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該公園是市區三大著名公園之一,也是建園歷史最悠久的


碧沙崗公園,位於鄭州市中原區,東臨鄭州炮兵學院,西至嵩山路,南至中原路,北至建設路。面積大約有400畝。

在中原路有南門,在嵩山路有西門,在建設路有北門,北門和西門是主門。

碧沙崗公園是鄭州市市區內的三大著名公園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鄭州市人民公園,鄭州市紫荊山公園),也是鄭州市建園歷史最悠久的公園。

馮玉祥為紀念北伐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陣亡將士,先後撥款20萬元,責成交通司令許驤雲建造北伐陣亡將士墓地。

1928年3月陵園動工,當年8月竣工。馮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黃沙"之意,將陵園命名為"碧沙崗"馮玉祥親筆題名"碧沙崗",並以石雕刻、嵌在北門之上。

1994年,在"抗日烈士紀念碑"原址上建起了"北伐戰爭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碑身高近18米,正面是聶榮臻元帥題寫的"北伐陣亡將士永垂不朽"10個金色大字。縱跨碑體的浮雕,由北伐軍將士群像組成。

今天,從北大門進碧沙崗公園,這座紀念碑是最醒目的建築。

如今我們看到的碧沙崗公園北大門是1979年重建的。

1956年,鄭州市人民政府將陵園改建為碧沙崗公園,1957年5月1日,碧沙崗公園正式向遊人開放。

"文化大革命"時,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鄭州市的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要各有一個公園。當時嵩山路以西是中原區,沒有公園,就把碧沙崗劃了過去,改名為"勞動公園"(1966年10月-1980年11月)。

"文化大革命"以後,碧沙崗公園重修了大門,又恢復了原來的名字。

1986年,碧沙崗陵園被河南省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為她是全國保存下來的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好的一處北伐陣亡將士的烈士陵園。

經過幾十年來的建設,公園集文化、娛樂、休閒、園林觀賞為一體,每年接待遊客約200萬人。

碧沙崗公園功能完備、特色突出,四季有花、景色宜人,時逢節假日,這裡更是遊人如織,熱鬧非常,已成為鄭州市民休憩、遊玩的好去處為遊覽娛樂的好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