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的全真派道土、画家。他望遍游名山大川,尤为钟情于浙江富春江沿岸一带美丽山水风光,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庙水坞(浙江富阳境内),在这里迎来他人生的艺术巅峰。

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有一次,黄公望偕好友无用禅师同行,从松江归富春山,途中,无用禅师希望他以富春江沿岸风光为自己画一幅长卷,黄公望欣然应允,便在他居所山居南楼开始创作长卷《富春山居图》,此时,他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

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奔波流连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四年之后,黄公望才在画作上题款,并继续增补完善,《富春山居图》整幅画作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十年的心血。

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沈周手里。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蔡,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点问题:画上没有名人题跋。

虚荣心让沈周冲昏了头,他根本没有想到,像这样的珍宝藏都要藏在最隐蔽的地方,怎么能大张旗鼓地张扬呢?果不其然,当沈周把画交给一位朋友题跋时,就出了事。那位朋友的儿子见画画得这么好就产生了歹念。趁夜半时分,悄悄把画偷走了。第二天,这个朋友发现画不见了顿足捶胸,直呼对不住老友。虽然报了官,但是这个案子无处查起。

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几年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竟然在杭州城的一个画摊上见到了《富春山居图》。他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一下跌倒在地上,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

此后《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后来,它再次出现的时候是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了。明末,此画又流转于他人之手,直到清王朝建立。清顺治初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到此画。他更是珍爱之极,临终时,竟然要让《富春山居图》为他殉葬。清顺治七年(1650年),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响,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

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这是要画殉葬呀。这幅画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吴家老少无不视为传家宝。但是,老爷子的命令没人敢违背,只好在众目暌暌之下,将《富春山居图》丢入炉火中。画卷压在炭火上,黑烟冒上来,但是没有立刻燃烧。吴洪裕看着黑烟越来越浓,再有片刻光阴,这幅画就要先于自已而去了。他痛苦地闭上眼睛、只见炭炉里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

就在画卷即将越烧越旺的危急时刻,从后生辈里猛地窜出一个人,右手伸入火中,抓住燃烧的画用力一拍,愣是把画抢了出来;他左手随即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卷。就这样,靠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这个后生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

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成为令人扼腕的遗憾。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起来。也许天意如此,重新拼接起来的画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廓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估。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作《剩山图》。

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其昌题践切制下来放在画首,成为(富春山图・用师卷》。

从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分别续存于世。

重新装徒后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虽然不是原画全貌,但画中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得以保留。这个传世巨作重新装后,先是丹阳张范我收藏,后又转手泰兴季国是收藏,后历经高士奇、王鸿、安岐诸人之手,最终被安岐买到。

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1745年,《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长卷的留白处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的是,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乾隆又得到了安岐所藏的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两幅《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哪一幅是真,哪一幅是假?其实,此前乾隆得到的那一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被后世称之为“子明卷”,是假的。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切都把乾隆帝蒙骗了。

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而当真正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来到了乾隆面前时,他一边坚定地宣布这个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来。理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皇帝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可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

不管乾隆帝的鉴定结论何等荒谬,安岐所藏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确实从此进入宫廷。就在这座乾清宫里,它被静静地存放了近200年。

此富翁临终前用一名画殉葬,其侄子却做惊人举,引百年大风波

而被吴家子弟吴寄谷重新装裱后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年)被王廷宾收藏,后来辗转于诸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民间,杳无息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