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衛生日: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為了讓兒童青少年掌握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相關知識,使家長、學校、社會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特點,全社會共同維護和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長春市衛生計生委委託長春市心理醫院圍繞世界精神衛生日的宣傳主題舉辦“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2018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心理健康促進工作文藝演出”及義診等系列活動。

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省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發病率處上升趨勢

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必須採取綜合措施予以干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長50%,將成為致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加快,兒童青少年對周圍環境的適應、對人際關係的選擇、學習等方面的壓力都成百倍的大於過去。全世界兒童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國目前雖然略低於這個水平,但近年來發病率在持續上升。長春市心理醫院精神科二療區主任鄭廣翔表示,目前吉林省及長春市的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發病率也處於上升趨勢。

學習類、人際關係類、情緒類問題

成兒童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

近年來,兒童出現的心理問題逐漸增多,長春市心理醫院專門開設了少兒門診為廣大市民服務。長春市心理醫院精神科二療區主任鄭廣翔介紹:“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主要體現為學習類,人際關係類,情緒類。具體可表現為學習困難,考前焦慮,難以應付挫折等等。”鄭廣翔說,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病率在逐年上升,但目前仍有很多市民對心理科及精神科心存誤解,對心理問題總是難以啟齒,導致很多人在出現心理問題時,不會選擇找心理醫生。儘管近幾年心理治療團隊發展很快,但遠遠跟不上廣大民眾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鄭廣翔建議,當發現兒童青少年出現情緒異常或心理問題時,請儘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尋求專業醫生幫助,以免錯過治療時機,日後出現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家庭環境融洽有助孩子心理健康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出現,從教育的角度講,與孩子的家長及親密撫養人都是有關係的。”長春市心理醫院業務院長張延赤說,從3歲兒童有意識開始,無論從平時生活習慣的養成,還是從學習規範的培養,很多家長是存在誤區的。“慣”孩子的情況相對比較多,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品質等方面做得比較少。以至於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出現了適應不良、遇到挫折就出現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行為,包括與父母不融合等情況。

“在兒童期,民主的家庭、氣氛融洽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從教育層面來講,從小教育孩子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是很重要的。如果發現了孩子出現不合群、孤僻、容易緊張焦慮的情況,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此時還沒形成疾病,只是一種現象,一種行為表現,但如果家長不注意,長此以往可能會變成心理障礙。”張延赤院長說。

運動有益情緒健康

除了家庭環境融洽外,運動是有益情緒健康的。長春市新心理醫院業務院長張延赤介紹,運動可促進人體內分泌發生變化,大腦在運動後更多產生“內啡肽”,這一物質最早用於止疼,但它其實也是“快樂激素”或者“年輕激素”,它能讓人感到輕鬆、歡愉和滿足,甚至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有氧運動可幫助治療或改善心理問題,親子運動還可增進親子關係,可以說一舉多得。

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現場活動獲市民好評

除了為市民免費發放精神與心理衛生宣傳冊及專家義診外,活動現場還有精神與心理衛生工作者、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社會組織團體、精神疾病康復患者、愛心志願者為現場市民準備的文藝展示。長春市心理醫院業務院長張延赤現場為市民介紹精神與心理衛生知識,並進行科普知識互動,答對的市民會收到禮品,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得到市民的好評。“我是路過時知道這個活動的,剛好趕上科普知識互動,沒想到回答問題還得到了小禮品,很開心。”現場參與互動的市民王先生說,他還拿了幾本科普手冊,準備回家好好看看。

附《心理健康素養十條(2018年版)》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2018年版)》

1.強調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關聯、相互影響。

2.適量運動有益於情緒健康,可預防、緩解焦慮抑鬱。

3.出現心理問題積極求助,是負責任、有智慧的表現。

4.睡不好,別忽視,可能是心身健康問題。

5.抑鬱、焦慮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評估、積極治療。

6.服用精神類藥物需遵醫囑,不濫用,不自行減停。

7.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要多瞭解,多尊重,科學引導。

8.預防老年痴呆,要多運動,多用腦,多接觸社會。

9.要理解和關懷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視,不排斥。

10.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不逃避,不消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