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從這三點出發,解決孩子課堂不願意發言的問題

很多低年級學生的家長在接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都喜歡問孩子“有沒有回答老師的問題呀?答對了幾個題啊?”等類似的問題,因為家長覺得只有上課積極主動的發言了才是參與到課堂中了,學習才是有效果的。

但很多孩子卻很少在課堂上發言,即使在家裡常常發問,可在學校裡有問題時卻不敢問老師。孩子在課堂上不舉手不發言,課堂參與度不高,很難消化吸收好課堂知識,有的孩子還會影響性格發展,變得不合群。

開學季,從這三點出發,解決孩子課堂不願意發言的問題

一、課堂不願發言有很多原因

家長往往認為孩子不願在課堂發言是因為不自信的緣故,常常鼓勵孩子“多舉手,答錯也不要怕”。不自信確實是導致孩子不願意回答老師問題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有的孩子自我意識發展後,開始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而且對一些負面評價難以釋懷。如果上課發言內容不對或者比較離奇,受到同學們的嘲笑或老師的批評,會留下嚴重的負面情緒影響,以致後來上課就不敢發言了。

有的孩子知道答案也能跟得上老師的思路,但依然不願意發言,可能是他們天性比較“冷靜”,不互動反而能更好的記憶知識點。

有的孩子不主動發言或者被老師叫到後格外緊張,很可能是因為沒有掌握當前老師所講述的知識,沒有跟上老師的節奏,沒有理解老師的問題等等。自信的源泉是實力,沒有實力也就聽不明白課程內容,課下再愛說的孩子可能也會變成“小啞巴”。

開學季,從這三點出發,解決孩子課堂不願意發言的問題

二、調動孩子課堂發言積極性要講究方法

課堂發言不積極是因為不自信,不自信的原因是因為學習能力較差,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所以首先要解決的是讓孩子會學習有基礎,這樣孩子才能心裡有底,自然就愛發言了。

其實這是個正循環,學習紮實的孩子,聽課時掌握即時掌握知識,於是就踴躍回答問題,回答了問題感受到成就感,就更容易投入到學習中,這樣不斷進步,越來越愛上這門課。

想要提高孩子課堂發言的積極性,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1、改變孩子的學習狀態

首先要做好課前預習,對課堂上要學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就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快速作出正確反應。而且要對上一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及時複習,老師的提問往往建立在已經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上,複習上節課知識可以做好知識承接,建立起知識體系。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好預習和複習工作,針對孩子的薄弱知識設計符合自己需求的預習、複習方案,進行針對性攻克。

其次要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專注力,孩子要想找到機會舉手發言,那必然是一直在聚精會神聽課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而有了專注力,孩子的聽課效率會大大提升,免去了很多回家後埋頭苦鑽研,熬到半夜才睡的麻煩。

聽完老師的提問,孩子馬上舉手發言,這需要孩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運轉大腦、組織語言,而且還要儘可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需要較強的思維能力。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思維能力可以從讓孩子限時獨立完成家庭作業開始,創造安靜的作業環境,讓孩子不依賴參考答案獨立完成作業,相當於是讓孩子不斷練習課堂回答問題的過程。

開學季,從這三點出發,解決孩子課堂不願意發言的問題

2、讓孩子體驗到主動發言的樂趣

如果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上課總是不舉手回答問題,在鼓勵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要多和老師保持溝通,跟老師說明情況,讓老師多給孩子一些回答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多鍛鍊幾次。可以請老師多提問並多表揚孩子,一旦孩子在同學面前回答正確了,他就有自信了,逐漸地就會積極回答和提問了。

幫助孩子對“上課舉手回答問題”這件事形成正確的認識,是對自己的學習思路進行驗證,是很好的鍛鍊機會。告訴孩子回答問題不是為了炫耀,當然即使回答錯誤老師和同學也不會笑話你。

而且,家長可以在家裡模仿老師向孩子提問,讓孩子來回答,鍛鍊他的膽量。讓孩子多次體驗回答問題的感受,不論是答對還是答錯,都給予他鼓勵,讓他感受到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的滿足感,孩子就能越來越積極的參與課堂。在其他方面,孩子也能更加自如的表達自我,個性也能發展得更完善。

3、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自信表達的能力

孩子課堂上的大膽發言,與家庭生活中的說話體驗是分不開的。有些孩子平時說話就唯唯諾諾,家長可以提醒孩子提高音量,注意說話的條理性,讓孩子養成講話條理清楚的習慣。

在家裡家長可以和孩子就日常生活、新聞、人際交往等問題進行隨意討論,讓他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並學會總結各人的觀點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但不代表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確的,如果孩子能夠保持理性的認知,就不會那麼在意答對或答錯,而能把每次發言當成自我表現的機會,自然能夠積極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