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璞玉

“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古人把蘊藏有玉之石或未加雕琢之玉稱之為璞,而璞也有皮的含義。作為和田玉的一層天然外衣,在玉石收藏圈中,皮的地位可以說一直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然而,隨著籽料籽料原石被大量開採,資源匱乏近乎絕跡,價格隨之猛漲,造假者在利益的驅使下,染色做假皮,讓玉友們談皮色變。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披上假皮的外衣,再“假”的料子都能美若天仙,讓玉友越看越心動,如果價格再誘人一點,那就完美了。只是,從小白練到“火眼金睛”,這樣的段位跨度,必定包含著慘痛的血汗和鉅額學費。這裡小編為眾位玉友總結一些具體知識,希望助力眾位玉友早日練就火眼金睛。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假皮製作大法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先來看看,那些造假神技。

拋光料加假皮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這類料子多橘紅色,基本沒毛孔,料子透,多為次品料,並和田玉。顏色看起來很不自然,這樣的段位“So easy!”

次品籽料滾後加皮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這類是初級進階,皮色教拋光料加假皮要自然些,分辨這類料時就需要仔細看上面的汗毛孔了。一般賣家會擦上很多髮膠,難以看清,要放自然光下用布使勁擦後再仔細辨別,有的料子上面會看見機械痕跡,而且這類假皮同上沒有層次或浮於表面,或類似糖霜,也好辨別

山料滾成籽料模樣加皮掩蓋痕跡

多為大件,有時候我們會看見肉質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但仍被上了假皮。多此一舉?不,這類假皮只是一種障眼法!行家的注意力往往轉移到皮上,而疏忽了料子的真假,其實這種所謂的籽料多是由山料或山流水模仿籽料的樣子切割、雕琢,可以說是以假亂真,尤其是在賣家那種日光燈下更難辨別,不得不佩服玉器師傅的加工技術。

皮上加皮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這類假皮一般做在上等籽料上,在本身帶皮,皮色不豔麗的情況下在自然皮上加色,從而達到皮色鮮豔,價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稱為“加強皮”這類假皮層次分明,有真有假,極難分辨!或許可以帶些84洗滌液反覆檫洗,不過現在做假皮的原料更新較快,不是所有假皮都可以用84洗掉的,有時行家裡手都會被這些皮子所迷惑。

用礦物質做物理假皮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這類假皮是最高檔的了,只會運用到高檔籽料上,一般為羊脂級的,他利用生成籽料皮的天然礦物質用一種重金難求的配方縮短皮子形成時間,在很短時間裡使材料上形成他想要的各種皮色,如果說前幾種皮子還可以用84或其他洗滌用品辨別的話,這種皮子是用什麼辦法都辨別不了的,屬於高級做法,一般賣家都無法獲得此配方!顧客購買低端材料時是不會遇到此類情況的。不過這種假皮在某種程度上講也屬於“真皮”了,假亦真時真亦假。

辨別真假

有改變就一定有痕跡,只是看我們有沒有一雙發現的眼睛,也就是眾位玉友摩拳擦掌努力練就的一副火眼金睛。辨別真假皮,多數人都是半蒙半猜,沒個頭緒,真假皮究竟怎麼看?一步一步我們細緻入微慢慢看。

皮色本身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真皮大多有色根,就像樹根扎進土裡,色根則是扎進籽料的肉裡面。如果色根不明顯,則可以觀察皮色的變化,特別是顏色較深的皮色,會有一個自然的顏色過渡。

皮色與玉質

玉質較松的地方皮色一般會比較深,而玉質更細膩的地方,皮色會淺。真正的皮色一定是生長在玉質裡面,而不是浮在表面。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即使是很薄的皮色,只要仔細觀察,能看到皮色是在玉質裡面,像是生長出來的,而不是像染色的料子,塗抹在玉質的表面。

皮色與毛孔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天然的毛孔有大、有小,還有內凹的小坑。有人發現,天然灑金皮的皮色,很多都是分佈在小坑裡的,即在下凹處,這可以作為一種判斷真假皮的參考。皮色與毛孔是相互依存的,它們之間的過渡很自然。

皮色與裂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真籽料裂處的顏色是外淺裡深。很多比較大的裂,乾脆裂口處是沒有顏色的,越往裡顏色越深。而如果是造假,往往在裂口處顏色極深,但顏色不會有長年累月沁入的感覺。

皮色與水線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水線一般是在玉中密度最大的地方產生的,如果一條水線正好在籽料的表面,那麼比較明顯的就能看出,在水線部分是不會有皮色的(或者顏色極淡),看起來就像是把皮色一分為二。如果是染色的料子,水線的部分也會染出顏色,而且會與其它部分的顏色不同。

辨識真假皮,畢竟是一項鬥智鬥勇考驗綜合實力的累活,心平氣和,根據一些規律來尋找蛛絲馬跡,這樣您對真假皮色的判斷才是有說服力的。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籽料甄選法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