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上班應不應「簽到」,限制教師的「作爲」?

利用指紋機或臉譜掃描儀對教師進行上班簽到、下班簽退,並將考勤結果直接與評優、績效考核等教師切身利益掛鉤,已成為很多學校對教師進行評價與考核的一種方法。

這種管理方法對於計算教師在校時間、掌握教師出勤情況,是一種極為便捷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種“只管其身,不管其心”的形式化的管理方式,招致很多教師的反感甚至是消極抵抗。

教師上班應不應“簽到”,限制教師的“作為”?


假如某教師早早來到學校,因為處理班級事務,未能在規定時間內簽到,考勤結果只能是遲到一次。如果某教師在實驗室為明天的實驗課做準備,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簽退,考勤結果只能是早退一次。不問青紅皂白,只認指紋和臉譜的考勤機,雖然給管理帶來了便捷,卻給教師帶來了很多的壓力,也催生了部分教師只簽到、不作為的工作狀態。

嚴格地說,教師的工作時間是難以用時間和場域來界定的。教師在下班後或者節假日備課、家訪,與學生家長通過電話、微信溝通學生在校表現,這算不算在工作?當別人都進入夢鄉時,有的教師還在設計和思考明天的教學方案,這算不算在工作?算也好,不算也罷,一代又一代的教師就是這麼過來的,他們從不吝嗇自己的休息時間,把自己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而今,由一臺冷冰冰的機器對教師上下班時間作出“公正”的裁決,讓很多教師產生一種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的感覺。為了適應這種模式,為了讓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受損失,部分教師將簽到和簽退看成最重要的工作,簽到、簽退時間一到,無論多麼重要的教育教學活動都要停下來,例如:有家長來訪,正在交談時,家長被告知簽到時間到了,交談只能停止;教學研討正在興頭上,簽退時間一到立馬解散……

教師上班應不應“簽到”,限制教師的“作為”?


只關注教師是否在場,不關注教師做什麼的管理模式,注重“簽到”而不注重“作為”,不僅將教師的工作時間切割成一個個碎片,而且降低了教師的工作效率。

簽到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更好地作為。當簽到後無法實現更好地作為時,就需要認真思考是否還需簽到?如何進行簽到?如何使用簽到結果?

大多數教師都是非常敬業的,每日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都超過學校作息時間表中規定的時間,無需用簽到簽退對教師的上下班進行管理。但是,為了強化工作紀律,可以適當使用“簽到”的方式進一步規範學校的作息制度,但要以尊重實際,不對教師教學造成干擾為前提,在執行層面要有一定的彈性。以上班簽到為例,應重點針對第一節課沒課及後勤服務人員,對第一節有課的教師不要有硬性規定。

教師上班應不應“簽到”,限制教師的“作為”?


教師工作紀律的管理不應將重點放在“簽到”上,而應放在“作為”上。例如,某教師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向學校申請外出進行教育調研,雖然他們本身沒在校園內的崗位上,但他們為了取得更大的“作為”,將勤奮投入到校外更寬廣的崗位上,這不僅是教師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不應用“簽到”約束教師的工作時間與空間。

只注重“簽到”,不注重教師是否“作為”的形式主義管理方式必須要堅決摒棄。學校是傳承文化、創造文化的地方,其管理模式必須要有文化味兒。應營造有助於教師個體發展、有助於教師潛心研究、有助於師生教學相長的教師工作環境,讓教師把精力投入到業務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能力的提升上,助力教師有更大的作為。


原標題:不應用“簽到”限制教師的“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