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同拼圖的缺失部分

儘管圍繞聰明合同的效率有很多炒作,但它能取代傳統的工作方式嗎?在這一轉變中,區塊鏈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它必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智能合同拼圖的缺失部分

聰明的合同一直被吹捧為雙方法律協議的進化飛躍,但到目前為止,這一承諾基本上沒有實現。儘管它們具有技術價值和潛力,但現實卻截然不同。當它到達企業級協議和法律契約時,智能契約仍然不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技術方面和法律方面,有幾個因素阻止智能合同獲得更大的採用。一方面,這項技術還很年輕,在制定一份全面的智能合同時所固有的複雜性是不可否認的高。此外,沒有許可的區塊鏈(許多智能合同都建立在它的基礎上)的性質,使得滿足合同的法律要求特別具有挑戰性。此外,要求每筆交易都必須有一份法律合同來支持企業的要求,對於一項尚未證明其規模足以滿足實際企業需求的技術來說,這是另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然而,在商業辯論中,智能合同技術一直處於區塊鏈的前沿。更重要的是,這個問題促使不同的項目提出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可以解決智能合同面臨的許多最大問題。從提高可伸縮性到增加權限和人為監督,這些解決方案可以提供該行業迫切需要的突破,以加速採用。

聰明的合同真的聰明嗎?

智能合同的概念最初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的,是革命性的。智能合同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化和自動化的機制來執行協議,而不是創建由各種中介機構執行的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的複雜和昂貴的過程。通過將契約編碼為獨立於第三方批准的可執行算法,理論上,雙方可以完成協議,並且很容易地知道當條款和條件得到滿足時,協議將被執行。

儘管這一理論聽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但迄今為止,聰明合同背後的現實並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智能契約仍然完全依賴於支持它們的區塊鏈,事實證明,這個框架很難進行擴展。對於必須創建數百個(甚至可能是數千個)合同的組織來說,在事務的重壓下崩潰的基礎設施是無用的。智能契約必須具有高度的可伸縮性才能對業務有價值,而目前,它們無法滿足這一目標。

此外,企業和其他組織必須能夠在任何時候審查和理解合同的全部內容,這與智能合同的本質是不一致的。由於它們的構建是加密安全的,並且是不可變的,所以智能契約對契約在雙方之間的工作方式施加了不適當的限制。雖然完成協議的各方可以查看條款,但大多數合同都需要獨立的仲裁者來理解合同,這樣它才具有約束力和可執行性。即使是公正的觀察者也無法看到它們,這意味著聰明的合同很難通過法律強制執行的門檻。

智能合同的另一個重要限制是標準協議包含了不易量化的語言。有關“最大努力”或可能重新談判的條款是合同協議的組成部分。智能契約目前無法包含這些類型的條件部分,因為它們無法用二進制術語(“滿足”或“未滿足”條件)輕鬆度量。

少了多少漂亮的合同

即便如此,對於智能合同未來的生存能力而言,情況也並非完全可怕。有幾個項目和倡議已經解決了該技術面臨的法律困難的全部或部分問題,產生了一些耐人尋味和有希望的結果。在當前的智能契約框架中,需要清除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如何將加密的、人類無法讀懂的代碼轉換為可由人類第三方理解和解釋的協議。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合同的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獨立仲裁和糾紛解決的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將李嘉圖契約引入等式是一個有趣的、可能具有革命性的補充。這些協議雖然表面上類似於智能合同,但增加了一些重要的特性,使它們更加可行。主要的區別在於,與完全作為算法和可執行代碼構建的智能契約不同,李嘉圖契約接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檔,並將其轉換為可由軟件執行的格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既可以是一份合法的合同,也可以是一份聰明的合同,同時保留每一份合同的有益財產。

SciDex正在建立一個用於共享科學數據的數字交換平臺,它已經開發出一套協議,將這些李嘉圖概念整合到它們所稱的“RASCs”(李嘉圖自適應智能合同)中,從而構建出一份適應性更強、更透明的協議。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允許遵守法規並允許外部爭端解決。該公司也遠不是唯一一家尋求利用智能合同所突顯的巨大潛力的實體。

BOScoin,一個加密貨幣平臺,正在構建他們稱之為信任契約的東西,這類似於智能契約,但是卻被構建為人類和機器可讀的。這對於企業更廣泛地接受和採用非常重要。

其他人則專注於智能合同的爭議解決方面。例如,Kleros正在構建一個平臺,提供公正的“陪審員”和一個法庭來解決關於現有聰明合同的爭端。對於可伸縮性問題的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是,Kadena提供了公共和企業區塊鏈,它們可以以最小的資源消耗顯著擴展。從本質上講,它們包括了智能合同構建工具,這些工具允許人類可讀的協議。

雖然這些解決方案側重於解決更大挑戰的各個方面,但它們可能代表了更明智的契約可行性的真正途徑。通過改進構成這些合同的組成部分,並組織一個更符合法規和法律標準的框架,智能合同可能為私營部門更廣泛的採用打開大門,而其他區塊鏈努力未能獲得動力。

拉爾夫:是一名自由職業的數據安全顧問和專家,擁有10年與不同規模和垂直領域的客戶打交道的經驗。他致力於幫助公司和個人保護他們的數據免受惡意網絡濫用和欺詐。他目前的專業是電子商務數據保護和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