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最新文章明確:央行數字貨幣需考慮對接區塊鏈系統

姚前最新文章明確:央行數字貨幣需考慮對接區塊鏈系統

圖: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 姚前

自9月10日GUSD被紐約金融服務署正式批准為官方穩定幣以來,30天內已有15家機構相繼宣佈推出穩定幣。穩定幣“爆發式”增長的背後,也正屢受“是否會成為下一輪泡沫”的質疑。

日前,中國金融雜誌刊發“《中國金融》丨姚前 等:數字穩定代幣的試驗與啟示”一文(原文可在互鏈脈搏後臺回覆關鍵詞“姚前”獲得),作者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姚前、孫浩梳理了數字穩定代幣的分類,並剖析其背後的穩定機制和潛在影響,以及對央行業務的啟示。

在姚前等看來,穩定代幣使用了區塊鏈系統,在一定程度模仿了傳統中央銀行業務框架和貨幣政策工具箱,可為試驗不同的貨幣金融學說提供一個經濟仿真環境。本質意義上,穩定代幣可有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姚前最新文章明確:央行數字貨幣需考慮對接區塊鏈系統

穩定代幣的目標是追求代幣價值的穩定

姚前等首先在文章前文部分對穩定代幣做了定性。其認為,與現代中央銀行不同,穩定代幣追求的目標並不等於傳統意義上的“貨幣穩定”,而是希望“錨定”法定貨幣體系,以求獲得代幣價值的穩定。

如當前市值最高、使用範圍最廣的穩定代幣USDT,其發行端由Tether公司控制,流通端與普通虛擬貨幣無異,從而具有發行中心化、流通去中心化的特點。

三類穩定代幣代表風險不同

依據目前市場上的穩定代幣,姚前等根據背後的代幣穩定機理,將主要的穩定代幣產品分為三類。

1、基於法定抵押的穩定代幣。

姚前最新文章明確:央行數字貨幣需考慮對接區塊鏈系統

此類產品的實現原理類似貨幣局制度,使用足額法幣存款作為抵押物保證穩定代幣的價值,代表產品有USDT、TrueUSD等。

姚前等認為,基於法幣抵押構建貨幣穩定機制的核心要求是以100%法幣存款作為發行準備金,保證穩定代幣與錨定法幣可隨時平價兌付。

2、基於數字資產抵押的穩定代幣。

此類產品允許用戶使用數字資產進行超額抵押來產生穩定代幣,同時利用寫入智能合約中的算法自動進行風險管理。代表產品如MakerDao的Dai。

在姚前等看來,基於數字資產抵押穩定代幣非常類似中央銀行業務中的抵押品管理框架。雖然其對回穩市場信心有幫助,但一旦信心被打破,平價錨定將很容易隨之失效。為了防止出現類似於銀行存款擠兌的局面,基於數字資產抵押的穩定代幣需要解決當市場恐慌性拋售時如何救市的問題。“目前來看,穩定代幣機制能否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尚待觀察。”

3、無抵押的穩定代幣。

這類產品沒有任何資產作為背書,而是利用算法根據當前穩定代幣價格自動增發或回收穩定代幣,調控供需平衡,從而保持穩定代幣的匯率穩定。代表產品如Basecoin(Basis)。

姚前等認為,無抵押的穩定代幣系統首先面臨系統自舉問題。“在產品發行初期,穩定代幣的價格如果不能到達宣示價格區間並及時建立市場價格發現機制,所謂的算法央行就會失去市場信息,無法繼續履行調控職能。”也就是說,算法央行實質是一種基於規則的調控機制。

作為金融工作者,姚前等關注的是數字貨幣的穩定性,該文認為,當出現大幅向下波動的時候,基於抵押法幣的數字貨幣有價值可控的辦法;但基於數字資產抵押的數字貨幣是能有效救市,還難說;而無抵押數字貨幣的一旦進下跌-拋售的死亡循環,已有的算法央行規則失效。

姚前等表示,這三類穩定代幣機制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市場上不斷湧現新的穩定代幣產品,也會出現新的創新組合。

穩定代幣與央行業務潛在關聯更強,目前尚處初級階段

總的來說,由於目前虛擬貨幣市場體量不大,穩定代幣應用尚處初級階段。但在姚前等看來,隨著穩定代幣產品的逐步成熟與推廣普及,有可能對宏觀金融管理造成影響,值得貨幣當局和監管部門高度重視。

姚前等稱,相較其他虛擬貨幣產品,穩定代幣與支付清算、貨幣市場、跨境資本流動等中央銀行業務的潛在關聯性更強。加之穩定代幣“去中介化”、“匿名性”等特徵,一旦穩定代幣流通總市值增長迅速,或為跨境資本管理框架帶來挑戰。

央行數字貨幣需考慮對接區塊鏈系統

姚前等也對“受政府監管的穩定代幣”做了肯定。很大程度上,受監管的穩定代幣有利於提升用戶的持有信心。同時,這些穩定代幣在價值內涵上進行了更高階的“去虛擬化”,也就擁有更明顯的貨幣特徵。

姚前最新文章明確:央行數字貨幣需考慮對接區塊鏈系統

姚前等表示,穩定代幣的出現,一定程度反映了數字法幣的缺失問題。他提出,央行推行數字貨幣,需在設計與研發上考慮結合區塊鏈技術,如基於區塊鏈系統的交易結算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姚前還從未在公開言論中明確表明央行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之間的關係。

互鏈脈搏瞭解到,今年3月,在十三大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答記者問時曾對中國數字貨幣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態度曖昧。其當時所言“市場上主流的電子支付,也有數字貨幣的屬性”、“中國研發數字貨幣要經過充分測試,局部測試,可靠後再推廣”。如今來看,隨著我國專家學者以及央行等機構對數字貨幣研究越發深入,央行數字貨幣對接區塊鏈技術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