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背景音樂」難忘木瑞|朱秋傑

2018第780期

中國文學網 •《執子之花》

——

「配背景音樂」難忘木瑞|朱秋傑

難忘木瑞

文 / 林海雄鷹

.

在大興安嶺深處,林海莽莽之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小地兒叫木瑞,她隸屬於呼倫貝爾根河市,三十多年前我曾工作在這裡,寬闊的大河套裡山丁子樹叢生,野兔亂竄,下了根木公路北望,兩道山樑夾一片大草甸子,順著集材簡易路在往裡,就是漫山遍野的白樺林,如神秘的童話世界。

木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在每當靜靜的夜裡燃上支菸獨處時,閉上眼思緒飄然而至,彷彿又回到了那朝思暮想的地方,和我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那時,我們二十來歲,一幫男、女“小知青”聚集在兩個綠色的牛毛氈帳篷裡,當時我們不叫“小工隊”,那是林場職工的稱呼,我們有林業局的統稱“知青點”。我們這個點兒呀,隊長是中年人,還有個叫巴特爾的蒙古族大爺和餵馬的老張頭兒,總共二十多人,平時各忙各的,工作分工明確井然有序,白天是滿山的油鋸聲和“順山倒”的迴音,晚上是吃了飯的嬉笑打鬧,打撲克貼紙條兒、也有藉著蠟燭縫縫補補的,女帳篷更熱鬧、整天嘰嘰喳喳,時不時的還唱起歌來,來了興致我們男帳篷也跟著唱,整個木瑞山谷沉醉在歌聲裡。

「配背景音樂」難忘木瑞|朱秋傑

記得那年中秋之夜最美!

大興安嶺中秋就有雪了,白天的木瑞下了一天的鵝毛大雪,人們都沒上山窩棚雪休,晚上閒的沒事兒幹包餃子吃,食堂提供的免費料,大家自己動手,會的不會的瞎湊熱鬧,包著玩兒唄,你包個元寶,我包個老鼠,嘿!那個還在喊:“看我的,貓耳朵,好不好?”大夥兒笑應著:“好!”不知誰嘟囔著:“好個球,豬耳朵兒”,轟堂大笑,好嘛這回闖禍了,五個大白指印在他臉上,原來挨說的正站身後,“哈哈哈!”引來一陣大笑。

不管咋說、咋笑、咋鬧,反正這餃子是下鍋了,下一個節目一一開吃、開喝,整個帳蓬熱鬧了,飯盒、飯盆兒“叮咚”亂響,床頭擺著松木板兒的小木箱,自然就是吃飯桌,也不知道誰提議今晚請巴特爾大爺和老張頭兒過來一起喝兩杯,他倆辛苦了!咱大家得表達一下中秋問候,最出彩的還是想聽聽巴特爾大爺的蒙古歌!大家都異口同聲:“好!”我們正納著好,只聽門簾兒一撩:“小兔崽子們,不用請,我倆聞著餃子味兒來了,饞滴!”讓大家這個樂呀:“你二老別罵了,坐吧!咋還帶酒了,”巴特爾說:“當然這餃子不能白吃,兔崽子們讓你們嚐嚐原漿酒,70度! ” 哇!爆棚啦!這酒是根河酒廠出的,巴特爾好這口兒,特意託人從酒廠討換來的,說還搭了倆熊掌,真有邪的,也不知道哪頭重了?巴特爾大爺說:“費話!你們知道個啥?這叫人情,日子還長著呢一一開喝”!

「配背景音樂」難忘木瑞|朱秋傑

這蒙古族喝酒有意思,巴特爾說,咱們得划拳,不劃你們的漢民拳,我教你們劃蒙古拳,嘿!他邊說邊手舞足蹈、嘰裡咕嚕自己演示起來,我們說聽不懂蒙語,一個字都不懂,他瞪眼罵我們:“你們這幫兔崽子,在蒙古地界兒不學蒙語,也就在林地兒吧,在草地蒙古包憋死你們……”。我們也不含糊逗他: “你還蒙古?都成漢通咧,周身一點兒蒙族味兒沒咧。”他也不惱笑著說:“都是你們燻滴……”“哈哈哈,喝”!只聽:“高高山上一頭牛,兩個犄角一個頭,四個蹄子分八掰兒呀,尾巴長在腚後頭啊……”這回巴特爾的蒙古拳,我們聽懂了,帳篷裡猜拳行酒令、此起彼伏。

這幫女知青也會助興,看我們喝得起勁,還為我們唱起歌,這一唱不要緊把巴特爾大爺逗起來了,滿滿的一口杯豪爽地飲下,然後亮開他那雄渾的歌喉,蒙漢雙語放聲高歌:“呼倫貝爾大草原,我的天堂我的最愛……”

帳篷外不知道誰又喊了一嗓子:“大家都出來!篝火點燃啦!”帳篷裡的人們一擁而出,巴特爾大爺站在篝火前唱著,我們圍在他中間跳起圈兒舞,馬頭琴悠揚歌聲飛,篝火映紅一個個年輕的笑臉,雪後的木瑞圓月高懸、白樺林素白,未封凍的溪水汩汩地流,與我們的聲音匯成盛大吉祥的篝火晚會,在木瑞山谷林海迴盪……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彈指一揮三十載匆匆而過,每當我回首這段往事時,宛如昨天、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哦!難忘木瑞……

「配背景音樂」難忘木瑞|朱秋傑

林海雄鷹(本名:朱秋傑):河北省保定市人、網絡文學愛好者、保定市作協會員、定興縣作協理事,《故鄉的老屋》、《你不來我不老》、《夏之約》、《飄逝的紅紗巾》、《月亮,我的月亮……》、《家園》、《童年的南窯窪》、《達子香》、《白樺林》、《哦,根河》、《拒馬河!母親》等文學作品多見江山文學網、新長城文學網、中國東盟同胞網,定興人民廣播電臺,《美國紐約萬基文化》、《中國朗誦聯盟》、《詩海選粹》、《中國風文學網》、《左岸風文學》、《文悅圈》、《保定晚報》、《保定日報》、《保定老年》、《綠葉》等網站、中外微刊、地級紙媒及當地電臺和紙刊。北國紅豆文化傳媒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