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都擅長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

文|洪生鵬

01

剛畢業那會兒,找工作總是碰壁,那段時間整個人變得好憔悴,心態也很消極。後來應聘到到一家小型軟件創業公司,從事技術崗位,從基本的做起,找工作的事情才算告一段落,漸漸也就那麼不安與焦慮了。

不知你有沒有類似這樣的經歷:

在餐廳吃飯的時候,要是我們一次性吩咐服務員兩件事情,結果可能服務員一件事情都沒有做到。譬如你叫服務員加滿茶水還有再順便多拿一雙筷子,往往讓我們失望,要不只是加滿茶水,要不就只拿來筷子,兩個都做到的很少。

工作時,如果你同事吩咐下屬兩個任務以上,大多數人只是做好一件事情,而把其他的給忽略了或是忘了,只有少數的人能夠同時做好一件以上的事情。這是為何,除了跟個人能力有關外,更多是不懂如何做減法。

02

創業初期,資金有限聘請不了那麼開發人員,有的創業者獨自一人獨攬服務端,移動端,甚至是前端。這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要是連交社保交個稅這些事情也要自己事必躬親的話,那就要注意了。精力再怎麼充沛,也會很容易被耗光。

學會做減法,學會讓自己專注於自己最在乎的事情,而非做到面面俱到。

翻看一下我們的微信通訊錄,應該不止100位好友吧?可平時真正聯想的又有幾位?

學生時代,要是犯了錯誤,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老師侃侃而談大道理講了一大堆,可真正能聽進去的又有多少。對於考試重點內容,臺上老師講得神采飛揚,臺下學生刷朋友圈刷微博不亦樂。

如果嘗試做一下減法,減少無用的社交,或許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針對性的加以教導,學生或許接受沒那麼被動;重點課程著重只強調一次,效果或許會更加好。

如果你時常覺得不安,不妨讓自己靜下來,找個記事本將這些待辦事項一條一條寫下來,進行思緒整理。為何要找本子,(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你會發現寫下來的和沒有寫下來的區別很大)整理的過程,也是大腦梳理的過程,整理後,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程度,劃清當前那些是你喜歡做的事,那些是你正在做卻不喜歡的事,逐個剔除多餘的,集中精力一件一件地去處理。完成一項,劃掉一項,這樣一天下來,也是滿滿的成就感。

真正厲害的人,都擅長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


針對工作事情,我喜歡帶一個小本子的to do list (待辦事項列表),每天下班前寫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情,這樣第二天一早來上班,就可以直接開始投入工作中,養成好的習慣,總是事半功倍的。

真正厲害的人,都擅長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

to do list


有句話說的好,起初習慣是人養成的,但後來習慣能改變了一個人,甚至能決定你是否有更大的作為。隨著時光的流逝,好的習慣終究成就了一個人。

減少某些東西,清除一些對我們沒必要,干擾我們追求更美好的東西。我們往往花太多精力和時間追求我們需要的美好東西,卻忘了時間來消化,轉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結果導致包袱越來越沉重,腳步邁得越來越艱辛。

03

有些時候,當我們忙不過來,因太多事情而忐忑不安時,不妨嘗試做一次減法,把一兩件事深入地做透,做到零阻力,或許取得的成績更佳。在軟件開發中,處理bug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我們要不斷鍛鍊自己正確精準地定位bug的能力,然後解決,解決一個bug算一個;但是,如果只是應付式地、交差式地處理bug,bug往往會越處理越多,這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彌補缺陷,甚至是錯誤。精益求精,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做到位,才是工作的減法原則,也就產生了良性循環。

真正厲害的人,都擅長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

減法


小編有次處理了一個bug,由於處理太匆忙,忽略了其他因素,導致因此產生了另外的問題,最後又得撤銷,花時間重新去定位問題,白白浪費了兩個小時的時間。

《道德經》: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做學習每天增加,做道每天減損。減損又減損,以至於無意主觀作為,無意主觀作為可是卻沒有不作為的。

目前,大多數的企業管理制度,很講究標準化流程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要求精準地完成每一個步驟,把每項工作做到最好、講究質量,做到細化和量化。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適時地放慢腳步,把每件事情做好,學會給工作做減法,才會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如果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找一找,做做加法,注意不要累己累人。覺得累了就休息一下,理一理,做做減法,不要急於求成。放下背在自己身上不必要的包袱,卸載掉一些負能量,整個工作和生活才會趨近平衡狀態,也才會更持續地把工作做得更有成就感,更加有激情,生活得更快樂更健康。共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