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9月27日,華泰汽車集團與曙光股份股權交割辦理完過戶手續,曙光股份當日發佈了股權及公司控制人變更公告。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9月28日,曙光股份召開戰略重組幹部大會,華泰控股集團、華泰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秀根,曙光汽車集團董事長李進巔出席了大會。根據公司章程,曙光股份新一屆董事會將很快選舉產生。

此次交割完成後,華泰汽車集團將直接持有曙光股份19.77%的股權、以投票權委託的方式擁有曙光股份1.5%的表決權,合計擁有曙光股份表決權為21.27%,成為曙光股份的控股股東。

華泰汽車集團董事長張宏亮表示,雙方戰略重組後,將通過充分發揮華泰汽車與曙光汽車產品互補、資源互補、渠道互補等各種優勢,同時,抓住國家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利時機,把握中朝聯合發展、丹東成為開放特區的機遇,曙光未來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業內專家表示,華泰汽車集團與曙光汽車集團此次強強聯手,將實現多元業務模塊資源互優勢,攜手促進產業深度整合,共同打造更加完善的汽車全產業鏈,實現協同規模效應,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雙方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整車及核心系統產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精準定位、長足發展。

兩年,股權轉讓終完成

早在2016年,華泰汽車集團就協議收購曙光汽車集團,實現雙方多元業務模塊資源互補,促進產業深度整合,打造更加完善的汽車全產業鏈,實現協同規模效應,同時雙方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整車及核心系統產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精準定位、長足發展。華泰汽車控股曙光汽車集團後,擁有了完備的整車生產資質,全序列業務佈局。

在2017年1月,曙光集團就與華泰汽車簽訂了《關於轉讓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之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書》,但在2017年7月份完成3567.20萬股的股份轉讓後,剩餘股權轉讓卻一再拖延,曙光股份也多次發佈公告,對於延期轉讓的原因進行解釋。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直到今年6月份,曙光股份還在公告中表示,一直延遲轉讓是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公司新能源汽車准入實施方案的編制和論證工作,並明確將14.49%股權交易涉及的股份過戶時間調整至2018年9月28日前完成。

根據《投票權委託協議》,曙光集團將持有的公司股份數量10,146,347 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 1.50%)的投票權不可撤銷、唯一和排他的委託給華泰汽車,華泰汽車實際合計擁有公司投票權的股份數量為 143,713,300 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 21.27%,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同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張秀根和張宏亮父子。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此次終於在約定的時間點完成交割,讓這場歷時近兩年的股權轉讓終於落下帷幕。

曙光股份

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簡稱SGAutomotiveGroup),是以整車、車橋及零部件為主營業務的跨地區的現代企業集團,是“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在國家統計局頒佈的2007年度全國500家大型企業集團綜合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74位。黃海”客車與“曙光”車橋兩大品牌在2007年“中國名牌”的評選中雙雙獲選“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黃海客車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自1984年成立至今,曙光股份已經打造成國內最大的輕型車橋研發和製造基地,並連續21年在國內輕型橋行業排名第一。旗下大客、皮卡、車橋都在市場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很高的知名度,如“黃海”汽車和“曙光”車橋。

今年前8個月,曙光股份產銷數據幾乎全面下滑,僅車橋產量實現微漲。對於營業收入下滑,曙光股份表示主要系公司客車產品銷量減少影響所致。

曙光股份產銷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整車累計產量為1.147萬輛,去年同期累計產量為1.28萬輛,同比下滑10.37%。其中,客車累計產量為118輛,與去年同期累計479輛相比下滑75.37%;皮卡累計產量為1.105萬輛,同比下滑6.7%;特種車累計產量為305輛,同比下滑36.06%。僅在零部件業務方面,車橋累計產量為70.47萬輛,同比上升5.77%。

在銷量方面,截至今年8月,整車累計銷量為1.23萬輛,與去年同期1.33萬輛相比,同比下滑7.15%。其中,前8個月客車累計銷量113輛,同比下滑78%;皮卡累計銷量1.196萬輛,同比下滑2.5%;特種車累計銷量245輛,去年同期累計銷量492輛,下滑達50.2%。

而在新能源車方面,曙光股份今年產銷數據均出現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曙光股份新能源客車累計產量僅為90輛,與去年累計產量338輛相比,下滑73.37%。在銷售方面,前8個月累計銷售89輛,同比下滑73.75%。

半年報告期內該司實現營業收入16.99億元,同比下降10.8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02.05萬元,同比下降95.69%。

儘管產銷業績不佳,但曙光股份財報數據卻每年盈利情況均為正面。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曙光汽車集團董事長李進巔在談到兩家汽車品牌的融合時也指出,華泰和曙光在產業上能夠優勢互補,又恰逢中朝聯合發展,丹東成為中國開發的門戶、特區的前沿;天時、地利、人和齊備,曙光股份與華泰汽車重組後,可以實現資源互補,促進產業深度整合,打造更加完善的汽車全產業鏈,實現技術全面、質量過硬、產品線豐富的戰略性飛躍,華泰帶領曙光股份一定會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華泰汽車

華泰汽車集團是以新能源汽車業務為核心,集整車和動力總成研發、設計、製造、銷售以及汽車金融為一體,多元化發展的大型跨國集團,是國內唯一擁有自動變速器和世界領先清潔汽、柴油發動機核心技術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且批量化生產、搭載在全系車型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同時也是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自主車企之一,在電控、電機、電池集成的“三電技術”方面擁有了核心技術並逐步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在鋰電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研究方面也有著重大突破和明顯優勢。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華泰汽車集團成立於2000年,以“低碳生活,智能出行,成為中國製造強國夢的實踐者”為企業願景,在“科技引領 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方向下,堅持“整合與升級,轉型與挑戰,預算與績效”的經營方針,致力於以先進動力技術和先進製造技術為基礎,為全球用戶提供節能、環保、動力強勁的精品汽車。

華泰汽車根據企業戰略,立足國內,放眼全球,打造著中高端產品研發能力,構建起全球研發體系,逐步形成了“1+3+3” 的研發佈局,實現對傳統車、新能源車前瞻技術的研究及技術能力的建設,和統一管理與實施,有效整合、共享資源,達到效率、效益最大化。“1+3+3”即1個總院(北京),3個分院(天津、上海、北京新能源), 3個技術中心 (慕尼黑、俄羅斯、美國硅谷)。

數據顯示,2014年,華泰全年銷售量提升至5.41萬輛,且在2015年保持了持續增長,達到了7.12萬輛,但2016年的全年銷量又直線下滑到4.34萬輛。但從2014至2016年間,華泰汽車三年淨利潤總額接近30億元

2017年,華泰汽車銷量暴漲,達13.26萬輛,同比增長81.61%,一舉突破10萬輛大關,但今年1月-8月份,華泰汽車累計僅銷售5.4萬輛,同比跌幅達16.5%,平均每月銷量僅有6000餘輛。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根據華泰汽車的2020戰略,新能源汽車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並定下了新能源汽車銷售10萬輛的目標。

華泰汽車共有三大產業、五大業務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一、新能源汽車

1、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及現狀:

舉集團之力,拉動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

研發力量:幾大研發中心能力,為新能源提供研發保障。

生產規劃:利用多個生產基地佈局,實現成本降低的效率優勢。

分銷:整合傳統車分銷網絡,結合傳統車分銷優勢。

品牌:整合傳統車,利用整體品牌力量進行推廣。

金融服務及後市場:服務一體化優勢。

華泰汽車是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自主車企之一,目前,華泰新能源已經掌握了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器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引領著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革新浪潮。

天津華泰新能源汽車事業部於 2016年9月正式成立,是一家集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零部件及整車生產製造、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汽車公司,隸屬華泰汽車集團。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佈局需求,2015年9月,華泰汽車集團與普天新能源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依託各自在新能源車輛產品和充電基礎設施、智能監控平臺等方面的優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啟了全面合作新模式。11月,華泰汽車集團又同惠州億緯鋰能達成合作,共同投資成立天津華泰億緯電源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系統。

2、業務發展方向:

突出創新的科技在產品上的應用,強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和電動化,提供極致的產品體驗。

動力電動化:以純電動為主要技術路線,立足現有產品,優化產品佈局,以A00,A0,城市物流車為重點,打造3~4款精品車,強化整車造型的時尚化。

整車智能化

車身輕量化

交通網聯化

服務生態化:與產業鏈,供應鏈夥伴開放合作,藉助金融支持,以業務模式創新為焦點,搭建生態圈。

二、傳統能源汽車

1、傳統能源汽車產品:

華泰汽車是國內最早推出SUV車型的企業,目前擁有華泰聖達菲SUV產品品牌和路盛轎車品牌。SUV車型中,繼聖達菲WX30後,在2017年上海車展首發亮相了全新產品聖達菲WX35,同時參展的還有聖達菲WX70;轎車產品中,除了現有車型路盛WS50外,同樣於2017年上海車展發佈了路盛WS55。

華泰汽車的SUV車型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的產品,在同類產品中性價比優勢十分明顯。近年來,華泰汽車的產品重點都集中於SUV車型,聖達菲,作為華泰的SUV品牌,憑藉不俗的外觀、卓越的性能、良好的品質,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和口碑。

2005年,華泰汽車與現代達成協議,爭取到了聖達菲在華的“準生證”。在學習韓國經驗的過程中,華泰在鄂爾多斯興建發動機和變速器工廠,併成功和意大利、德國的發動機廠購買了知識產權,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前中國汽車工業先上四大工藝,再做其他配套的弱項,形成了自主開發新技術的新模式。2007年6月,華泰汽車聖達菲由現代標誌正式更換為華泰自主車標,全面自主研發之路由此開始。

歷經歲月的滄桑,聖達菲在多年沙場征戰的同時,也在積極不斷地改進和升級。多年來,憑藉靚麗的外形、澎湃的動力、細膩的內飾,聖達菲SUV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均博得了眾多喝彩。未來,華泰汽車在傳統車領域將更加突出SUV市場優勢,不斷進行技術提升,同時將不遺餘力的繼續為打造超高性價比國民車的目標而努力。

2、業務發展方向:

低碳化:

動力總成升級優化與電驅純動;

電子電器節能;

降低摩擦損失;

空氣動力學優化。

輕量化:

近期:高強度鋼應用比例提升;

中期:鋁合金件應用比例提升;

長期:鎂合金、碳纖維複合材料,實現碳纖維複合材料混合車身和碳纖維零部件大範圍應用。

智能化:

短期以自主環境感知為主,網聯信息服務為輔;

中長期實現自動輔助駕駛。

三、商用車

1、擁有完備的整車生產資質,全序列業務佈局:

華泰汽車集團收購曙光汽車集團,使華泰汽車成為擁有傳統能源及新能源轎車、SUV、物流車、專用車、中巴、大巴、公交車等全系列汽車產品及車橋產品的全資質生產企業。整合升級後的華泰汽車,通過資源互補,實現技術更為全面,質量更為過硬,產品線更加豐富的戰略性飛躍,補充了華泰汽車在商務車及專用車(含軍車)產品線的研發及生產資源。

2017年上海車展,華泰汽車首次攜手曙光汽車集團聯合參展,發佈了一款緊跟國人對於高端大皮卡的迫切訴求而打造的顛覆性產品黃海N3皮卡。在外形上,黃海N3皮卡真正將歐美高端大皮卡精髓進行升化,在技術上又將皮卡文化中高高在上的體驗感進行加強,並且在配置上將高端豪華SUV的需求進行了充分體現。

2、業務發展方向:

商用車—客車:

以新能源為主,發展純電動和插電混動產品,儲備燃料電池技術;

公交以新能源為主,向新的營銷模式轉型;

加強出口,建立海外銷售體系;

適當引入其他標準型產品,做業務互補。

商用車—輕型車:

以皮卡為龍頭業務,集中優勢資源,迅速擴大市場規模;

打造家庭娛樂用車,發展智能網聯化技術;

針對排放升級和進城政策,發展節能技術與局部純電動技術;

輕客做專、做精,以A11物流車為突破口;

在新能源基地生產皮卡、輕客、微車等物流車,常規和純電動產品兼顧。

商用車—特種車:

打造成區域內一流專用車企業,成為區域市場客戶首選廠商;

拓展軍品、民品、出口三大市場,均衡發展;

產品業務做專、做強。

四、在汽車金融、後市場及生態服務中的業務也比較深入。

1、業務佈局:


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完成股權交割,攜手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2、業務發展方向:

汽車金融

開發個人汽車零售貸款、個人汽車融資租賃和汽車經營租賃等三款標準化的線上作業產品,實現終端金融業務的高效性,形成汽車金融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優化經銷商庫存融資產品,提升經銷商金融利潤,帶動終端客戶開發和終端金融業務的開展;

基於集團的信用,為集團上、下游客戶,開發專業、差異化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滿足眾多客戶個性化的需求的同時批量化作業。

後市場及生態服務

開放合作,建立基於價值的創新的商業模式。

a) 供應商整車定製與包銷;

b) 與充電樁企業,產業聯盟合作,如沃特瑪等;

c) 二手車平臺:提供整車的保值服務。

以電池、大數據為核心的延伸產業鏈。

a) 電池的保值回購;

b) 電池回收利用;

c) 大數據:客戶出行大數據的研究,目標客戶群體的精準研究,服務衍生行業。

結語

此次股權交割,代表兩家集團再次強強聯手,實現多元業務模板資源互補,促進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完善的汽車全產業鏈,華泰汽車將成為擁有傳統汽車及新能源轎車、SUV、物流車、專用車、中巴、大巴、公交車等全系列汽車產品及車橋產品的全資質生產企業,並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共享資源,加快新能源車型的推廣。

同時,隨著產融結合和互聯網約車的深入推進,華泰汽車更加完善的產業鏈將助力其加快轉型發展,並且也使得它具有了新能源乘用車與新能源商用車兩大生產資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