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農業痛點:產量供大於求,從業者紛紛逃離!

我國的蔬菜種植面積有3億畝,我們的產量夠150億人去吃,也就是說全球人都吃我國產的蔬菜,還剩兩倍吃不完。所以,好多作物,由於種植量太大,供大於求賣不出去,就都倒掉了。可以看到,我國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包括蔬菜產能的壓力都是比較大的。

全球農業痛點:產量供大於求,從業者紛紛逃離!

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番茄、黃瓜、茄子、白菜、大白菜,它們的種植面積都是非常大的,所以都對價格上浮的壓力很大,這六大作物的種植面積越來遠大,產量也越來越高。

國際背景下,由於玉米、大豆大豐收致使全世界糧食供應過剩。美國2018年農業收入將下降7%,降至冰點。世界糧食過剩造成美國農場主糧食價格下降,2018年美國農業收入降至600億美元,不到2013年曆史最高記錄1240億美元的一半,多年下行的美國農業雪上加霜,一些農場主退出該行業。泰國香米的價格連續三年下滑,去年下降到很多農場主虧本,泰國的農場主也在跟政府示威遊行,很多農民拋荒也不再種了,泰國壓力也比較大。從全球來看,農業處於一個供大於求的現象。

全球農業痛點:產量供大於求,從業者紛紛逃離!

我國農業生產存在者些現狀!

現狀一:糧食“三高”+1

總產量高,庫存量高,進口量高的現象。

小麥,大米,玉米三大谷物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出30%-50%。

2015年玉米總產量達到0.452萬億斤,庫存高仍需進口94.6億斤

現狀二:國家統計局:十二連增結束,三項指標均減少

全國糧食總產量減少0.8%,全國糧食播種面積減少0.3%,全國糧食作物平均單產減少0.6%。

結論:在科學技術、市場機制、自由貿易的支撐下,農產品也會產能過剩,就如原來的鋼鐵、化肥、農藥一樣。“農產品作為戰略資源始終稀缺”的神話正在被打破,農業供給側,正在發生種植結構的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