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班主任講壇丨付靜:以己為鑑 以鏡達人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付静:以己为鉴 以镜达人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付静:以己为鉴 以镜达人

全國優秀班主任講壇

(本欄目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與 《班主任》雜誌聯合主辦)

付靜,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風華小學教師,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但任班主任工作23年。

付老師的教育主張是“以己為鑑,以鏡達人”。她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五面神奇的“鏡子”:平面鏡、分光鏡、望遠鏡、顯微鏡、哈哈鏡,每面鏡子都是一個班級管理策略。這些策略從修煉班主任自身素養到管理班級的藝術,從關注學生個體到營建班級文化,充分詮釋了一個班主任對工作熱忱而理性的思考及經驗傳達。

付老師是國家首批骨幹班主任培訓班優秀學員,黑龍江省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骨幹班主任培訓者,同時也是黑龍江省數學教學能手、哈爾濱市首批數學學科帶頭人。

以己為鑑 以鏡達人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付静:以己为鉴 以镜达人

也許是我的名字中有一個“靜”字,也許是我的工作方法更像鏡子,所以很多人都叫我“鏡子老師”,而我也在致力於鏡子文化的路上越走越堅實,越走越幸福。

——題記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付静:以己为鉴 以镜达人

擔任二十多年的班主任,我早已走過了初為人師的青澀與忙亂、小有所得的欣喜與自豪,也走過了關注現象的浮躁與清淺、梳理經驗的思考與充實,但這一路走來的成長卻使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教育的根本就是教師本身。所以,當有人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時,我更想說,一個好的班級一定有一個好的班主任。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張“以己為鑑,以鏡達人”。我希望自己真的能夠成為一面鏡子:在生活面前,正確對待自己的得失,以鑑後行;在學生面前,正確認識並理解學生的一切,以人為本;在理想面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隨時調整實現理想的步伐。

言傳身教,做好平面鏡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始終與物體大小相等,不會改變。”據此,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廣泛應用平面鏡,以期能清晰看到自己的言談舉止,藉以隨時調整自己的形象風貌。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誰的孩子像誰,什麼樣的老師帶出什麼樣的學生。以前從沒有在意,可是隨著自己的“桃李”漸漸多起來,我才驀然發現,確實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我的弟子怎麼舉手投足之間都帶著我的影子呢?見到他們也像我一樣熱情洋溢、真誠率直,我還真特別自豪——這才是我的學生!可是當對他們那種丟三落四、不拘小節的態度感慨時,我便不由慚愧自己對於學生的不良影響。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人們相互的影響就在,少年兒童善於模仿,因此用別人的樣子為他們樹立榜樣,就成為教師常用的工作方法。”這是在提示我們,為師者就像一面鏡子,你的一言一行關乎著數十個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關乎著數十個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關乎著數十個孩子未來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我帶過的學生被大家一致認為是熱情禮貌的典範。其實,這就是我以身作則的教育效果。與學生朝夕相處,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不論在什麼環境裡,我都保持著應有的熱情和禮貌。

每天清晨,我總是提前進入班級,微笑著迎接每一個孩子,從一開始有些孩子覺得不習慣的“某某,早上好”,逐漸地變成每一個孩子進入教室都會脫口而出“老師,早上好!同學們,早上好”。

無論是與學生、家長還是老師的交往,我都態度誠懇。教室裡有一部室內電話,是校內聯繫的通訊工具,但同時也是傳遞文明的渠道。剛開始每一次接電話時,我都會說:“您好,這裡是一年級(5)班,請問您找誰?”

漸漸地,當我不能第一時間接電話時,接電話的學生也會學著我的樣子這樣說。很多老師都讚美我班孩子有禮貌,說我教育的好。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為孩子做表率。我經常對學生說:“我是你們的鏡子,你們是我的影子。”

因此,班主任應從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要求學生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首先自己就要尊重別人、禮貌待人、誠實守信。

就是這麼簡單,要求學生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希望見到的是無須提示,自然自覺。每帶一個班級,我從不提要求講道理,而是用自身的言行去影響。

因人而教,用好分光鏡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理解分光鏡的原理比較難,但是舉一個例子就很簡單了:在盆裡裝半盆水,拿一面鏡子,把鏡子的一半斜立在水中,一半在外面,讓光先照在鏡子的上半部分,再折射出來,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物體在水裡的狀態,這就是分光鏡的效果。作為班主任,我覺得我們的工作更像一面分光鏡,不應該只看到物體的表面,而應該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更多的時候要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迥異的生命個體,很多學生都敏感而自尊,因此當我們指出孩子的問題時,一定要顧及孩子的自尊心和想法,這樣他們才能領會我們的教育期冀。

我曾經帶過一個“小刺兒頭”,入學不到一個月,他就將全班同學打了個遍,尤其是他的同桌,因此沒有人能與他同坐超過三天。我思考許久,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當我吿訴他打今兒起老師和他一桌時,他既驚喜又興奮,得意的表情似乎在炫耀和老師一桌的優待;當我毫不理會他的熱情而埋頭辦公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失落;當我“一時興起”,旁若無人地架起兩隻胳膊佔據了課桌的三分之二時,他的臉上有了驚訝和憤怒;當我毫無顧忌,將批完的作業本胡亂丟在桌上,佔據了他那僅存的三分之一桌面時,他開始滿臉通紅;而當我挑釁似的大大地伸了個懶腰,並故意碰掉他的文具盒,讓文具撒落一地時,他再也忍不住了,“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邊哭邊嚷道:“你這個壞老師,欺負人,我要回家!”我把他帶到辦公室,為他擦去眼淚,引導他從我的身上看到曾經的自己,終於讓他明白如何與人相處。

作為班主任,我們肩負著一個極為神聖的使命——培養人的道德品質。而品德是在人的活動和交往中產生的,因此,無論感化、教育還是修正,都要喚醒孩子內心的向善之源。這就像是我們運用分光鏡的原理一樣,有些問題直接處理不行,那我們就嘗試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為其提供可以接受的教育。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事,善用分光鏡,透過現象看本質,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分析個性、培養個性、發展個性、因人而教,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助力成長,善用望遠鏡

有人說,望遠鏡的工作原理就是在一個放大鏡上再放一個放大鏡,也就是把距離很遠很小的物體放大,讓我們能夠看得清楚一些。而我更願意這樣理解——我們的人生是在實現一段又一段看似渺小模糊的遠景。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班主任工作也應該如此,它不是被動的、隨意的,而應是主動的、有計劃的。參加工作之初,我經常覺得自己被一些瑣事所羈絆,整天隨著“別人的指揮棒”轉,忙乎得頭昏腦漲,效果還不好。

隨著自己的逐漸成長,我發現教育是一種期望,是一種陪伴,是一種深深的寂寞。尤其是小學,作為為人生打基礎的階段,小學老師往往看不到最終的教育效果。我想只有立足當下,才能更好地放眼未來。因此,我決定帶上望遠鏡,在班主任工作中,為學生做好發展規劃,助力他們的成長。

我永遠忘不了“一句話日記”行動。2001年9月,經過一個假期的思考,我決定做一件需要堅持長達五年的事——讓學生寫日記。因為我常年堅持寫日記,感受到寫作能力對於一個人學習和工作乃至生活的巨大影響,所以我決定讓學生也記錄和品味自己的學習生活。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讓學生保持興趣,我堅持為每個孩子的日記寫評語,即使他只有一句話、幾個音節,我也會熱忱地回覆一大段鼓勵。

如一個孩子連續一段時間只寫類似的一句話,第一天他寫:“今天天氣晴,我很高興。”我回復:“是啊,天氣這麼好!心情的確不錯,我和你一樣呢!”

第二天他寫:“今天天氣陰,我很開心。”我回復:“沒有陽光,好像有點冷,你還這樣快樂,我真高興!”

第三天他寫:“今天下雨,我不高興。”我回復:“可不是,這樣的天氣真糟糕,一整天都悶在教室裡,下課也不能出去玩,真鬧心!你說的是真心話,老師喜歡你!”

就這樣持續一段時間後,不僅孩子們在你來我往的交流中,與我共情共話,而且還有了許多家長的參與,我們一起在這種行動中期待著、收穫著、成長著。

我不想說這件事的偉大,但是我想給大家算一筆賬:一個學期以100天計,我們想象一下,每天學生利用5分鐘寫一句話,那麼100天就是100句話;而小學五年,就是1000天,那就是1000句話。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停留在每天只寫一句話,而是不斷地調整。

一年級時,要求孩子們每天堅持寫5分鐘,就寫一句話;二、三年級的時候,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10分鐘,練習寫一段話;到了四、五年級,結合孩子們的實際能力,要求每天堅持寫15到20分鐘,寫一篇日記。

五年堅持下來,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得到了多麼大的提升,學習得到了多麼大的提高,我無須語言描述,只列舉這一堅持的結果便可見一斑:32名學生的文章發表在市級以上的報刊上,58名學生獲得市、區級以上徵文獎勵……

教育無小事。第一個五年,我引領孩子們從寫作開始,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第二個五年,我讓學生堅持每日5分鐘的速算;第三個五年,我和學生從說話開始,讓學生每日輪流進行2分鐘的演講;又一個五年,每個學生都要揹著書包每天繞著操場跑兩圈……

五年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堅持每天做一件事不容易;五年時間也不短,每天堅持5分鐘,形成的是習慣,成就的是人生。

這就是望遠鏡,站在這裡,要能看到遠方,教學生一年要能看到他們的五年,教學生五年要看到他們的一生。

細緻管理,用好顯微鏡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顯微鏡的作用,簡單說它是一種利用光學原理來放大較小物體的觀察工具。在我們的工作中,我覺得有很多細節,是需要“顯微鏡”來幫忙的。

很多人都認為班主任是一項特別煩瑣、很難見成效的工作。但我卻覺得,當你細緻的時候,你會發現許多優秀的品質和習慣也在逐漸養成。那麼,讓我們從三個問題開始:

班主任每天要做什麼事?

1. 晨檢(學生出勤數、報餐數、收查作業等);

2. 晨練(自主早自習、常規晨會);

3. 晨掃(室內外責任區);

4. 課前準備(教具、學具、物品整理);

5. 課間活動(出入教室、室外活動安全);

6. 課間操(眼操、廣播操、隊列);

7. 間掃(室內外責任區);

8. 午休(學生就餐情況、環境清掃、學生活動);

9. 作業批改和講評;

10. 掌握學生的情況,與個別學生溝通;

11. 佈置作業;

12. 安排放學(衛生清掃、安全排查、與家長交接);

13. 臨時或偶發事件。

哪些事可以由學生做?

1. 晨檢(出勤數——班長,報餐——生活委員,作業——組長);

2. 晨練(自主內容、常規內容——學習委員);

3. 晨掃(勞動委員);

4. 課前準備(擦黑板、物品整理——值日生,學具、教具——科代表);

5. 課間活動(出入教室——班長、體委,活動安全——組織委員、體委等);

6. 間掃(勞動委員);

7. 午休(學生用餐——生活委員,環境清掃——勞動委員,室外活動——組織委員等);

8. 放學(衛生清掃——勞動委員,安全排查——安全員)。

哪些事必須班主任做?

1. 課間操(眼操、廣播操、隊列,這些是鼓舞學生士氣、凝聚合力形成班風的重要活動,所以班主任必須和學生一起做);

2. 作業批改和講評(這是發現學習問題、直接與學生對話的活動,所以必須由班主任做);

3. 和學生談心(每天至少要與2名以上的學生交流,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及時發現學生之間的問題,所以必須由班主任親自做);

4. 佈置作業和家長交接(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所以必須由班主任親自做);

5. 臨時或偶發事件(必須親自處理或佈置指定人員負責)。

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我們是不是發現班主任的事雖然很多,但只要仔細梳理一下,就會有許多事情不需要我們親力親為,完全可以培訓學生去做,不但可以鍛鍊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而且也能解放自己。

運用顯微鏡細化班主任工作是門藝術,而這門藝術的全部真諦就在於把學生推到前臺,把自己隱到臺後,用自己的隱性工作為學生鍛鍊才能、展示才能創造條件、搭建舞臺,從而更好地培養、挖掘學生的能力。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其實,聰明的做法就是要精明細心,察微知著,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世界,做到細緻管理。

快樂體驗,會用哈哈鏡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哈哈鏡就是用凹凸不平的玻璃做成的鏡子,照出來的形象奇形怪狀,引人發笑。對於這種現象,我想哈哈鏡只是一種媒介,而具有快樂心態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快樂起來,所以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厭學是老師感到最頭疼的事,及格率、優秀率、後進生轉化率、文明學生達標率……這些壓力使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體驗教師工作的辛苦。老師教得辛苦,難道學生學得不辛苦,家長陪得不辛苦嗎?在轉變教育觀念的學習中,我逐漸認識到,絕大多數的厭學生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育體制造成的。

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兒童的學習始於興趣,成於主動。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所以,只有當“學海無涯樂做舟”,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的事情時,才不會存在厭學和厭教的現象。

所以,當我回憶自己小時候學習的情景時,猛然意識到應該尊重孩子愛玩的天性,只有讓孩子在快樂的情緒中學習,效果才是最好的。於是,我在教學中總是思考運用什麼樣的遊戲或是活動來引領孩子的學習。如作文課上,我帶領他們吹泡泡、頂氣球,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上既玩得開心也學得高興。孩子們寫道:

今天,我們的作文課可有意思了!老師領我們走進了一個泡泡的世界:老師讓我們自己配置了泡泡水,有的同學用洗手液,有的同學用肥皂水,還有的同學用洗衣粉和洗髮水和在一起……

開始吹泡泡了,貝貝小心翼翼地捧著泡泡水,用一根細鐵絲圍成的圈沾了一下,然後猛勁一吹,啊,吹出了一個透明的、在陽光下五彩斑斕的大泡泡。

再看小於,他興奮得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當他拿出吹泡泡的工具時,全班同學都驚訝地大叫起來。原來,他用的是一根大號的吸管,足有一根小拇指那樣粗。看他不慌不忙地把嘴對準吸管,徐徐用力,哇,竟然吹出了一個重量級的大泡泡,那泡泡似乎是一個大氣球,沾在吸管上不下來,而且越來越大,最後竟像一頭小胖豬了。我們屏息凝視,一、二、三……終於,它撐不住了,在我們的驚呼聲中炸碎了。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付静:以己为鉴 以镜达人

看,這就是走進孩子心靈的學習活動。孩子們喜歡玩,就讓他玩,在愉快的遊戲中學習,不光孩子願意,我們也快樂不是嗎?

作為班主任,我們不僅應該有一顆愛心,愛工作、愛事業、愛孩子,更應該有一種意識、有一種觀念,徹底拋去籠罩在教師頭上的光環,以一顆平實、誠懇的心走近學生,尊重他們的需要,理解他們的選擇,與孩子們做知心朋友,真誠、平等地交流。

因為,“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學生,只是對“師愛”的一種淺層次的理解,那樣的愛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很有壓迫感的沉重的師愛。當我們真正把自己當成學生時,才會真正瞭解到他們的需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我想這就達到了哈哈鏡的效果,讓孩子心情愉悅,學習也就變成了快樂的事。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會變換不同的鏡子來引導和教育學生。當然,鏡子只是方法,用不同的鏡子、不同的教育策略,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每個孩子更智慧,讓每個孩子更幸福!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付静:以己为鉴 以镜达人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付静:以己为鉴 以镜达人

欄目:全國優秀班主任講壇

作者:付靜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風華小學校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