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難開鑿的隧道,挖20米就用了八個月,洞內高溫燙傷皮膚


瀾滄江的怒濤駭浪從青藏高原挾雷霆萬鈞之勢,在橫斷山脈的懸崖峭壁和礁石險灘中一路左衝右突。當江水奔騰至雲南省保山境內的蘭津古渡時,兩山夾峙,江面驟然收窄。早在秦漢時期,先民們便在此以篾繩為橋,攀援而渡,此後,這裡更是茶馬古道的咽喉。

懸崖峭壁間,不到200米的距離內架起三座橋樑:復建的霽虹橋、黃色的直線型中緬石油管道大橋,以及在建的彩虹狀大橋——大瑞鐵路瀾滄江特大橋,它與大柱山隧道進口相連。 一道瀑布從江右岸半山腰的峭壁中流出,高百餘米,碎珠濺玉,與三座大橋交相輝映,蔚為奇觀。

全長14484米的大柱山隧道是大瑞線控制性工程之一,是被掛名的極高風險隧道。該隧道穿越著名的橫斷山南段、隧道最大埋深995米。洞內縱坡設計為“人字坡”,最大縱坡23.5‰,穿越6條斷裂帶。岩溶發育地段5處,褶皺構造3條,部分施工區域處於放射性場所監督區。


大柱山隧道的開工日期是2008年8月8日,那一天,北京奧運會隆重開幕。

按照施工設計,這是大柱山隧道施工經過9年鏖戰,在穿越了5條斷裂帶,5處岩溶發育地段,3條皺褶構造後,剩餘的最後一個最大的“攔路虎”:一井水斷裂帶。 從2016年9月份開始,他們已經和這個斷層鏖戰了8個多月,卻只前進了20米。

按照施工設計,這是大柱山隧道施工經過9年鏖戰,在穿越了5條斷裂帶,5處岩溶發育地段,3條皺褶構造後,剩餘的最後一個最大的“攔路虎”:一井水斷裂帶。 從2016年9月份開始,他們已經和這個斷層鏖戰了8個多月,卻只前進了20米。

前方發現了一個富水構造,可能存在突水湧泥,岩層也不好。不敢再往前走了,風險太大。迂迴前進開挖,這是大柱山隧道施工中的第二次。第一次並沒有成功。原因是迂迴了一百多米後,發現岩層與掌子面一樣破碎不堪,只能終止前進。一井水斷層90米,然而要繞到這座大山腹部的“巨口”後面,卻需要曲線開挖360多米。目前已經迂迴前進了137米。

大山深處的水壓與轟鳴著鑽向巖壁深處的鑽機產生碰撞後,激起了巨大的水浪,撲向作業工人。儘管他們從頭到腳都被雨衣緊緊包裹,但水還是會從雨衣的縫隙裡鑽進身體。一井水斷層湧水增大,每小時湧水量達3000立方米,每天的湧水量達到7.2萬立方米。如果掘進開挖到核心地段,每天湧水預計要達到10萬立方米。在水寨斷層施工時,山裡的湧水太大,直徑10.8公分、長20米,重幾十斤的鑽桿,從鑽孔裡被噴出去20米遠。


穿過反坡排水區,進入到隧道最前方的掌子面時,一股熱浪就撲面而來。隧道掌子面三四米遠的地方,堆放著成堆的冰塊,光著膀子幹活的工人們幹一會兒,就要坐在冰塊上大口地喝水休息。隧道內巖溫值一般大於31℃,機械設備集中作業時,洞內環境溫度值達34℃~42℃,且溼度達80%以上。一般工人在現場作業時,每作業一個小時,就要休息15分鐘左右。

大量的水、爆破時揮散不盡的灰塵、高溫的岩石、鑽機機械的轟鳴,讓人身上不僅汗流不止,同時還產生憋氣的感覺和急躁的情緒。時有作業人員嘔吐、暈倒在現場的事情發生。現在3個施工作業面,每天需要3噸冰,一個月就是270噸冰,一年就是3000多噸冰。”特別是噴漿班作業人員,隧道頂上的水透過厚厚的混凝土濺到皮膚上時,會產生水化熱,加之隧道溫度本身就高,皮膚都直接燙爛了。

開工至今,隧道總湧水量達1.4億立方米。在大柱山隧道施工中,幾乎隨時與危險甚至死神相伴。 縱觀整個大柱山隧道,90%的時段,作業人員都是在和突然湧出的大水和泥漿搏擊。隧穿古今,貫通未來。瀾滄江和大柱山作證,這部恢弘曆史的書寫者中有一群建設者,這些不畏艱險的衝鋒者他們把汗水和淚水,以及十多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澆築進了這條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