他們能為病人做的事也不僅限於來醫院就診的時段,而是可以提前到家庭、社區、所在單位。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功能的平衡和失衡,是功能醫學判斷健康風險和疾病的角度。消化吸收失衡、腸道菌群失衡、免疫失衡、炎性失衡、解毒和生物轉化失衡、激素失衡、神經遞質失衡、氧化還原失衡、循環運輸失衡等等,都是形成健康風險和疾病的原因,是健康風險評估的要點,也是風險干預的著力點。是功能變化向氣質性病變傳變的主戰場,健康管理從業者應該在功能醫學應用上有所作為,也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