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國內科研人員大概的收入情況

之前有人總是拿碼農踩科研人員,認為科研人員沒前途,今天來說說國內科研圈子。(主要是指高校各種講師,副教授,教授)

第一類科研人員:無任何xx學者,xx人才頭銜。

這類科研人員可能就是大家輪的屌絲階層,沒實力和人脈非要在這個圈子混,月薪基本就是15k封頂。

那麼這類科研人員的前途如何?生活水平比碼農如何?

首先這類科研人員的學術生涯基本30歲之前就結束了,沒有什麼希望,所以每年除了給本科生上個課或者幫大老闆打個雜,基本時間可以自由安排,我看到的這類科研人員的生活重心主要在副業上,具體能賺多少不知道,但是一般有固定副業的生活都很自在。(相當於不用天天上班還拿學校的錢)

說說國內科研人員大概的收入情況

當然也有不會搞副業的,只會啃著書本,那這類人確實就像大家說的那樣經濟很拮据,生活並不如意。

所以你覺得當這類科研人員好不好?那取決於你自己的規劃了。這些人基本都聚集在國內的普通高校裡了,門檻也不高,土博搞搞關係很多都能進,這類人的前途在於副業,和學術基本已經沒什麼關係了。

一個典型的例子:高校副教授可以讓研究生和本科生幫他做事,一個月給200,這種低價勞動力是高校之外不可能享受的,當然那些“有骨氣有道德”的人不屑於這麼做,但是你要討論賺錢麼,程序員不也是幫資本主義剝削屌絲階級麼,本質其實一樣。(如果是計算機專業的大學老師那直接開互聯網公司都沒問題了,員工都現成的。)

第二類科研人員:至少有一個頭銜(比如xx基金,xx學者)

這類科研人員的工資基本可以達到第一類的數倍,可以達到30k或以上,並且享受各種福利和優厚待遇(低價房子甚至分配房子),再加上較高的社會地位,是普通碼農無法相比的。

說說國內科研人員大概的收入情況

但是缺點是比較累,因為學術生涯越往後高手越多,所以越要拼命,所以一般做到這個程度的都是對學術本身熱愛的,不然生活質量並不高。

說說國內科研人員大概的收入情況

你要堅信一點,有科研天賦的人必定是極少數,既然你有,你就不能把自己當第一類科研人員,你是在第二類科研人員的預備軍裡,你成為xx學者的概率絕對大於你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序員。

最後說一點吧,真正做出重要貢獻的科研人員,都是發自內心喜愛科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