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咒》:看過以後會覺得果然是國漫電影

寫在前邊

其實在寫這個之前,我還在想本週的選材是不是要繼續寫巨人,或者寫最近看過的《天狼》,再或者切換到命運石之門0的第22集,想了下還是等命運0結束了再來寫這部第二季的綜述吧,插科打諢,本週帶來國漫電影《風語咒》的影評。

例行介紹

劇情的基本模式非常的普通,類似於爵跡和寶蓮燈的劇情,滿滿的既視感。

數千年前,上古四大凶獸為禍人間,被上古俠嵐用秘術“風語咒”封印,如今四大凶獸之一“饕餮”即將在千年的沉寂後復甦,然而“風語咒”秘術卻早已失傳。雙目失明但樂觀開朗的少年郎明與母親相依為命,母子二人平日裡插科打諢,感情至深。雖然父親多年前失蹤,但郎明始終銘記著父親傳授給自己的一句秘訣,那是傳說中的失傳秘術“風語咒”。

俠嵐就是火影中的忍者,一個個的村子都被俠嵐保護,每個俠嵐都有自己系統的能力,一共五種能力,還分為普通俠嵐和太極俠嵐,風的力量就像是火影中的血繼限界,將多種力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別的力量,從而制服了上古兇獸。

在火影中這種兇獸叫做“尾獸”...... 總之看《風語咒》的時候你必須將自己當成一個失憶的人,不然一定被滿滿的既視感所籠罩。

《風語咒》:看過以後會覺得果然是國漫電影

綜合評判這部片子的話,唯一的看點就是他的動畫製作,其他的部分基本缺乏亮點,只能說是一個成功的把故事講完的普通作品,距離大聖歸來 & 大護法還有一些距離(雖然大護法也有很多自己的問題)。

Q:《風語咒》中有哪些突出的中國風元素?

A:裡面的俠嵐們有著中國古代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代表的中國的五行。

還有中國傳說中的古代惡獸——饕餮,四大惡獸之一。

中國古代流行的玩具——風箏。

中國古代流行的零食——糖葫蘆。

中國古代的建築——瓦屋

還有那血濃於水的親情,不離不棄的愛情,行俠仗義的勇氣,守衛家園的決心。

還有那最最最具中國風的就是——古代中國每一個人心中屬於自己的英雄夢,都希望自己是可以拯救村子,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故事的一開始是一個瞎子被壞人小團體追逐的鏡頭,影片的開頭和結尾的敘事節奏都還不錯,製作精良,看得出來是花了心思的,尤其是上圖中的好看的海報。

貶低

在電影的製作上,這種技術實力其實已經不輸日本的公司太多,如果有差距其實也可以被解釋為是風格的差異而非絕對的好壞。

但國內的二次元生態就像這部電影所展現出的那樣,優秀的編劇都被電影和電視劇挖走了,留給國漫的編劇,這個決定影片是否能流傳下去的重要因素顯得特別的薄弱。

大家之所以喜歡大聖歸來,是因為大聖至少講述了一個完整的,不落俗套的故事。大聖那個無所不能、無往不勝的形象在大聖歸來中被顛覆,變成了一個失去力量的想要拯救他人的形象,最後的劇情高潮裡解決boss,大聖歸來。

大聖歸來不只勝在製作,還勝在出色的劇情。我去年去聽大聖歸來的製作人來宣講的時候,他們是十分意外的,但就是這種不急功近利的打磨故事的做法才造成了大聖歸來的火爆也說不定。

《風語咒》:看過以後會覺得果然是國漫電影

反觀《風語咒》,不僅模仿痕跡嚴重,而且人物的情感主線交代的也不完整。試舉幾例。

比如最大的反派的假葉的身世是什麼?能力是什麼?他為什麼想危害世間?缺乏對這個角色的靈魂塑造,也缺乏最基礎的交代劇情。

比如主角為什麼要自毀雙目?主角沒有經歷過任何的訓練和努力,便像是響應導演召喚一般,將雙目毀掉,僅憑一句只有瞎子才能練成風語咒,換是誰,誰敢做這種事兒呢?為什麼他就能在不付出任何努力的時候掌握了神功秘訣?

比如主角的母親的關係,既沒有中國傳統的母子親情,反而像是姐弟的亂亂的關係感覺,主角與母親的羈絆難道就是在城鎮鬧事時叫一句梅姐來聯繫的嗎?比如交代母親的性格有男孩子氣、喜歡賭博(綱手?)等,但很少在平時的描寫中看到這是個粗中有細的母親形象。

陀螺為什麼會擁有這樣的能力,這一件關鍵道具對主角的女朋友的情感連接也做的過於缺乏衝突,講一個故事就能驅逐她體內的邪惡力量,是不是也太便捷了?

好,如果我們承認,這是一部沒什麼劇情邏輯的作品,當成影院爆米花電影好了。但在公映版的最終決戰中,主角頓悟了風語咒,然後以怎樣的方式制服了怪獸?我只看到了龍捲風,然後呢?是我沒仔細看還是過於倉促呢?

這種感覺就像是死神中黑崎一護換了雙刀,然後要終於秀出修行成果的時候,直接刀就碎了....

“褲子都脫了就給我們看這個”的感覺。

對比優秀的國產真人電影,國產動漫電影的水準明顯低了不少,像是廣播體操一樣的配音和全程不會笑的主角們的尬聊,比如奇怪的都叫王富貴的村子。比如全村人都去一個廁所。還有一些有的沒的冷笑話梗,當時可能會噗嗤一笑,但事後其實也就忘了。

比較雷的是,“我知道我會沒事的,因為我是主角啊。”這種偶爾臺詞的插入,我不覺得十分的合適。

整體劇情的網遊風,似乎貫徹了這個國家缺乏想象力和反諷精神的表現力天花板。

《風語咒》:看過以後會覺得果然是國漫電影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圈可點之處,比如羅剎回首的那個鏡頭多少還是感動到我的,但只有幾分鐘的高潮劇情,在這段劇情之後我還是陷入到了這片好熟悉的既視感中。

尤其是假葉作為大反派在喚醒兇獸以後手無縛雞之力的樣子,恐怕這是最好殺死的反派了吧。

如果是短片的話,恐怕還能不錯,我整體的感覺下來,導演像是先想好了許多的好詞好句,然後一定要在一篇作文裡把所有好詞好句、抖機靈的隻言片語都串進文章裡,但實在結果還是差強人意的。

褒揚

在看到一些影評的時候,發現了一些朋友還是看到了閃光點,說明導演還是在某一些細節做了功課的。

導演在瞎仔復明這點上,給觀眾設計了一個誤導選項。一開始,我也自然而然地那麼以為了。但其實站在小妖孽的位置,她一直都在用模糊不清,隱喻不明的話提醒瞎仔。不過這份提醒只有在後來揭曉答案時,才能返過來感知到。

我反覆回味了幾個地方,比如小妖孽說:“就算你見到了(梅姐),能認出來嗎?”或者大反派說:“它怎麼會在這裡,有意思。”

它們都一語雙關,既能按照原本的劇情進行銜接,又有其他的含義。

在故事的關鍵衝突上,設置了衝突的轉折點,以二刷的心態去咀嚼臺詞的話是能發現有伏筆的。

他的父親教會了瞎仔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無愧於心的男子漢。說起來,他也不是俠嵐——官方肯定的大俠。但他做到了“以己身保一方淨土”,是個堂堂正正的英雄。

回憶裡,瞎仔小時候明明經常受“山炮幫”欺負,但他們有危險的時候,還是挺身而出,因為他心存善念。也因此,他相信父親關於風語咒的話,也相信一個能成為俠嵐的人,一定是胸懷坦蕩、不傷害他人的人。

我想,這也是父愛和母愛的不同之處。梅姐的心願是給瞎仔光明,而瞎仔父親的想法是讓他有一顆能時刻感受到光明的心。

仔細品嚐的話,的確是有一些親情,尤其是中國式的親情存在,但或許本可以做的更加的明顯,這樣可能會將故事的靈魂變的更飽滿,現在只是寥寥數筆,多2分鐘的敘事鏡頭來描寫他的父親,或許對自殘雙目的那段劇情也有圓回來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