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最終還是要擁抱區塊鏈?

我們為什麼最終還是要擁抱區塊鏈?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似乎每家企業都開始構建自己的區塊鏈項目。“區塊鏈”已經由無政府主義加密貨幣支持者們的理想國,成了最新的商業流行語。老闆不批你的 IT 項目議案?在名稱里加個“區塊鏈”,問題有可能就會迎刃而解。

關於“商業區塊鏈”的真相

與任何其它數據庫技術類似,區塊鏈能夠解決眾多問題。但究其根本,區塊鏈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完成一項技術目標與一項社交目標:

技術目標:在無需信任中間人的前提下,防止數字資產的雙重花費。

社交目標:在獨立的法律實體當中保持單一事實來源與一組共享業務規則,且任何人都無法改變這些規則或控制整體系統。

舉例來說,在過去,如果汽車製造商構建一套數據庫以追蹤全部車輛零件,那麼其它汽車製造商將無法同時使用這套數據庫——畢竟他們可不想以二等公民的身份在這套體系當中受到限制。但如今,組織方可以慷慨地表示,“嘿,區塊鏈的魔力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控制權,但卻又都不足以控制我們用以合作的整體系統。”如此一來,吸納更多成員將變得更為輕鬆。

對於當前正在處於生產狀態的任何私有鏈網絡——特別是那些使用“分佈式賬本技術”(簡稱 DLT)的組織方——而言,組織者可能並沒有放棄對其運行所在的基礎服務器或節點的 root 訪問權限。相信其中很多人永遠也不會放棄這種權力。但在另一方面,大多數參與者對組織者抱有信心,並樂於接受對方的控制。這就引出了新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不能在幾年之前就利用傳統技術建立起這些聯盟?”

面向協作的文化轉型

答案是,這一點雖然在技術層面具有可行性,但卻不會發生。

區塊鏈掀起的狂熱浪潮使得企業間的協作成為趨勢,同時塑造著當前技術時代的整體精神。以此為基礎,即使 NoSQL 數據庫再加上一點 NodeJS 就足以解決問題時,人們仍然願意將目光投向區塊鏈

這就是現實。過去十五年間,區塊鏈炒作週期一直沒有跨過發展里程碑,因此人們自然沒有勇氣或者興趣進行投資。但最終,它的全面崛起使得紙質文檔數字化、農產品運輸追蹤或者共享數據庫構建等工作有了速度更快的爭議解決辦法。只需要在名稱中加上“區塊鏈”,管理者們就會對其另眼相看。接下來,大家可以完全不理區不區塊,直接使用傳統數據庫完成工作即可。所以,如果各位能夠以這種裡子面子分開看的方式理解區塊鏈,生活將會輕鬆得多。

我們為什麼最終還是要擁抱區塊鏈?

但是,如果大家需要使用區塊鏈技術,那麼請選擇區塊鏈即服務平臺。這類平臺允許大家快速串聯運行在企業雲內專用網絡當中的各個節點。不清楚該由誰獲取節點,或者為什麼要運行特定節點?別擔心,區塊鏈即服務會自行解決這些問題。畢竟人們對區塊鏈正抱有無與倫比的信心,他們甚至不會在乎網絡 root 密鑰是否被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為價值網絡鋪平道路

時至今日,無論大家是否真的需要區塊鏈,時代都已經發生了變化。像以太坊這樣的區塊鏈上出現了無數服務,並隨著網絡規模的持續壯大而處理各類負載,不斷吸引著來自全球各方的數十億條連接。其中 ERC20 與 ERC721 等協議則負責為不同區塊鏈設計方案提供交易、邏輯與數據模型兼容性。

展望2019年,明智的區塊鏈聯盟將不再採取串聯專用網絡的作法。他們會首先發布類似 ERC 的協議,旨在為一切需要實現的應用程序設置 interop 標準。這將有助於防止本應集中的解決方案相互衝突而引發的巴爾幹化及網絡不兼容問題。這種方式將為系統集成商帶來持續且數額可觀的巨大利潤(當然,也會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相應的使用成本)。

到2020年,“公有”與“私有”區塊鏈網絡的概念將徹底成為歷史。我們不會讓二者相互對抗。相反,屆時將僅存在公共交易與私人交易、保密合約與開放合約,我們將根據用戶的需求在雙邊、多邊以及公有環境中進行範圍協調——這種作法類似於目前我們利用通用互聯網協議在私有與公共環境之間傳遞消息。

我們為什麼最終還是要擁抱區塊鏈?

現在,事情正變得愈發有趣。傳統數據庫就能實現的項目如今能夠跨越地理位置、行業及用例建立起完整的代幣經濟體系。應用程序能夠在不影響隱私及機密性的前提下彼此對接並運行交易。具有前瞻性的企業級解決方案不會將自身限制在專用平臺之內,其將面向未來並能夠與任何企業以及任何個人開展協作——而不再僅限於聯盟之內的小群體(這也有助於解決私有聯盟內的共度與反競爭行為問題)。

因此,在大家構建了自己“愚蠢”的私有數據庫加區塊鏈項目之後,也許您同時也開啟了一扇大門——它將引導您逐步成為真正需要區塊鏈的用戶。而當您的專用網絡能夠與公共網絡實現互操作後,大家的區塊鏈創新之路也將真正拉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