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讀書筆記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我讀過的方法類書籍中最特別的書之一。

作者是日本的奧野宣之所寫,他創造了獨一無二的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以筆記為中心,將讀書分為了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和檢索到活用五個模塊。很多書籍都是提倡以讀書為主,記筆記為輔。但這本書缺截然不同,反而以記筆記為中心,讀書為輔的一種新模式。下面我將使用趙周老師的RIA拆書方法,對本書的某個片段進行拆解。

神奇的讀書筆記法!


把讀書相關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

①選書

②購書

③讀書

④記錄

⑤活用

首先,請把這五個步驟大致理解為五個框架。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同一本筆記本記錄所有信息的重要原因——“信息一元化”。

具體來說,就是把想讀的書和讀過的書都記在同一筆記本里,不設分冊。

可以把購書清單記在便利貼或打印紙上,粘貼或夾在筆記本里。而其他內容,包括日常隨筆、剪報和讀書筆記,都要不分種類地記在這本筆記本里。

就像看報紙的時候,即使沒有帶著選書的目的去看也會發現很想讀的書一樣,一天24小時,想讀的書隨時都會出現。這個時候,也許你會專門製作一本“讀書專用筆記”,只用來記錄讀書時產生的構思、創意和雜談。乍看之下這個辦法不錯,但我覺得從現實角度來講,想把“讀書相關”和“其他內容”明確區分開是很困難的,倒不如這樣做:

在一本寫什麼都可以的筆記本里,增加關於讀書的記錄。

這樣的話,既為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提供了條件,又消除了寫筆記的壓力,更有利於把讀書筆記堅持下來。

神奇的讀書筆記法!

I:複述原文


把讀書相關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就是“信息一元化”,它包括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和活用五個步驟。再具體來說,就是把想讀的書和讀過的書全記在一本筆記本里。只要是與讀書有關的信息,不分種類,全部可以塞進一個筆記本里,可剪報、可粘貼。觀點、摘抄等都可以放進去。有時候,我們閱讀一本書總是覺得,用一個筆記本當做讀書專用比較好。但是,事實上,我們經常是很難將讀書相關跟其他內容區分來。這樣做,倒不如將各種內容放到一個筆記本里省事方便,也容易讓自己堅持養成寫筆記的習慣。

神奇的讀書筆記法!

A1:聯繫經驗


在現實讀書過程中,我們總是習慣用多個筆記本,記錄不同類型的筆記。讀書時,我們準備了讀書筆記本;寫作時,我們另備一個寫作筆記本;就連寫日記,也擁有一個日記本...。這樣做,看起來很不錯。但事實呢?我們卻很少去翻閱筆記本,筆記本太多,也給我們尋找信息也帶了很多麻煩。而“信息一元化”,就是建議我們把讀書筆記、寫作筆記和日記等通通放在一個筆記本里,方便我們能隨時查閱。關鍵的是,一個筆記本,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選擇的時間和精力。

神奇的讀書筆記法!

A2:規劃應用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將這個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呢?

1.養成一個習慣:將平時想寫的東西全部都寫到一個筆記本上。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有感觸的,都可以寫進去。就像大雜燴,將不同的材料都倒進一個鍋裡煮。

2.定期回顧筆記本內容,三天,一週,半個月等都可以。只有不斷回顧,我們才能加深印象。“讀書百遍,其意自現”,說的就是一個道理。我們的筆記,一般記錄的都是重難點內容,或者我們感興趣的內容。重複一次,相當於又快速瀏覽了一遍書本。

3.不斷更新和升級筆記本內容。事物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發展的,人的思想也如此。隨著人經歷的事情的增加,人的觀念也會不知不覺改變。只有更新了的筆記本,才符合目前此人的思想。當然,筆記最好形成體系,這樣我們才能將知識不斷吸收和容納進體系來。

4.將筆記本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生活中來。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一般有兩個:其一是改變自己的認知思維;其二是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讓自己的問題得到解決或改善。很多人都讀過不少書,但是時間一久就忘了,似乎跟沒讀過一樣。這很大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將知識拿到現實中運用,所以記憶不深刻,很快就遺忘了。也有一些人讀的書不多,但是他們卻能將這些書徐徐給你道來。不是他們聰明,很多時候是他們花時間去思考了,並將知識帶入到現實生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