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特色美食——芝麻鹽

小時候農村的夏秋季芝麻隨處可見,捋葉兒、捆捆兒、支堆兒,倒芝麻......

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沈丘特色美食——芝麻鹽



每年的這個時節,鄉下,家家戶戶,大嬸大媽,都會抽出半天一晌的功夫,如此這般淡定而從容地“殺”著芝麻。然後,換上幾斤香油,再儲上幾兩芝麻。


沈丘特色美食——芝麻鹽



麻和鹽,一個主香,一個主鹹,本是兩個味道迥異物種不同的食材,不知被哪位頗具智慧的民間巧婦撮合在一起,成就了美好姻緣,釀造了絕味生活,從此世間多了一道叫做芝麻鹽的絕味小吃。


沈丘特色美食——芝麻鹽


將洗淨曬乾的芝麻放在鍋裡,小火炒熟,晾置後撒上細鹽,用擀麵杖在案板上擀碎,只要不受潮存上半年不變味。製作芝麻鹽的關鍵是炒芝麻,火候、時間、 翻炒的速度都要把握,炒嫩了油逼不出,炒過了油被烤乾,炒得黃而不焦最好。


沈丘特色美食——芝麻鹽



芝麻鹽可以與很多菜餚搭配,只需一點,就可以讓與之搭配的菜餚香味大增。芝麻鹽也可以單獨食用,掰一塊饅頭,蘸一點芝麻鹽,吃到嘴裡,鹹鹹的、香香的味道讓人難忘。


沈丘特色美食——芝麻鹽


隨著農村政策的調整,日子慢慢好過起來,芝麻鹽也漸漸退出生活,漸行漸遠。

沈丘特色美食——芝麻鹽


芝麻鹽的起源與"寒食節"的起源息息相關。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紀念晉文公的臣子介子推。有一年,晉國發生內亂,有人密謀害死大公子重耳,想另立小公子申生來繼承王位,介之推連夜護送重耳離開了晉國。

離開晉國在外面流亡的日子相當貧困,有一天,重耳一行人在山裡迷了路,好幾天都找不到東西吃,介之推從自已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給重耳吃,重耳非常感動。

重耳和隨從們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國即位,史稱晉文公。晉文公即位之後,流亡期間跟隨他的人一一得到封賞,而介之推認為晉文公的成功完全出於天意,所以很不屑那些臣子的邀功爭寵,便和母親一起到古城桐丘(扶溝古稱桐丘)隱居了,晉文公派人到處找,他都避不見面。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想出一條計策,即放火燒古城。因為介之推是個有名的孝子,他一定會揹著母親跑出來的,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之推卻抱著一棵大柳樹,被大火活活燒死了。

晉文公既傷心又懊悔,抱著介之推的屍體痛哭。

正要安葬的時候,發現介之推身後的樹洞裡,藏著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寫了幾行字: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看完之後,將這片衣襟收入衣袖當中,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後人為了紀念介之推,便在清明節的前兩天嚴禁煙火,所有的人家都不準燃火,只吃冷粥幹餅,此即所謂的寒食。

後來人們在每年的寒食節,都熬粥飯、煮雞蛋、烙大餅、把炒好的芝麻壓制成粉,加些調料做成芝麻鹽,用餅捲上雞蛋,再撒些芝麻鹽,吃起來香酥可口,一直流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