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法治茶話會」,送法進農村

“你們曉不曉得憲法修改了?修改了啥子?”

“我曉得,我女兒給我講過。”

“不曉得,改了些啥子嘛?”

5月14日上午10時,重慶市永川區仙龍鎮太平橋村祝家壩大院熱鬧非凡,幾十名村民圍桌而坐,開起茶話會。他們有的戴著草帽,有的挽起褲腳,剛從農田裡過來。

重慶:“法治茶話會”,送法進農村

“鄉賢評理員”蔣顯明正在為村民講解憲法的修改內容以及村民的權利和義務。

不止永川,自憲法修正案通過後,自市區到區縣,從領導幹部到人民群眾,憲法被送進重慶千家萬戶。

重慶:“法治茶話會”,送法進農村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憲法意識,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抓好憲法學習、憲法宣傳和憲法實施,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專題學習會上指出。

今年4月11日,重慶市司法局局長張德寬在重慶憲法監察法專題學習會上指出,要深刻認識修改憲法的重大意義、充分履行法治宣傳職能,把憲法修正案作為當前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提高普法針對性實效性,大力弘揚憲法精神,不斷增強憲法意識。

近日,重慶市普法辦出臺《關於組織深入開展憲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部署憲法學習宣傳工作,組織實施憲法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

如何讓憲法學習真正地走進農村,這是重慶宣傳學習憲法的第一道坎。

重慶:“法治茶話會”,送法進農村

重慶以山城著稱,是一個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直轄市,除了城市,還有11095個村社,其中有8300餘個村。山城給重慶帶來“8D網紅城市”美譽的同時,也意味普法真正深入重慶道阻且長。

面對“大農村”背景,面對農村居民普遍學歷不高、較少使用互聯網的現狀,重慶永川找到破解這一難題的新路——“參與式”普法:“法治茶話會”。

祝家壩大院的“法治茶話會”正是重慶學習宣傳憲法的一個縮影。

永川區司法局法宣科科長廖曉莉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說,蔣顯明已經擔任祝家壩村民小組長近14個年頭了,是永川108個鄉賢評理堂堂主之一,深受當地群眾的信賴和擁戴。

“有他為村民們講憲法,再由大家自由討論,傳播效果好得多。”廖曉莉說。

在以往,永川的憲法宣傳是以分發畫冊、連環畫的形式進行的,“但是群眾還是覺得憲法很陌生,覺得憲法離自己很遠。”廖曉莉說,茶話會是永川人喜聞樂見的集會形式,永川區司法局藉助茶話會“輕鬆愉快”的氛圍優勢,邀請村居(社區)群眾、企業員工、學校師生、機關幹部、老黨員、“法律明白人”等與普法講師團成員一起圍桌而坐,暢談身邊案例、互相交換意見、發表各自見解,再由講師團成員通過以案釋法分析講解憲法知識,讓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實踐。

“我們選擇這樣的形式,拉近群眾與憲法的距離,變群眾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他們參與茶話會之後,也會向親戚朋友宣傳。”廖曉莉補充說。

太平橋村祝家壩大院村民劉遠春當天早早來到茶話會現場,在整場活動中,他表現得很積極。

“以前不懂憲法,經過這次活動對憲法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們文化不高,也不會用手機微信,茶話會的形式比請一個老師坐在臺子上講課要好,更輕鬆。”劉遠春說。

據瞭解,截至目前,重慶共開展憲法主題宣傳活動3500餘場次,利用全市2000餘個新媒體平臺發佈憲法修正案解讀等信息1.3萬餘條,投放憲法宣傳公益廣告90萬餘平方米,並把憲法納入領導幹部法治理論知識學習考試的重要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