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丨碧水清風滿眼新——沅陵縣水利改革發展側記

答卷丨碧水清风满眼新——沅陵县水利改革发展侧记

小農水工程讓老百姓嚐到甜頭。(龔幸福 攝)

悠悠沅水,靜流無聲。在湖南沅陵縣,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似當代大禹,舍小家為大家,跋涉于山水,輾轉於堤壩,忙碌於河溝,修水渠,固堤壩,建灌區,變害為利,滋潤一片片山川田園,助力一個個貧瘠山村,譜寫了一曲曲人水和諧的動人樂章……

他們,就是智慧勇敢的沅陵縣水利工作者。

——題記

沅陵,是一個山區大縣,水利大縣。

新中國建立後,中共沅陵縣委、縣政府為改變全縣“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和“天旱一月乾死禾,一場大雨田變河”的狀況,帶領全縣人民,艱苦奮鬥,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特別是上世紀50 年代末和70 年代中期、後期出現的兩次大規模興修水利高潮,使全縣水利面貌大有改觀,農業生產不斷髮展。

思路一變天地寬,2011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出臺,沅陵縣按照“ 兩眼向上爭項目,兩手朝內抓管理,兩腳往下打基礎”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工作,形成了全縣水利大規劃、大建設、大發展的良好局面。

截止2017 年,沅陵縣建有各類水利工程30976 處,其中上型水庫110 座(大型水庫2 座、中型水庫7 座,小(1)型水庫16 座、小(2)型水庫85 座);山塘8613口;引水河壩917 處;小型電灌站627 處;主要灌溉渠道總長3375km,主要渠系建築物2783 處。

水利建設“:民生水利”潤民心

答卷丨碧水清风满眼新——沅陵县水利改革发展侧记

巖屋潭水電站實施增效擴容。

今年3月16日,沅陵縣荔溪鄉幸福大堤灌區,一片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競相開放,成為當地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見此美景,當地一位70 多歲的老大爺高興地說:“搭幫黨的政策好,我們村1000多畝稻田沿線的渠道全部得以維修,緩解了當地多年灌溉難題,大家種油菜的積極性更高了”。

沅陵全縣共有小型灌區2901處,設計灌溉面積38.33萬畝。在各鄉鎮例行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同時,“十二五”期間啟動沅陵縣小農水重點縣三年建設項目(2011至2013年),覆蓋了官莊鎮、楠木鋪鄉、荔溪鄉、筲箕灣鎮、二酉鄉、涼水井鎮等6個鄉鎮85個村,完成投資7830萬元。2015年,在七甲坪投資1280萬元實施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在建設模式上實現了分散建設向規模建設的轉變。

步入沅陵官莊鎮寧鄉鋪村,壩體上“荊竹溪水庫”五個字格外引人注目。沅陵縣現有縣屬註冊水庫105 座,其中有中型水庫4座,小(1)型水庫15座,小(2)型水庫86 座,水庫總庫容2 億立方米。“十二五”期間,沅陵共完成水庫除險加固73 座,總投資15924 萬元,結合“十一五”完成的15 座水庫除險加固,共計完成了88座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這些水庫均修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存在大壩滲漏嚴重、壩體破壞等不同“癥結”,不能夠充分發揮防洪、灌溉等綜合作用,沅陵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水庫安全,重點開展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攻堅戰。經過治理的病險水庫安全狀況明顯改善,全縣水庫安全程度有較大提高。水庫巡查網絡基本形成,巡查制度得到落實。

以往,只要進入汛期,沅陵縣涼水井鎮張家坪蓮花池河道兩岸的村民就會膽戰心驚,由於受洪水的侵襲,村頭河道兩岸的良田會被沖毀。民以食為天,天以地為本。在經過嚴格的勘測設計後,這裡的河道治理工程於2010 年11 月動工,2011 年8 月完工,總投資747萬元,並投入試運行一年,有效的保護了當地3260 人的生產生活安全以及2080 畝農田及耕地,極大的提高了張家坪以及附近村組的防洪抗汛能力。

“十二五”期間,沅陵縣實施了蘭溪、怡溪、珠紅溪等8 條流域的治理工程,完成投資11756 萬元。圍繞“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目標,大力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流域範圍內河道行洪基本保持暢通,防禦洪水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洪澇損失得到有效控制。各流域通過上游封山育林、植樹造林、保護植被等非工程措施,各種水土保持設施建設,以及河道汙水排放的控制和治理,有力地涵養了水土,控制了水土流失,避免了生態環境惡化,基本保證了河道清水長流、永續利用。

走進巖屋潭水電站發電廠房,嶄新的三臺發電機組、嶄新的中控室內,升壓站內線路佈局有條不紊。2014 年啟動增效擴容項目為裝機由原來的9200KW增容到12000KW,主要改造內容是更換3臺發電機組及其附屬設備,監控、保護、自動化改造,更換主變及戶外35KV開關設備。二級電站主要改造內容是更新監控、保護、自動化,更換室內高低壓開關櫃,更換髮電機定子線圈和水輪機轉輪及部分附屬設備,總投資約2100萬元。工程完工後,經濟效益穩步提升,電站面貌煥然一新。2017年發電量達3500萬度,年產值達1300萬元,經濟效益穩步上升。

沅陵大多數電站建於上世紀70 年代,在30 多年的運行中,設備陳舊老化,國家實施農村水電實施增效擴容工程,給來慄坡、田家坪、木洲和蘆灘等十八座電站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此外,“十二五”期間,沅陵縣實施了坡耕地綜合整治和水土綜合流失治理,完成投資4106 萬元。

防汛抗旱:追風逐雲保安瀾

答卷丨碧水清风满眼新——沅陵县水利改革发展侧记

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河長制工作。

以前有重大天氣消息時,靠“搖把子”電話給各個水庫、鄉鎮傳遞氣象消息,麻煩、費時,有時還會誤事。沅陵水利局退休幹部瞿紹生談起當年防汛值班時的情景心有餘悸。

春風吹,群情激。2011 年,藉助“一號文件”的春風,沅陵運用現代科技抓防汛,確保人民群眾安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加大對防汛抗旱工作的投入。縣防汛辦安裝了氣象雲圖接收終端和水庫防洪專線電話等,為雨情水情的及時準確傳遞提供保證,尤其是安裝了防汛遠程會商視頻系統,全省防汛指揮網絡化,真正實現“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全縣和各鄉鎮都建立了以行政首長為首的防汛抗旱領導小組,並層層落實防汛責任制,按照《沅陵縣防汛預案》開展工作。防洪減災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防汛工作開始進入法制化、現代化、規範化管理軌道,對經濟社會發展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

2012 年,沅陵縣完成了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項目,建立了山洪監測系統。整套系統建有簡易雨量站294個、遙測雨量站22 個、自動水位遙測站12 個、無線預警廣播236 套。為確保該系統正常運行,2014 年,將自動雨量站、水位監測站移交給縣水文局維修管理;將無線預警廣播站移交給縣廣播電視臺維修管理。同時,將2014 年的維護管理經費50 萬元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了整套系統在汛期能夠及時提供實時雨情汛情,及時發佈預警信息。

依據“防大汛、抗大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指導思想,該縣著力健全防汛工作體系,落實防汛工作職責。

此外,該縣防指科學調度,充分發揮小型水庫、山塘及小農水工程作用,合理安排水利資源,及時解決了受災群眾生活生產用水的問題,實現了“小水利大作用”。藉助科技的力量,沅陵防汛抗旱工作多次獲省、市先進殊榮。

依法治水:人水和諧奏歡歌

答卷丨碧水清风满眼新——沅陵县水利改革发展侧记

實施除險加固後,沅陵田家坪水庫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龔幸福 攝)

沅陵大小溪河911 條,在踐行依法治水工作理念中,從宣傳水法律法規入手,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水行政執法工作逐漸走向規範化。

加強涉水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在每年的全縣農村法治宣傳月、“世界水日”暨“中國水周”以及“12·4”憲法宣傳日,組織水政、水保工作人員深入到麻溪鋪、深溪口、涼水井、明溪口、馬底驛等鄉鎮廣泛開展《水法》《防洪法》《安全生產法》和《河道管理條例》等宣傳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廣大群眾涉水法律法規的知曉率。

嚴把行政許可關。對涉河建設項目、防洪影響評價批覆、水土保持方案批覆及取水許可等行政審批事項,做到資料齊全,手續齊備、程序規範和準確高效。尤其在加強河道管理上做文章,實行有案必查,採取集中行動和定期巡查相結合,對沅水及其主要支流亂採亂挖,亂堆亂棄,亂搭亂建以及違法取水等涉水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其中2013年至2015 年,共下達《處罰告知書》92份。此外,積極開展沅水乾流砂石開採權有償出讓工作,成功拍賣6 個標段,金額達2460 萬元,實現了沅水乾流河道採砂規範化管理。

在依法治水中,按照修訂後的《水土保持法》的工作要求,積極強化沅陵水土保持監督工作。以落實水土保持方案為核心,督促開發建設單位積極落實水土流失的防治責任和履行防治義務,定期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巡查。治山治溝治貧窮,水土保持功千秋。據統計,自2011年以來,沅陵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先後在二酉鄉、馬底驛鄉、麻溪鋪鎮、筲箕灣鎮、七甲坪鎮、沅陵鎮和盤古鄉等鄉(鎮)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以及小流域治理工程,總投資達4650 多萬元,改善了項目區截排灌溝渠,加固維修山塘,改善水土流失狀況,新增坡改梯面積,加快了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重任在肩“:民生水利”譜新篇

答卷丨碧水清风满眼新——沅陵县水利改革发展侧记

馬底驛集鎮供水工程提水房。

黨的十九大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智慧勇敢的沅陵水利人沐浴新時代的春風春雨,在沅陵廣袤的田野上“奮馬揚鞭”。

在陳家灘國家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項目區,一層層紅心蜜柚梯田基地赫然入眼,總面積83.65 平方公里,涉及馬底驛鄉榨坪、毛坪兩個貧困村和陳家灘貧困人口較多的麻伊溪村。項目實施內容為排灌溝渠、山塘整修、沉砂池,生產道路、攔溪壩整修等。工程總投資440 萬元,於2017 年12 月17 日開工。經計算,陳家灘項目區國家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項目區效益完全發揮後,每年新增直接經濟效益1178.63 萬元,各類治理措施減少土壤流失量2.97 萬噸。同時,可保護土壤肥力,使農田灌溉條件得到改善,增加農業收入。

在舒溪河筲箕灣集鎮地段和牧馬溪流域楠木鋪地段,挖機不停作業,施工人員在精心施工。兩處工程於今年3 月開始施工,治理內容為新建堤防9.8 公里,總投資為2000 萬元,將極大地改善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為“鄉村振興”提速,起到“一花帶來萬花紅”的示範引導作用。據悉,沅陵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完成全縣14 條中小河流、21條山洪溝、49 條農村河道治理工程。

步入官莊幹發茶業園,新修的渠道煥然一新,節水灌溉設備已經投入使用。2017 年5月,懷化市水利局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民辦公助、先建後補”試點工作,梳理出影響和制約農村水利發展的瓶頸和難點問題。官莊鎮湖南官莊幹發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基地列入沅陵縣2017 年-2018 年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項目之一。項目區主要為茶場基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項目區總面積為1200 畝,根據地形與水源條件分設為郭家溪片區、辰龍關片區及千工壩片區。工程於11 月初開工,當年12 月底完工。該項目區通過先進的灌溉工程技術措施和合理的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與效益,達到既節水、節能,又增產、增效的效果,沅陵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為官莊幹發茶業增收增添了強大的後勁。

資料顯示,沅陵縣“十二五”期間農村安全飲水項目,規劃涉及全縣23 個鄉鎮,興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201 處,完成投資11299 萬元,解決了15 萬多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提高了農村衛生水平和農民生活質量。進入“十三五”,沅陵加快推進水利行業扶貧工作,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工程,2016 年解決3.55 萬人農村安全飲水,其中貧困人口1.2 萬人,2017 年解決12.88 萬人農村安全飲水,其中貧困人口3.75 萬人,2018 年計劃解決9.4萬人農村安全飲水,其中貧困人口1.82 萬人,將實現全縣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9 月3 日至4 日,沅陵縣河道採砂專項整治領導小組依法對沅水乾流45 只非法採砂船隻進行鎖控,下達《責令停止水事違法行為通知書》。至此,五強溪國家溼地公園內全面禁止採砂進入實質階段。自上世紀80 年代開始,由於採砂淘金行業的興起,在沅水乾流宋溪口、黔中郡、五強溪等河段產生大量尾堆,破壞溼地生態,影響通航和行洪安全。沅水乾流兩岸尤其是城區範圍內及五強溪大壩下非法佔用溼地為砂石碼頭及堆放場情況嚴重。

按照工作安排,自今年8 月30 日開始集中兩個月時間進行專項整治,五強溪國家溼地公園管理範圍內實現全面禁採,縣管河道實現合法、有序開採,達到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同時,依法取締湖南五強溪國家溼地公園內非法砂石碼頭、分篩場和堆場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 出臺《沅陵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將河長制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建立了河長制責任體系,明確28 條沅水主要支流縣級河長,鄉村兩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全部建立,製作安裝河長制公示牌810 塊,逐步規範各級河長巡河與負面問題交辦。進一步整治規範入河排汙口設置和排汙,逐步推進網箱上岸,開展黑臭水體治理,河道垃圾得到進一步治理。結合沅陵縣地域面積廣,河流多的特點,為解決縣直部門管不到位,鄉鎮一級無權管的局面,縣委政府推出了河長制工作涉河事項委託執法創新,鄉鎮涉河執法工作推進逐見成效。

心若在,夢就在。智慧勇敢的沅陵水利人,肩負水利改革發展的重任,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在山川大地越幹越有勁!(凌長啟 田文利 呂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