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白文杰/文

“米脂的姑娘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只因这句口口相传的顺口溜,曾经年少的我,转乘去米脂追梦,探寻过闭月之貂蝉,以期猎寻现代版的四大美人。千狮桥的无一雷同及拍摄《平凡的世界》的外景地郭家沟的火热,促成了绥德之行,领略了此地汉子的魁梧硬朗。与瓦窑堡的邂逅,纯属绕道借此参观了中共瓦窑堡会议旧址。惟有远离包茂高速的清涧,虽一直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七月底,随朋友参观了梁家河,绕道清涧,后沿黄河回到家乡府谷。虽然耳闻榆林南六县捉襟见肘,但情不知所起,亦或青色的石板,亦或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王家堡,一往而深。此地最早因两岸石色青,两山夹水而命名青涧,这可能就是石板最早的佐证了。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青涧,在黄土黄水之间虽没有了神府的煤炭,榆靖的盐气,却掩埋下了层层青色石板,这是上天对苍生公平的丰赐,给这片贫瘠的黄土高坡增添了生活情趣,山沟沟里焕然有了灵气。青涧的石板色泽青蓝圆润,质地坚硬平滑,纹理清晰,无放射,纯天然,在黄河、无定河、清涧河床下资源较为丰富。那时的青涧,沙就是沙,土就是土,不含杂质,你随便抓一把可以用来止血,拾一块土疙瘩擦屁屁而无须担心发炎之忧。水就是地道的水,山旮旯里流出来的,沙里滤出来的,人们根本不去思量是冷水,还是开水。田间沟洼什么时候渴了,只要有一泓水,不管清与浊,尽管捧一掬水咕咚着喝。走到乡村鸡鸣狗吠的深巷,雨水顺着石板缝游走,远远的道情与民歌声此起彼伏传来,更有一番韵味。这里窑洞院墙是石板,灯座灶台是石板,仓柜桌凳是石板,台阶小路是石板,厕所牛槽是石板,磨碾雕碑是石板,就连水窖、锅瓮盖也是石板……。石板组成的世外桃源,青涧人以温暖古朴的气息,原生态优雅地生活着,诗意地栖居着。朴实无华的石板,浸润着他们世代铮铮大气和坦荡真诚。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何等悠哉,何等惬意。选一地青涧度日,人与自然的无缝融合,保您一眼倾情,余生挂念。

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清涧对一个匆匆过客简单些用“三山二水绕清城,东临黄河与无定”来概括。从青涧到清涧,这里同样经历了过度开发,土壤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可饮的水资源告竭;由青涧到清涧,一个华丽的转身,表达了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向往,实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轮回。清泉石上流,鸟鸣深涧中,在这里如今已不是神话。清涧城西边是笔架山(汉元山),纵贯南北,是清涧县城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夜幕降临,花灯初上,我们开车上山由北向南行驶,清涧县城U形地带一览无余。沿途青松翠柏,曲径深幽,行者如织。碑宇阁牌,井然分列其上。霓虹映衬下的县城,欲发妖娆生辉。由于时间关系,东边的东阳山,南边的钟楼山来不及惠顾,权且当作下次再会的由头吧。闭目暇想,泛舟西南的清涧河,东边的东沟河,吹着牛角号,敲着进军的战鼓,依托左涧右隘,做一回“全秦要户”的霸主何等威风。

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清涧是一个文化大县,去石咀驿镇的王家堡,参观路遥纪念馆,真不虚此行。在两常委和馆长的安排下,两位年轻的女讲解员一直没有下班,晚上七点才开始从建筑风格、馆内布局、作者生平、作品创作、文物故事、社会效应等,给我一个远道慕名而来的教师做了详尽介绍。我为他们对路遥文学的尊重,对宣传弘扬作品包含的清涧文化而如此敬业感动。这也正反映了“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路遥精神,深深扎根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激励着平凡世界里的人们,特别是一代代清涧人逆流而上,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屈辱的阴影,仕途的失败,苦涩的婚恋,环境的掣肘,这种物质上穷困和精神上孤独的生活,使路遥深深爱着陕北这片土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平凡的人们,始终无法自拔,难以融入都市西安关中的环境,只能通过文学创作来排遣和释放。

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在路遥逝世近二十年,纪念馆开馆前几月,路遥生母也离开了人间。听讲解员介绍,路母经常坐在对面自家院子下面的台阶上望着纪念馆,她不想再踏进馆门半步,她不相信儿子还有假的(蜡像),见面撕心裂肺的呼喊乳名,卫儿却再也没有叫上一声妈。这个不识字的中国式农村妇女,或许终未明白,引以自豪的儿子出人头地进省城了,刚刚抚平了过继的创伤,为什么贫困和病痛还在困扰着这个家庭。儿子写的山沟沟、圪梁梁的农村光景拍成电影,也上了电视,那么多人每天跟着剧情哭呀笑呀,但儿子个人的感情生活过得又如此恓惶,她从来不敢想,也不想去过问。既然世界是平凡的,平凡的世界,好端端的日子不过,为什么写个书要把命搭进去?妈妈哭了,又念叨起“金圪崂,银圪崂,不如俺穷圪崂”。他不相信儿子走了,哭啊盼啊,哭到黄河的水干了,那个卫国不卫家的孩子,还是再没有回家,老人的心碎了。早知道尕妹妹的心变了,进他妈的西安城干什么;早知道写书救不了命,写他妈的平凡的世界干什么。在故居公路边石墙护坡镶嵌巨幅青黑色路遥画像的一侧,“我在路遥故居有棵树”的红色标语特别醒目,奇怪的是一颗新生的红枣树从新砌的石缝里横空长出,增添了几分灵气 。这不正是路遥及路遥灵魂的回归和再现吗?

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数不完的美景佳画,道不尽的缱绻舒意,清涧还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沿黄路上打造的重要旅游大县。1936年2月,红军驻扎在如今被称为“省委书记村”的袁家沟。袁家沟其实村民都姓白,村里至今出过四位省委书记。加之高家坬塬是毛-主-席《沁园春.雪》创作灵感之地,所以各种风水、民间传说、庙宇显灵、公鸡下蛋之说,应有尽有。我去的时候塬上已经建好藏雪塔、庙、宾馆,公园辅助设施及道路硬化即将完工。观景台居高临下,远眺黄河,刚还一览北国黄土高坡无余的天气,忽然之间天低云暗,舞女般起伏的千年莽原,万条沟壑,被披上了流动的青黛纱衣,天地溶合在一起。而极目远处似又晴朗如初,在远近交相辉映下,塞外风光无限尽美!此时此刻你才能真真切切感受伟人风采,饱尝汲取大自然的营养。几欲飘飘,来首《沁园春.雨》欲指点江山,才知风流人物风吹去,语到口边知词枯。风夹杂着雨腥,对一个无意关注地方特色政治的教师,一人得道,何管仙及何犬。现在换个角度玩味理解“祖无三辈富,清官不到头”,是不是“都云古人痴,谁解其中味”更意味深长呢?山雨欲来风满楼,于是没去袁家沟,急匆匆与小李主席赶另一景点。

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清涧的黄河第一湾—太极湾位于赵家畔村东南角。悬崖峻石边上的寡妇坪,残败的古庙,石板暴露,岌岌可危,尽显古人就地取材,巧夺天工之能事。如今的寡妇门前已没有任何是非,只隐藏着一个关于望夫建庙的动人传说。站在寡妇坪古庙宇群俯视,太极湾像一幅古老的太极图,阴极是弯曲的黄河,靠着陕西的清涧;阳极是山西省石楼县的黄土山坡,一阴一阳,紧密结合,诉说着古老的秦晋之好。站在崖畔高处,天高云淡,地阔风轻,鸟瞰黄河,水流悠缓,山峦绿意盎然。那气势恢宏又婉约清秀的母亲河湾里,呈现出一派原生态宁静祥和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距此不远,是粗旷豪放的无定河。无定河源于榆林西北部,一路携泥带土,象一匹骏马脱圈,经过千万年坚韧执着的冲刷,在与黄河爱人拥抱之前,来了个回眸缠绵。鱼儿峁是大自然智慧的杰作,就是这幅太极图中的阳极了。纯天然雕刻的像一条动感十足的大鲤鱼,横卧在无定河中。不知是黄河的健谈让它失了色,还是无定河的清高好色,显出眷恋脚下清涧这块土地的威力,突然间几近回转360度变得扭捏做作害羞起来。站在细腰关山峁上远远俯瞰,鱼儿峁如鱼得水,它头枕无定,尾荡远山,脊背上身披枣林。步移神异,或贪玩弄水,或偎岸静思,或呼朋唤友,或宽衣起舞……形成枣乡又一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从“枣上好”开始,已经成为清涧人民的生活习惯,清涧的美食、粉条及各种小吃都富含浓郁的地方特色。这里是中国枣的故乡,巨鹰集团的狗头枣已进入千家万户。沿黄一带遍野的红枣林张扬着陕北汉子的阳刚,大红枣透露着山乡姑娘的妩媚。金秋十月的枣乡,香气四溢。你不仅可以亲近李家崖城址、鬼方都城文明,袁家沟、枣林子沟红色旧址,研习熠熠生辉的徐家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河文化,还可以走进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抚千年枣林,用道情弹唱一个个唐王传奇的故事,听嗨(民歌)观涛(黄河浪涛)。

初见钟情,再见倾心。蓝莹莹的天,清凌凌的水,青山、秀水、峡谷、洪涛,一个最美的塞上江南——清涧。人在枣中行,歌从耳畔过,青石黛瓦,岁月沉香。约三五个知己,一起去看莽原上升起的不落的太阳,一起嬉戏清浊无定的无定与黄河,一起在飞花令里穿越古今……。斟几杯佳酿,择一方清涧终老,岂不痛快,快,走起,国庆正当时!

路遥故乡陕北清涧县:选一地度日,择一方终老

白文杰,府谷县王家墩马连坪人,现任职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中级数学教师,静读数学古籍,闲来以文逗乐,讴歌陕北人文。发表《故乡的桑椹》、《兴翠嫂》、《不能忘却的纪念》、《哀其不幸 怒其必争》、《我想静静》、《弘扬缅侃文化 挖掘沿黄潜力》、《秋游汉阳陵 揽金色银杏》、《风吹她那个裙裙》、《唱不够的信天游 道不尽的陕北情》、《情系兰花花 梦牵王家墩》、《三载情融五陵塬 廿年梦聚长安城》、《只如初见 岁月静好》——难忘的求学路,别样的边家村、《幽幽胡桥寺 静静盐奶河》、《执卷之首 与书偕老》、《〈他乡 故乡〉与老乡》、《教学也是门放羊活》、《胡桥沟里的石窟寺》等见诸媒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