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財大學中文

“為什麼要到財經大學去學中文?”我總是被問到這樣的問題,而入學初的我也在經歷著迷茫。

我在財大學中文


在我剛進學院時,院長老師諄諄教導每一位同學挺起文人的傲骨,擁有自己的格調與情懷,身為新生的我也鬥志昂揚,眼中閃爍著倔強又渴望的光,但到底如何學卻並不知道。

我在為優秀財經專業同學的表現歎為觀止時,也在經歷著中文專業學子的彷徨與迷茫,找不到方向。

直到大二迎來了雙學位的學習,中財設置金融、會計、法學等輔修雙學位,各專業同學都可選修,我對金融也十分感興趣。於是,我便開啟了對金融雙學位的學習,專業優勢被逐漸發掘出來。

無論是作為“國民經濟命脈”“經濟的血液”的金融學,還是“經濟的基本細胞”——企業財務管理學,抑或是具有“最高貨幣金融管理權”的中央銀行學……我一步步地被金融的魅力所吸引,試圖慢慢地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威尼斯商人》裡的融資方式

我在財大學中文

金融學的知識加深了我對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作品的理解。

《威尼斯商人》是文藝復興時期(14到17世紀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莎士比亞的一部諷刺性戲劇。戲劇講述了威尼斯富商安東尼奧為幫朋友而向高利貸者夏洛克借金幣的故事。因為寬厚仁慈的安東尼奧借錢給人從不索息,夏洛克認為安東尼奧影響了他的高利貸收入,所以夏洛克向來仇視安東尼奧。當安東尼奧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作為抵押品,向夏洛克借三千塊金幣時,夏洛克乘籤借款契約之機設下了“割一磅肉”的圈套,伺機報復。

在研究這部作品時,我驚奇地發現其中的許多地方可以用經濟學的知識來解釋:高利貸者夏洛克要求商人安東尼奧“割一磅肉還錢”的衝突根源在於“直接融資”。

所謂直接融資,是指與間接融資相對應的,沒有金融中介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通方式。

間接融資是指資金盈餘單位與資金短缺單位之間不發生直接關係,而是分別與金融機構發生一筆獨立的交易,即資金盈餘單位通過存款。

安東尼奧們與夏洛克們將不再直接交易,而是通過金融中介機構為雙方辦理,通過辦理一進一出從中收取雙方一定的手續費。如若安東尼奧不能及時還款,中介有權扣留安東尼奧之前的抵押金以減少損失。

相對於直接融資來說,間接融資的信譽程度較高,風險性也相對較小,融資的穩定性較強。通過金融中介的間接融資均屬於借貸性融資,到期均必須返還,並支付利息,具有可逆性。

也就是說,早期威尼斯商人的活躍催生了西方銀行業的萌芽,歷史上第一家商業銀行就誕生在威尼斯——安東尼奧的故鄉。

《一千零一夜》裡的經濟社會

我在財大學中文

金融學的知識同樣也加深了我對阿拉伯文學的認知。

阿拉伯文學既有以《古蘭經》為核心的精神的、信仰的一面,又有以《一千零一夜》為代表的商業化的、世俗化的一面。

阿拉伯人善於經商的傳統由來已久,中世紀阿拉伯各地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商人階層的迅速崛起。

從《一千零一夜》有關商業活動和航海冒險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當時的阿拉伯是一個重視商業、長於行動的民族。一反面,阿拉伯商人渴望財富,但他們並不欣賞省吃儉用、精打細算的資本積聚方式,而是津津樂道於意外地失去一切,又意外地獲取多於失去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意外之財”。《一千零一夜》中很少講吝嗇鬼,描寫的都是時來運轉、大發橫財、苦盡甘來的暴發戶。另一方面,《一千零一夜》中商人的生活模式似乎都由兩方面構成,即獲取和享受。辛辛苦苦地獲取,舒舒服服地享受,享受盡了再去獲取。《一千零一夜》中的不少故事都屬於典型的“獲取-享受”型故事。這種“千金散去還復來”的慷慨和達觀很好詮釋了阿拉伯的商業氣質。

這些發現無疑令我驚喜萬分,經濟學的知識很好地促進了我對於文學的學習,若我只是閉門造車,沉浸在樸素文學的“象牙塔”之中,那麼我對於文藝復興時期文學、阿拉伯文學的認知也只能流於表面。此時此刻,我終於體會到了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提出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三重境界的跨越。

文章選自《大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