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寒露,从篆书千字文中,了解这个节气,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说起“寒露”,大多数人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种,但是对于其来历和意思以及背后的故事,很多人都不清楚。那么“寒露”二字到底藏着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今天咱们就结合篆书千字文的内容,一起来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

今天寒露,从篆书千字文中,了解这个节气,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我们先来看一下“寒”字,寒:hán在【说文解字】中: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会意字。在金文中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而《千字文》中关于“寒”就有这么一句:“寒来暑往”,意思是冬天来了,夏天就过去了。季节交替即阴阳变化。《易经·系词》一句话概括:“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

今天寒露,从篆书千字文中,了解这个节气,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而“露”字呢?露:lù在【说文解字】中:润泽也。从雨路声。形声。本意是露水,造字原理就是“路”旁(草叶上)的“雨”滴。同样在《千字文》中也有描述“露”的一句话“露结为霜”,讲的是露水遇再冷就成为霜雪。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中也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今天寒露,从篆书千字文中,了解这个节气,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其实寒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具体时间在,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今天寒露,从篆书千字文中,了解这个节气,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节气包含着古人的智慧,通过气候的变换,来实时调理自己的身体状况,把人与自然规律结合起来。

今天寒露,从篆书千字文中,了解这个节气,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通过对字的解释,以及《千字文》中对“寒露”而字的举例,我们可以更清楚其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把篆书和《千字文》结合起来,识篆通过其更具形象的特点,可以更加明了的感受到汉字所传达出来的意思。同时在书法上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手法。清代的大师邓石如就很好的把二者结合起来,给后世留下了他经典的代表作之一篆书《千字文》。不管是识字,习篆,还是了解节气,品读《千字文》,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体现。身为中国人,对于老祖宗这些精华的东西不应该被遗忘,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继承。

下面是邓石如篆书《千字文》作品欣赏:

今天寒露,从篆书千字文中,了解这个节气,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今天寒露,从篆书千字文中,了解这个节气,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