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丨田麗霞:讓真實的世界更精彩——學生沉溺於虛擬世界的應對策略

推荐丨田丽霞:让真实的世界更精彩——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应对策略

學生總是沉溺於虛擬世界怎麼辦? 要解決這個問題,先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誰把學生帶入了虛擬世界?

是誰把學生帶入虛擬世界,使他們沉迷其中難以自拔的呢?很多人認為是“電視”“電腦”“手機”“愛派”“互聯網”“網絡遊戲”“網絡小說”等電子產品及其衍生品。我個人認為,這種歸因是不恰當的。

電視、電腦、手機、愛派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互聯網也僅僅只是一個通道而已,網絡遊戲也不過是一款娛樂產品而已。不論它們多麼智能,多麼富有誘惑力,它們都不會自己走進孩子的世界。那麼,孩子是怎樣走進虛擬世界的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以下幾個場景:

1. 孩子還小,非常粘人,離開媽媽就不停地哭鬧。可是媽媽要做飯、洗衣、忙工作,怎麼辦呢?萬般無奈之下,媽媽靈機一動,打開電視,找出動畫片,孩子安靜地看了起來。媽媽終於找到讓寶寶聽話的好方法了,終於可以安心地去忙碌了。從此以後,每當要做飯洗衣的時候,媽媽就會打開電視。慢慢地,孩子就迷上了電視。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電視承擔了家庭保姆的責任。孩子與電視保姆相處越久,感情越深,直至難捨難分。

2. 同學聚會,幾個“熊孩子”在客廳裡跑來跑去,大人想暢快地聊天都不可能。怎麼辦呢?打開電腦,找出一款小遊戲,讓幾個“熊孩子”一起玩。“熊孩子”安靜了,大人們聊得很盡興。曲終人散時,難捨難分的居然是小孩子。其實,他們迷戀的不是新夥伴,而是新遊戲。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電腦遊戲扮演了臨時保姆的角色。這個“保姆”自家也有,為了哄“熊孩子”回家,家長只好承諾“回家再玩”。於是孩子戀上了遊戲。

3. 媽媽忙了一天,回到家想休息一下,孩子非要媽媽講故事。怎麼辦呢?用手機打開一個軟件,下載一系列故事,讓孩子自己去聽。孩子拿著手機走開了,媽媽可以安靜地休息了。

您想過嗎?此時手機就成了有求必應的“保姆”。慢慢地,日久生情,孩子離不開的不再是媽媽而是手機。“離不開”的同義詞就是“沉溺”。

4. 晚飯結束了,爸爸在電腦前打遊戲,媽媽在沙發上玩手機,孩子在幹什麼?在看電視。

從以上幾個場景中不難看出,是誰把孩子帶入虛擬世界的呢?是家長!

二、是誰讓孩子沉溺於虛擬世界?

如果我們客觀地評價一下,電視、電腦、手機、愛派、互聯網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即使廣受詬病的網絡遊戲,開發者的初衷也不是為了“害人”,而是為了“休閒、減壓、益智”。可是為什麼卻有那麼多孩子玩物喪志、上網成癮呢?

1

孩子好奇心強、自控力差

青少年最大的特點是好奇心強自控力差。他們求新獵奇,天生就對新生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不斷更新換代的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網絡遊戲對他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又因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分辨是非美醜的能力,致使很多青少年上網成癮,沉迷於虛擬世界難以自拔。

2

現實生活枯燥乏味、壓力山大

現實生活的枯燥乏味也是青少年沉迷虛擬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活潑好動多思多夢,他們渴望變化,追求新奇。但每天“從家到學校”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讓他們感到枯燥乏味,無窮無盡的作業、沒完沒了的考試、同學之間的競爭、師長的批評鼓勵,都使他們倍感壓力山大。他們開始尋找精神的突破口,企圖完成精神的突圍。而虛擬世界,就成了他們逃離現實的精神避難所。

3

網絡世界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很多學生進入虛擬世界不是從遊戲開始的,也不是從閱讀網絡小說開始的,而是從上網學習開始的。他們打開網絡本來是要學習的,卻被那些不斷彈出來的極具誘惑力的窗口擋住了去路。於是點開一個,再點開一個,一個鏈接牽著一個鏈接,網絡世界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無所不有,於是他們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青春在各種八卦信息中消耗。

4

大數據鎖定目標、精準對位

當然,學生最為痴迷的當屬網絡遊戲和網絡小說,這與大數據時代不無關係。網絡時代,數據的採集和統計變得便捷而準確。遊戲製造商能夠根據統計數據,瞭解遊戲人群,精準對位,為不同年齡的玩家“量身定做”網絡遊戲;網絡寫手能夠根據統計數據,瞭解讀者的閱讀心理和閱讀興趣,投其所好,為不同層次的讀者“私人定製”網絡小說。不管你的年齡大小,學識高低,總有一款適合你。

利用大數據鎖定目標人群,實現精準對位,這也是虛擬世界充滿魔力的原因之一。

三、如何帶領孩子走出虛擬世界?

要想讓學生遠離虛擬世界,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讓家庭生活更豐富

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是家長帶領孩子走進虛擬世界的,那麼,帶領孩子走出虛擬世界的當然也應該是家長。如果家長自己能夠離開電腦,關閉電視,放下手機,陪孩子玩遊戲,給孩子講故事,帶孩子做運動,讓家庭生活豐富多彩,那孩子一定會遠離虛擬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中來。

一個孩子網絡成癮拒不上學,家長請來心理專家給孩子做心理輔導。專家在他家的別墅走了一圈之後,兩手一攤說:“我要是您兒子,我也不學習。”為什麼這樣說呢?專家來的時候,爺爺、奶奶都在玩麻將,媽媽正在玩手機,電視正在播放著肥皂劇。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孩子怎麼能愛上學習呢?

讓學校生活更精彩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如果學校的生活足夠精彩,也能把學生從虛擬的世界拉回來。

小剛酷愛遊戲,上網成癮,經常利用午休時間去網吧玩遊戲。批評教育沒有效果,家長、老師都已無計可施。

有一次,學校組織歌詠比賽,要求全體學生都參加,各班自己找時間排練,但不能耽誤學習,學生們只能利用業餘時間練歌。因為練歌,小剛中午不能去上網了,網友等不到他,只能另找別人。

一個月之後,歌詠比賽結束了,小剛和班裡同學的關係更加親密,他覺得現實世界比虛擬世界更加豐富多彩,網友可以無話不談,而生活中的朋友卻有說不完的話。他打開網絡,發現網友生疏了,自己的遊戲水平下降了,上網的興趣也降低了。從那以後,他就很少上網了。

埋怨是沒有用的。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立足自己的崗位,把校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魅力十足,讓學生陶醉在美好的校園之中。

讓班級變得更溫暖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一個溫暖團結積極向上的班集體,能夠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約束力,帶動每一個個體進步,使學生變得積極陽光。

我的班級是團結的,學生們簡單快樂心無嫌隙,平等交往友好相處。積極健康的集體活動給了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體會到班級的溫暖和生活的快樂。當他們喜歡自己的班級和同學的時候,就不用去虛擬世界尋找寄託了。

讓課堂教學更生動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要想讓孩子遠離虛擬世界,就要努力讓課堂教學更精彩。這一點,我們不妨學一學遊戲設計師和網絡寫手的做法,研究一下我們的學生,做到目中有人研究人,心中有人引領人,弄清楚學生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精準定位,為學生量身定做講課方案,不要再瞎子拉二胡自顧自。

當我們的課堂足夠精彩,學生能聽得懂、記得住、學得會,能夠收穫滿滿的獲得感的時候,就會主動從虛擬世界走出來。

讓學生變得更成熟

心智不成熟是青少年沉溺網絡世界的又一個原因。如何讓學生心智成熟起來呢?理想教育、安全教育、審美教育不可或缺,而自控力、意志力、注意力的訓練也必不可少。當學生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有了自我掌控能力的時候,他們才能正確處理自己與虛擬世界的關係,做到進得去也出得來,拿得起也放得下。

設備管理科學到位

從電腦、網絡產生的那一天起,人們就稱它是一把雙刃劍,就在討論網絡的利與弊孰大孰小的問題。到今天,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討論的必要了,因為我們已經離不開網絡。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疏堵結合,讓這些現代化的設施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正向作用。

我校的教學設備很先進,教室裡有電腦,能上網,也有視頻監控。開始的時候,個別學生利用午休、晚餐時間上網玩遊戲聽歌看電影。如何利用這些現代化的設備促進學生學習和班級發展呢?我採取疏堵結合的方法,管控和引導相結合。指定專人管理電腦,利用每天將近一小時的晚餐時間,組織同學們觀看《超級演說家》《中國青年聽我說》《開講啦》《朗讀者》等宣傳正能量的節目。這些節目,好看好聽,觸及心靈,既是休息,也是娛樂,更是學習。

行文至此,該結束了。學生總是沉溺於虛擬世界怎麼辦呢?我的回答是,努力讓真實的世界更精彩!

推荐丨田丽霞:让真实的世界更精彩——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应对策略
推荐丨田丽霞:让真实的世界更精彩——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应对策略

欄目:田麗霞專欄

作者:田麗霞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十二中學語文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十佳班主任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