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年鑑的點滴思考(三):條目編寫

精品年鑑的點滴思考(三):條目編寫

年鑑的條目,大致分為綜合性條目、常規性條目和單一性條目。對精品年鑑而言,我的理解是:綜合性條目一定要有,但要精;常規性條目不可或缺,但要生動、新穎,又不拖泥帶水,穿鞋戴帽;單一性條目要多,有典型、有亮點、有特色。

第一,三種條目的分配和編纂原則。綜合性條目在年鑑中通常表現形式是“綜述、概述”,在分目中使用“概況、簡述”。我的理解是,綜合性條目是條目中的“綱”,是要領,一般不要缺項。但綜合性條目往往會成為最典型的“工作總結式”語言和形式,又容易與其他條目重複,且有的大類目行業、系統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沒有稿源),很難綜合在一起。筆者提出的辦法是:凡是不能量化數字的,可將“工作總結”式各項工作用一句話捏合一起;凡可量化指標的儘可能以統計數字說話。大類目中的“綜述”可根據對象的重要性可長可短,比如四大班子工作綜述就要長一些。

(1)分目中的綜合性條目:一般表現形式為“概況、概述”。依全書體例統一而言,不可缺少。概況在寫法上與綜述差不多,凡不可量化的可將主要工作分別用一二句話表述捏合一起;凡可用數字說話的,以統計數字為主,比如商業貿易大類目中的分目“菸草專賣”,在概況中可以以數字說話:生產了多少箱,銷售了多少,利稅多少,佔全省比例多少,收繳了多少假煙,立了多少案件等。在分目中的“概況”,還可以說明單位地址變動、機構變動、人員編制變動情況。但不可以寫成單位簡介、工作職責、任務簡介(年鑑中此類情況比比皆是)。

(2)常規性條目。常規性條目是年鑑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它相當於對全年工作分項目逐一作總結,因而這類條目最單調、最死板、最機械、最公式化、模塊化。對比兩個市不同的年鑑:A年鑑“綜合經濟監督管理”中“統計工作”,設條為:常規統計調查,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統計服務,統計法治建設;B年鑑對應設條為:組織實施多項統計調查、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入戶登記工作基本結束、加強統計隊伍自身建設、宣傳依法調查。顯然,B條目比A條目靈活。再如年鑑中的“保險業”,通常常規條目是銷售管理、合理經營、保險宣傳、客戶服務,非常死板,機械,公式化。常規性條目在年鑑中佔據了絕對優勢地位。

(3)單一性條目。單一性條目最靈活、最生動、最能在年鑑中表現出閃光點、亮點。單一性條目可長可短,只要不沖淡常規性條目便可。目前看來,年鑑中單一性條目太少了,筆者認為,精品年鑑不可能沒有單一性條目,單一性條目甚至是精品年鑑評獎“條目設立與編寫”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據。單一性條目主要內容有:會議類、舉行活動類(賽事類)、表彰類、事件類、重要決策改革類、工程建設類、成績與負面的典型事例均要有。此外,特殊任務中的典型事例也可作單一性條目。

第二,條目標題的擬定也要體現新時代的風貌,要與時俱進,條目既要簡潔、明確,又要新穎、生動、靈活,可讀性強、針對性強。

第三,精品年鑑的條目編寫應該遵循的原則有:選材要實,內容要真準,信息量要足夠,行文要規範,表述要自然、流暢。

近些年來,筆者翻閱不少年鑑,在條目編寫上存在著不少的“毛病”,大致有以下幾類:(1)政府部門的條目編寫往往喜歡穿鞋戴帽,基本上是工作報告或工作總結式的;企業與社會單位條目往往是通訊報道式的,企業廣告宣傳式,或者“流水賬”式的。(2)水分太多、太大,虛的東西多,實的東西少。一般性的、通常性內容太多,典型性的,閃光點太少。(3)條目往往長篇大論,涵蓋全年各個工作環節,一氣呵成,學習貫徹類的“虛”的工作記述多,創新務實的少。(4)單一性條目少,閃光點和亮點挖掘的不夠。一些雖然事小,但有典型性的平常事記述少。或者不會找亮點。這些對供稿單位人員培訓少、單位個人是否重視有關。

精品年鑑的編纂,條目編寫十分重要。面對著不合格的供稿,我們如何做編輯加工工作呢?筆者依據經驗,史志部門應做到以下幾點。

(1)刪除虛的內容。去水分,去累贅。政府管理部門(行政單位)往往是總結式條目(比如第一、第二;一是……,二是……,三是……),或者是“穿鞋戴帽”式。比如:“在上級領導的關心下”;再如:“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等等。儘可能少用這些內容,把它變成真實的內容。企業、事業單位只保留實際工作內容。數字統計十分重要。

(2)在來稿中去捕捉素材,尋找亮點、閃光點。一些新穎的創新方法方式,突出的典型事例,突發的事件,與時代緊緊相扣合的內容都可能是亮點,然後把它加工成單一性條目。資料不足,可要求撰稿人再提供。比如某些年鑑從旅遊業中發現了休閒產業,黑龍江的《黑河年鑑》從五大蓮池的景觀觀光業中發現了養老業的雛形。

(3)要善於加工條目標題,條目標題既做到簡潔、一目瞭然;又要有一定的生動性,不落俗套,貼近社會,貼近讀者,適當地吸引人的眼球也是有必要的。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