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業力

成為一張白紙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生物,無論渺小或是巨大,都始終與創造和創造之源維持著一種關係。如果一種關係不可避免,如何處理這種關係呢?你只需要去改變這種關係的品質就好。你可以坐在這裡,詛咒這個地球,或者你可以坐在這裡祝福這個地球,因為它賜予你一片可以安坐的空間。你處理關係的方式,會讓你大不相同。

重要的是,改變這種關係。如果這種關係只是物質層面的,你會了解到一些事情。如果這種關係是精神層面的,你會了解到其他一些事情。如果這種關係是情感層面的,你會了解到另外一些不同的事情。但是你還是不明白這種關係的本質。你知道嗎,從出生到現在,你的身體已經改變了很多,並且還在繼續改變。同樣地,你的頭腦和情緒也在改變,並且這種改變還將繼續。即便你認為你已經把它“凍結”了,它也仍在變化之中。

怎樣看待業力

整個修行過程就是這樣——改變你與存在的關係,讓只是在身體、頭腦和情感方面的關係,變化到存在的更微妙的維度。一切的了悟就是這樣來的。

它就像:

一個無賴可以知識淵博。

一個傻瓜可以明白事理。

因為聖人是一頁白紙,所以任何事情都能了悟。如果你已經在一張紙上寫下一些東西了,則可能出現困惑。

所有那些關於業力的誇大其詞、錯綜複雜、令人困惑的談論,都只說明你不是一頁白紙。若這頁紙上已經寫下太多東西,那另外寫下的那些就會弄混遺失。一頁已經寫滿的紙上,不管上面寫下了什麼,不管你寫了什麼,不管你寫下的東西多珍貴,都會亂作一團。那就是為什麼在這個國度, 人們會看著你,然後說,“這就是業力”。

所有靈性修行,不是為了讓你變得知識淵博,而是為了讓你成為一頁白紙,好讓一切都能在這頁紙反映出來。如果你成為一頁白紙,並且保持這樣的空白,你就能在這張紙上書寫生命。如果你去過電影院,你知道那片屏幕上曾上演過無數部電影,但是這個屏幕不會扭曲任何事物,因為光線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東西。如果人們曾在這屏幕上使用過蠟筆或是油漆刷,那些屏幕早就被拋棄不用了。

怎樣看待業力

你想不想聽個笑話?山卡拉·皮萊去了美國,在華盛頓觀光。你知道,對於很多夫妻來說,特別是當你在旅途中,欣賞風景的時候,你們就會有很多爭論,因為妻子所有被壓抑的渴望在那時候都會表達出來。她想做這個,想看那個,想吃這個,想去那裡。突然之間,丈夫對這個女人新的一面就會感到不滿。這對夫妻正走在街上。和往常一樣,那些留著長長頭髮的人在示威反對伊拉克戰爭。這個世界總是有戰爭,城裡有一條標語隨處可見,標語內容是,“製造愛,而不是戰爭”。山卡拉.皮萊走過去,看著這條標語,說:“一結婚,你就兩者兼得了。”

你只需要改變你與存在的關係,與造物主的關係。如何改變?你要懂得,這種關係不是你選擇去建立的。不管以哪種方式,你必須維持這種關係,你情不自禁地就會擁有這種關係。你能坐在這裡,卻不與創造或者造物主的任何一個方面建立聯繫嗎?你也許沒有意識到這點,但是你必須有這種聯繫——除非你能完全超越物質層面的一切。否則,不管你以哪種方式坐著,站著,睡著,你都在維持著一種關係。你不必嘗試去建立這種關係,因為它本來就存在著。這樣,問題的一半就已經解決了。剩下的一半要解決起來就非常簡單——只要你不製造太多的自我。

這不是在說教,只是為你提供一種方法。你知道這二者間的區別嗎?說教,是可以被分析被理解的。方法,你則只需去使用,你不能分析或去領會一種方法。它只是一種方法而已,不用花太多力氣。你只需時刻去注意,在這個存在中你是多渺小的一個生物。

怎樣看待業力

看看高山,再看看你自己,就知道你有多渺小,看看天空,再看看你自己,就知道你有多渺小。遙望遠方的天空,就知道你的視力有多有限。就像這樣,把自己放在正確的位置。我不是要你貶低自己,我說的是看清現實,明白自己在這創造中的本質。你不必欣賞或是貶低自己,你不必對自己說謊。只要看看在這存在中,你的位置在哪裡,時刻提醒自己:“這就是全部的我,空無中的一點空無。”你是誰,你如何看待自己,你的偉大——這些都不代表什麼。就算你明早消失了,這個世界還是好好的。你是這樣,我是這樣,每個人都是這樣。人們越是不能理解這點,他們的生活就會越愚蠢。他們越是能明白這點,就會活得更有智慧。

我們是不是應該做好事,讓我們能擺脫我們已經累積起來的壞的業力?

業力是根據性質來劃分的。什麼是性質?這是一種特質。用特質這個詞也不是很準確。印度教通常說的性質有三種。佛教將性質分為七種。我們能做的分類就是這樣。業力可被分為好的業力和壞的業力。

不管是好的業力還是壞的業力,它仍然是一種束縛。對於那些只想要過上一種舒適生活的人來說,這種分類很重要。這種人總是在想如何去進行好的業力,好讓自己在下一世裡能生來就擁有財富、幸福和舒適。只有對於那種活在二元性中的人,業力才有好壞之分。

對於一個想要超越生死的人來說,好的業力壞的業力都是無用的。於他,業力就只是業力而已,如何分類都無所謂。對於一個進行靈性修行的人來說,所有業力都是壞的業力。好的壞的,對他來說都是壞的。對於一個想要超越二元性的人來說,他要與存在合一,就沒有好壞之分。所有業力對他來說都是一個障礙,一種負擔。他想放下所有的負擔。這種放下,對於一個求道者,該有的態度是“我想放下重負”,不管是金子還是垃圾,二者都很沉重,但是其他傻瓜會覺得扛著金子很了不起。你明白其中的區別嗎?要是一個人足夠有智慧,就知道那都是負擔。而有些人就認為金子比垃圾好,因為現在他正扛著垃圾。

怎樣看待業力

業力是不是不單單受到行為的影響,還受到念頭的影響?

你說這是個好念頭那是個壞念頭,這是個好行為那是個壞行為——如果有人做了壞事他就是個壞人,對不對?“太好了!我是個好人,你是個壞人。”你毫無疑問會這樣想!好和壞主要是由那些販賣通往天堂的入場券的人發明的。

每一種行為都會帶來結果。當我說“行為”,不僅僅是指身體的行為。行為並不是只用身體做出。行為可以是思想的,情感的,或者能量的。給生活帶來消極結果的行為,你大體上就會把它歸類為壞行為。問題不在於行為是好是壞,只是不同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作為一個人,你的任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做這件事的智能——如果你有足夠的意識,你就知道每一個行為都會有對應的結果。如果你能愉快地接受結果,你就做你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今天做了一件事,結果到來的時候你會哭泣,那麼請限制自己的行為、頭腦和情感。不要動手去做那些你無法控制的事情。這無關好與壞,只是要你帶著覺知生活。不要去撿你搬不動的岩石——就是這麼簡單。你去做你有能力操縱的事情。每一個行為就是這樣。如果把這點帶入你的意識之中,你就不必擔心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你就只會做你需要做的事——不多也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