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沃克眼中的導師李健:做人比做音樂更恬靜更內涵

快樂沃克眼中的導師李健:做人比做音樂更恬靜更內涵。

他說:“任何行業,做人都需要一個邊緣姿態。”

快樂沃克眼中的導師李健:做人比做音樂更恬靜更內涵

在為李健發起的一個帖子裡

他的歌迷用心中的詞

接力形容李健的歌聲

遙岑遠目,心升明月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李健就是那樣疏離淺淡,

不動聲色地唱著,

純淨、輕靈、不染煙塵,

聽上一遍又一遍,

依然熨貼如春雨。

01

李健的童年很是無聊,

他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小孩”。

課堂上從不遲到,

書桌上是乾淨的鐵文具盒,

用白掛曆紙包書皮的課本。

除了上學和做作業外,

他的生活就只剩下翻跟頭和練唱腔。

李健的父親是一名京劇武生,

但如李健一般,是個略顯深沉的人,

在很多人情世故上並不討巧。

幼年時李健曾經見到父親彎著身子,忍著胃痛,在寫信。

因為單位很多演員都漲了工資,

但他的父親因為沒有送禮,

被人佔了名額。

然而像父親這樣一個沉默的人,

也只會寫信爭取一番,

再多也不會了,

李健也是如此。

可令父親大失所望的是,

五六年下來,李健還是沒有愛上京劇。

父親終於死了心:“隨你吧!”

閒下來的李健反而陷入了迷茫。

“心裡空落落的,不知讀書之外學點什麼好。”

02

1988年6月23日,那個平凡無奇的下午,

剛上初一的他,

偶然看了一部電影《路邊吉他隊》。

“男主角彈著吉他,好帥好拉風。”

李健眼裡,一下燃起了火苗。

“媽媽,給我買一把吉他吧!”

母親覺得兒子是該培養一個愛好,

便花了兩月工資給李健買了把紅棉吉他。

接下來的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

李健把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吉他。

有了吉他,生活一下變得生動起來。

剛開始學吉他,

李健並不知道自己具體在彈什麼。

為什麼這個小節要彈這個音,

為什麼下一節要換和絃,

這些在初期的學習中都成了李健的疑惑。

他回憶自己的吉他老師是個很狡猾的人,

初級班快結束時,教室突然停電了,

這時老師點著蠟燭閃亮登場,

伴著整個氛圍彈了一首《愛的羅曼史》。

李健心想:“這個比彈唱更吸引我。”

於是乖乖地交錢報了下一個班。

而中級班快結束時,

吉他老師又彈了一首更好聽的曲子,

李健又被吸引住,繼續報再下一個班……

在吉他老師的“循循善誘”下,

李健就這樣一步一步,

從學彈唱到學指彈,再學習古典吉他,

後來已經可以幫老師帶學生了。

那時候,李健還要每天幫老師“調琴”,

一天要調60把吉他,訓練出了一副好耳朵。

而他幫老師做的這些事情,都沒有拿到錢,

全部又給了老師,充當自己繼續學習的學費。

03

在李健上高中的時候,

港臺流行歌曲開始大規模進軍內地。

那些歌曲歌詞簡單,旋律又有記憶感,

就像是文學的童話一樣,

給了剛剛從混亂中走出來的70一代最初的音樂啟蒙。

李健也是其中之一,

他聽卡帶,彈吉他,

唱譚詠麟和齊秦幾乎可以亂真,

是同學之間備受矚目的文藝明星。

李健的中學同學李峻青至今還記得,

有一次考試,李健第一個交了卷,

然後門推開的時候,他人走出去,

《我的中國心》就唱了起來。

隨著教室門漸漸地關上,他漸行漸遠,

那聲音從強變弱的那種感覺……

竟然出奇的好聽。

1993年,

清華大學搞了個文藝愛好者冬令營活動,

正讀高三的李健參加了這次活動,

並以一首《說句心裡話》技壓全場,

奪得第一名,獲得了保送清華的資格。

多年後,

李健萬分慶幸自己小小年紀便找到了愛好,

“開掛的人生是從找到興趣開始的,

一個人倘若不能從生活中尋找並發現興趣,

生活的意義就丟掉了大半。”

李健高中畢業後前往北京讀大學那天,

去火車站送他的親朋好友一大群人,

李健至今記得那個傍晚,

離別的愁緒和湧動的情誼讓他心潮澎湃,

也成為觸發他寫第一首歌的動機。

04

清華,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

是一份很大的榮譽。

而李健大學讀的是電子工程系,

是清華最好的四個系之一,

更是以學習壓力大著稱。

“我在中學成績很好,

沒太費什麼力就能做到前幾名,

但進了清華就不一樣了。”

李健同宿舍五位兄弟,個個都是學霸。

人家不費什麼力就能考個九十七八分,

而李健使出吃奶的勁也只能考個六七十分。

大三的時候,他開始厭學,

心中隱約閃現著退學的念頭。

有一天,當李健在宿舍裡整理書信時,

那來自父母的滿篇喜悅與自豪,

讓當時的他羞愧難當,一時淚流滿面。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堅持到畢業,拿到學位。

“我終於明白,很多事情是需要天賦的。”

於是,李健決定把時間花在彈琴寫歌上。

他輔修了多門關於音樂藝術的課程,

學習基礎樂理、曲式分析、藝術概論……

他加入了清華的合唱團,

“半年後,別人無論唱什麼我都能和聲。”

他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練習吉他,

“從簡譜到五線譜,再到和聲學,直到最難的巴赫復調音樂都能表現。”

大學期間他有幸遇到一位師兄,

不忍心看他沉湎於哼唱、模仿譚詠麟,

特意把他叫去。

“你是個好苗子,應該去聽羅大佑、Beatles、甲殼蟲,

你要分得清,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聽師兄一席話再去聽,

一曲《Yesterday》令他熱淚盈眶,

突然明白“音樂最重要的是簡單與真誠”。

雖只有一個淡淡的絃樂和吉他,

也一樣能直抵人心。

於是李健嘗試去表達心中的熱誠,

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歌曲,

站上了全國歌唱比賽的舞臺,

這成為李健音樂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啟蒙。

“我覺得我在我的少年時光裡找到了音樂,

這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事情,

從此之後我有了很多精神世界。”

當他寫出一首歌時,

李健會特別興奮地拿去給同學聽。

但得到的回覆有時卻像冷水當頭淋下。

“李健,你寫這歌能賣錢嗎?”

“李健,你天天彈琴有什麼用?”

“李健,搞好就業才是王道啊。”

後來李健慢慢明白,

很多事情並不是立竿見影的。

寫出的歌不可能一下子大放異彩,

也絕少換到名與利。

但它卻像養分一樣,潛移默化去滋養你,

豐富你的音樂儲備。

就這樣,兩三年下來,

李健成了清華的牛人。

當時,清華的學生們組建了多個樂隊,

而李健竟在九支樂隊擔任了吉他伴奏,

可見其吉他技術和樂理知識有多牛逼。

20年後,李健回清華演講時說:

“當你找到興趣後,

就要對之經營和投入,

把它培養成更大的樂趣。”

很多人都在尋找成功的捷徑,但李健懂得:

“當能力撐不起野心時,所有的路都是彎路。”

所以,他整個大學時間都在竭力做一件事

——讓才華能夠匹配夢想。

05

大學畢業後,

李健順利地做了一名網絡工程師。

這一份令很多人羨慕的工作,

卻並不讓李健覺得開心。

單位裡不時有一些熱心的老大姐,

老給他介紹女朋友,

對他噓寒問暖。

天天往那一坐也不知道做什麼,

基本就是拎水、接人送人這些雜事。

就這樣李健渾渾噩噩地過了兩年。

他並不快樂。

2001年底,

他突然接到清華老友盧庚戌的電話,

李健,你還想不想唱歌,想不想一起唱歌。

這話驚醒了李健,

幾句交談後,李健立馬答應:“好。”

“現在想起來,很多人會覺得我武斷,

如果你唱歌沒唱出來怎麼辦?

但我覺得年輕人就應該勇敢一點兒。”

對李健來講,當歌手可能是另一番天地,

能夠迅速逃離眼下朝九晚五的生活,

但是盧庚戌沒告訴他,

當歌手剛開始是不能賺錢的,

是無法生活的。

李健很喜歡電影《飛越瘋人院》,

電影裡有這麼一個情節:

麥克說:

“我要進城看棒球賽,誰願和我一起去?”

比利說:“麥克,你出不去的。”

麥克指著花崗岩洗臉池:

“我可以用它砸碎窗戶。”

比利說:“你舉不起它。”

麥克搓搓手,使勁去抱,沒搬起來。

再搓搓手,使勁去抱,還是沒搬起來。

他有些無奈,但大叫起來:

“去他媽的,我總算試過了,起碼我試過了!”

這正是李健想說的——沒為夢想拼搏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

而又心懷夢想,那為什麼不走出去試試呢?”

即便失敗了又如何,至少你了無遺憾。

2001年4月,“水木年華”正式出道,

《一生有你》是他們的第一張專輯,

結果一炮走紅。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

水木年華就成為各大獎項的新人獎得主。

青春年華,李健遇到了音樂,

這本身便是最好的“水木年華”。

他覺得一切都很新鮮,

但同時一切也都很為難。

其中最為難的事情就是,

李健缺少做為一個歌手應該有的訓練,

比方說怎麼在臺上表演。

他記得參加過最盛大的一次頒獎典禮,

是星空音樂臺舉辦的。

當時水木年華是那年內地成績最好的新人,

港臺分別是陳冠希和F4。

他們人氣很高,而且人又帥。

因此,李健在上場的時候很緊張,

以致於把之前準備好的那些東西全給忘了,

在唱歌的時候還跑調了。

當時李健看見底下的孫楠和田震,

好像是在笑他倆。

反正,那整一個的階段,

李健自己完全是硬著頭皮上。

沒過多久,娛樂圈的大環境,

開始讓李健覺得無所適從。

從象牙塔一下子跳到截然不同的新環境,

李健開始抗拒,

於是他又一次放棄了風光無限的機會,

離開了如日中天的水木年華。

“當年離開水木年華的最大原因,

是因為我和盧庚戌在創作上產生了分歧。”

盧庚戌想做更搖滾、節奏感更強的流行音樂,

但李健想做更人文更內斂的音樂。

那時,樂壇正風靡R&B、電子、中國風,

很多朋友勸李健:

“你寫這種歌,完全是逆潮流。”

但李健卻非常固執,

一個歌手應該做自己最喜歡的音樂,

而不是做市場最需要的音樂。

他只想安安靜靜地做自己,

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無需懂。

06

他的父親曾數次勸他,

迴歸普通人的工作,

但李健在離開組合那陣子,

即使如何窮困潦倒,

也未曾打消過做音樂的念頭。

2002年北京的冬天,

李健坐在四合院裡,思考著何去何從。

退出水木年華後,

李健找了個偏僻的四合院住了下來。

每天就是讀書、聽曲、彈琴、寫歌。

那些日子,李健過得十分清苦。

四合院很頹敗,沒空調,

冬天他得天天起來生鍋爐。

水管經常被凍,他只好自己安水泵。

最糟糕的是,他幾乎沒什麼收入。

2005年,父親患癌。

但李健手裡只有幾萬塊錢。

他把錢全部交給父親時,

父親哭了:“給你添麻煩了。”

李健轉過身,淚水在眼裡直打轉。

但無論生活多麼清苦,李健從沒氣餒過。

“生活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體驗,

並不是說非要達到一個目標,

理想實不實現得了,

我們都應該好好活著。”

李健把自己對生活的體驗都化成了歌。

為抵抗冬天的寒冷,他寫了《溫暖》。

多年後,魯豫聽到這首歌就哭了。

“我在雨中聽,在雪後聽,在回家車流中聽,

憂傷、平靜、煩悶、快樂,

我將不為人知的心緒全然交付給他的歌聲。”

李健的歌,總是簡單而樸素,

但能讓人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因為這些歌是從他心裡長出來的。

竇文濤說:“他十首歌聽起來像一首歌。”

我承認,這是真的。

“你看你離開水木後,人家還上了春晚。”

“而你現在呢,連演出都沒有。”

“你這人沒名氣,還堅持什麼呀?”

那幾年,很多人這樣嘲笑李健。

李健只一笑,便埋頭寫自己的歌。

四合院期間還發生過一個有趣故事。

一個小偷盯上他家,經常半夜來打探,

但每次來都撞見李健在寫歌,

小偷盯了許多天,都無法下手,

最後熬不住,只得放棄。

李健說:“這一幕都被我樓上鄰居看到了。”

正是憑藉這股不妥協的勁兒,

他寫出了《傳奇》《風吹麥浪》《異鄉人》……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

《傳奇》被埋沒在人群中,

李健也被埋沒在人群中。

直到2010年,

王菲唱著《傳奇》來到了春晚舞臺。

人們終於真正認識到:

李健?原來他這麼厲害。

於是李健漸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2006年,第十二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

李健奪得極具分量的內地最佳創作歌手大獎。

靠著王菲小小翻紅的李健,

居然沒有跟魯豫暢聊

他這些年跟王菲之間的故事;

也不買個流量發些通稿

談一談不紅的這七八年;

更沒有上快本、跑男來增加點曝光度。

媒體採訪他的時候,

唱片公司還要一再強調:最好不要提王菲。

“這個世界太浮躁,大家都很心急,

急於看見成果看見收穫,

卻沒有耐心把時間花在耕耘上,

我能成功只是我甘於寂寞、敢於寂寞。”

他身上有一份屬於詩人的羅曼蒂克,

少了些許冷清的孤芳自賞,

也不至於太憤然世俗。

07

《傳奇》熱了兩三年,

2015年,李健上《我是歌手》的時候,

大家又幾乎把這段“傳奇”給忘了。

這次,

陷於“十首歌像一首歌”的李健有了驚喜。

多年的歷練沒在他的聲音上留下太多痕跡,

依然是柔和淡雅。

《車站》、《陀螺》、《假如愛有天意》,

清亮的聲線、剋制又細膩的演繹,

讓他的歌和改編有了翻人心潮的魔力。

在競技舞臺上,李健依然還是淺吟低唱,

沒有高聲大嗓,沒有顫音炫技,

“走心不走肺”。

《父親寫的散文詩》是李健在節目中翻唱的一首作品。

歌曲的原曲作者是許飛,

李健在原曲基礎上又進行了加工創作,

在編曲、配器、歌詞等方面

進行了精心的安排。

許飛的原唱是沉重深刻,

李健的翻唱是娓娓講述。

李健在歌曲最後部分加了一段歌詞:

“這是那一輩人留下來的足跡,

幾場風雨後就要抹去了痕跡,

這片土地曾讓我淚流不止,

埋葬了多少人心酸的往事。”

這段歌詞從小我跳脫出來,

把父與子所代表的一個家庭的經歷,

放到了宏大的時代背景之下,

反映了他作為一個人文歌手,

對父輩和那個時代

更開闊的思索和更悲憫的關懷。

而且這首歌曲的改編和配器也真心讓人服氣,

間奏和結尾處的小號響起的時候,

我打了一個激靈,心裡不由得讚歎。

他每次認真做音樂時,

都是一臉高冷無表情,

卻總也藏不住溫情和頑皮。

每次選歌,每次配器,

都不著痕跡,卻妥帖無比。

讓人感動之餘,或捧腹,或莞爾。

08

快樂沃克眼中的導師李健:做人比做音樂更恬靜更內涵

參加《我是歌手》爆紅後,

無數採訪和商演蜂擁而至,

但節目一結束,李健就躲去了美國。

很多人想盡千方百計活成頭條,

但李健卻努力不讓自己活在娛樂圈中心。

“生活一定要遠離那些燈光和關注,

因為人有時候被過度關注了,

會喪失很多最基本的東西。”

李健的分寸感,不止表現在說話之道。

他對很多東西都維持著適當的距離感。

電視臺出高價讓他參加真人秀,

“對不起,我不適合。”

電影公司出高價讓他拍電影,

“對不起,我不適合。”

很多品牌出高價讓他拍廣告,

“對不起,這種我不接。”

他的助理說:

“我主要工作就是拒絕90%的活兒。”

朋友嘆息:“你這是把錢往河裡扔啊!”

李健卻說:

“任何行業,做人都需要一個邊緣姿態。”

他離開喧囂,依然安靜地去寫他的歌,

似乎一切並沒有發生改變。

很多人說:“李健難得,拒絕名利。”

但李健說:“我不是拒絕名利,

我只是不想讓名利影響私人生活和損耗自己對音樂的熱情。

作為歌手,寫好歌唱好歌就可以了。

音樂人是我唯一的社會身份。”

他以一種邊緣姿態把舞臺和生活分開,

若即若離地存在於娛樂圈。

沉浸於音樂裡,又消隱在歌曲之外,

和這個世界保持著剛剛好的距離。

他和歌迷之間也維持著一種距離感。

他用“聽友”來替代“歌迷”這個詞。

在他的觀念裡,沒有遙不可及的明星

和後面苦苦追星的粉絲,

只有平等的歌唱者和聽歌的朋友。

有人問過他現在越來越紅了,

家庭生活會不會有所變化。

但李健脫口就說“毫無變化”,

“只是被更多的人認識而已”。

“一個人有了名氣,

很多原來不屬於你的東西會進入你的生活,

創作者學會拒絕是一種自我保護。”

他覺得自己比較幸運的是,

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相處,

學會了拒絕,儘量減少一些大而無當的虛榮,

尊重和愛護曾經擁有的日常生活。

人人都說李健把生活過得像詩一樣。

但李健並不陶醉於這種人設,甚至有點警惕。

“大家把對我的評價縮小20倍,

那才是真實的我”。

想起他在兩年前的一次採訪中說,

“比如說你是一個文人就該保持健康的體格,經常鍛鍊,

你是一個運動員就應該多看書,

你的工作是面對人群,在生活中就要遠離。”

這段關於分寸感的話,還蠻值得揣摩的。

就音樂人的商業價值這一點,

李健一直都認為能有商業價值,

固然是好事,也是運氣,市場接受了你。

但賺錢不應該是音樂人的第一目的。

2013年接受採訪時,

他就說過因為商演,

不能唱自己喜歡的歌而感到苦惱。

曾經有過一家有名的白酒廠

出百萬價格來邀歌,

但是李健拒絕了,

因為對白酒沒有情感和好印象。

這兩年,李健接下的代言,

相對於他的爆紅程度和受歡迎程度,

真的能說是屈指可數了。

這也是李健不招人煩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他身上沒有那種急吼吼向上爬的勁兒。

09

名氣大了之後,少不了各種各樣的採訪。

李健也做。

頻率不多,但往往傳播度很高。

記者要是採訪李健的話,

也不用擔心寫稿困難,

因為李健的回答都很實在,而且內容豐富。

所以經常能看到有關他的採訪,

裡頭的內容從書籍清單到音樂收藏,

生活消遣到工作磨鍊,

還有各種雜七雜八的健身、旅行……

在身邊的工作人員看來,

李健給人最深的印象是一種現世安穩的美好。

他們嘴裡的健哥不常出門,

人際關係不黏稠,

極其規律地健身,

喜歡窩在家裡喝咖啡、彈琴、看書,

容易因為很多細小的事情而愉悅起來。

他的音樂經紀人曾說,

只要能讓他保持正常的生活習慣,

能讓他出去旅遊,

創作沒有問題。

2015年8月,李健推出了新專輯,

很多歌曲都是他在旅途中寫出來的。

在意大利,他發夢穿越,寫出《美若黎明》;

在日日落雨的古城京都,

他創作了《雨後初晴》;

兩年前去俄羅斯,

當地人帶他參觀了許多教堂,

他想到信仰和神靈,寫下了《眾妙》。

這兩年他並沒有頻繁出現在大眾面前,卻看了不少好風景。

北極、美國、澳洲、西藏……

城市冰川高原都走了一遍。

“朋友們在喝酒的時候,

我一個人拿著小吉他在拍照。

拍完照之後,我就進入了一個狀態。

在國內沒見過那麼清澈的湖,

像海一樣,容易融進去,

就寫了幾句俄羅斯的旋律。

回國之後,總是忘不了,寫了這段話。”

這是李健寫《貝加爾湖畔》的情景。

風景的美固然好,

最終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是情感。

《南方都市報》曾經有一篇採訪,寫李健的一天。

他喜歡慢生活,每天以一杯氣泡水開始,

一天兩頓飯,因為他晚睡晚起。

然後喝喝咖啡,下午再品茶。

空餘時間就彈琴,彈著彈著靈感來了,就寫一下歌。

其餘時間就看書和運動。

他說:“我覺得一個40歲的人,

變得大腹便便,開始禿頭,

肆無忌憚地光著膀子上街,

這是我非常忌諱的。

人可以變老,但要老得體面一點。”

李健家裡擺著各種咖啡器具。

手衝壺、摩卡壺,也有蒸汽式咖啡機。

“我喜歡深度烘焙,不能太酸。”

李健還在家裡開闢了一個專門的茶室,

“我通常是上午喝咖啡,下午喝茶,

現在喝得比較多的是巖茶。”

李健家裡還有一個碩大的書架,

只有兩三本比較通俗,

更多的是哲學、詩歌、俄羅斯文學,

博爾赫斯文集這些嚴肅而冷僻的著作。

“我很多時間都用在讀書上了。

一個人讀書越多,越會意識到自己的匱乏。

讓人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於狂妄。”

除了品茶品咖啡品書,李健還喜歡健身,

一個禮拜會去健身四次,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必須善待它。”

小貝殼做飯,李健就做家務:

“我願意收拾房子,我家從來沒請過小時工。”

一位出入過李健家的朋友感嘆:

“他們家洗手間的毛巾都看得出是選了又選的,

別人家的東西是為了用是為了生活,

他們家的東西好像每一樣都充滿了愛。”

李健沉迷於這種有風格很精緻的生活:

“我是一個生活享樂主義者,

我覺得人應該最大限度享受生活給你的一切。”

但是,李健的享受又非常樸素,

陳設非常極簡,物品也不奢華,

“東西不一定要多要貴,但一定要好。”

李健喜歡享受生活之慢。

他儘量避免與網絡時代發生關係。

兩三個小時才看一次手機,

接打電話,或者回短信。

李健的交際也很慢很簡單,

“我不會跟女性走得太近。

不光女性,男性也不近,

我幾個相當好的朋友也一年才見一回面,

我不喜歡生活裡有太多人。

古人說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真正的好朋友,也不需要頻繁接觸。”

他沉心靜氣,享受著每一個日子。

李健永遠清清的淡淡的,

不汲汲於利,也不熙熙攘攘。

他說:“活著不是和別人比較,

不要忙著追逐而忘記了享受生活。”

一個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大家都覺得李健是一位好歌手

但其實他更是一位好的生活家。

他的工作哲學工作方式工作態度,

他的生活哲學生活方式生活態度,

其實比他的音樂更有味道。

都說他的歌樸素、乾淨、動人,

但其實他的歌,就是他的生活。

李健是一個真正把人生活明白了的人。

他說:“做幸福的人,比成功更酷。”

只不過,這樣的抽離,

是需要很大的決心和智慧的。

010

很喜歡李健對婚姻的詮釋:

“好的婚姻,就是選一個對的人。”

快樂沃克眼中的導師李健:做人比做音樂更恬靜更內涵

李健和他妻子孟小蓓的愛情,

是我聽過最浪漫的故事。

在1984年那個燥熱無比的夏天,

一個吃著冰激凌的10歲小男孩,

遇到那個小他5歲的小女孩。

她有著明亮的雙眸,

長得像俄羅斯小孩一樣機靈可愛。

從那以後父母每次在家裡說起孟家的朋友,

李健都會在一旁問:

“是那個長得像俄羅斯姑娘的女孩家嗎?”

懵懂時光裡的相遇,

如潺潺流水,各自的模樣在彼此心田的流淌。

在不再相遇的時歲月裡,滋養著彼此的心田。

兩人的重逢,是在長輩的婚禮上。

那時李健在上高中,一身青春的少年氣。

孟小蓓也從5歲的小女孩,

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少女。

李健偶然間往樓下望去,

孟小蓓恰巧從底下往上看,

兩人的目光交織在一起,

是青春時代的怦然心動,

是久別重逢的喜悅和激動,

是緣定終生的深情。

之後故事的發展,

就像李健創作的歌曲《傳奇》唱的那樣: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寧願相信我們前世有約

今生的愛情故事不會再改變

寧願用這一生等你發現

我一直在你身旁

從未走遠”

時間繼續向前流逝,

那份一眼萬年的深情,

在兩人心間從未褪色。

如今,李健火成“萬人迷”後,

記者問他:“你知道麼,很多女人都愛你。”

李健說:“我對女人充滿了關愛和尊敬,

但我不會跟女性走得太近,也不可能離婚。

我也喜歡很多女孩子,但遠遠欣賞就夠了。

我們可以欣賞很多人,但不一定要去佔有她。”

李健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李健自小到大的偶像是蘇菲·瑪索,

一次電影節,朋友說可以安排與她見面。

李健卻說:

“算了,不見了,我遠遠喜歡就夠了。”

李健只喜歡和他的小貝殼虛度時光。

在孟小蓓微博裡,滿是和李健相處的甜蜜。

她用先生這兩個甜蜜的字眼,把他們的小日子描繪成小詩歌。

2015年2月25日

休假先生倚在門邊看著我整理茶室,

輕含笑意說了句:

“咱倆現在這狀態打一成語。”

“是什麼?”

“袖手旁觀。”

2014年9月22日

我在小園澆水,

昨晚回來的出差先生隔著紗窗說,

“與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時光,

否則只是時鐘無意義的遊擺……”

風兒吹過來,小花草紛紛跳起舞。

2014年8月13日

咖啡先生精心做了一杯極好的濃縮,

我就挑了黑松露巧克力球搭配,

他看著我說:“你哪來這麼多好吃的,還都藏起來了,像個小松鼠!”

…………

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讓人有點羨慕嫉妒恨。

李健欣賞錢鍾書和楊絳這樣細水長流的愛情,

他不喜歡折騰,不喜歡把自己和別人整得遍體鱗傷。

他說:“愛就是尋個相稱的人虛度時光。”

記者問他:“你們在哪裡度的蜜月?”

李健笑笑回答:“我一生都在度蜜月。”

人人都羨慕孟小蓓“收”了他,

他卻覺得娶到孟小蓓,自己才是最大的幸運。

人人都覺得他是才子,

他覺得她才是真正的才女。

愛是美好的兩個人相互碰撞,

一個人發光發亮,另一個人黯淡無光的話,

是很難相互靠近的。

半生已過,

李健依舊會寵溺地叫著,

很多年前給孟小蓓取的外號,小貝殼。

《傳奇》,

是兩人久別重逢後一眼定終生的愛情,

是他守護小貝殼一生的承諾;

《小鳥睡在我身旁》,寫出對小貝殼的關愛與呵護;

《一往情深的戀人》,唱出了他對這份愛情的深情守候。

他寫過很多很多歌,字裡行間充滿愛意的源泉,都來源於孟小蓓。

如此情深,怎不動人。

011

這麼多年過去,

經歷了音樂道路上的起起伏伏,

李健仍然沒忘他的初心,

不管有沒有人關注,

紅還是不紅,

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

專注於鍾情的音樂。

他在2003年的一篇採訪中說道:

音樂最打動人的是情感。

當《一生有你》和水木年華的名字,

紅遍大街小巷的時候,

李健在北京一座寒冷的四合院裡,

研究怎麼在院子裡弄一個小鍋爐。

他保持著每兩年一張專輯的發片速度,

沒有太大的動靜,卻也溫飽無虞。

這期間,鳳凰傳奇火了,

網絡歌曲火了。

有朋友看他還是不緊不慢的便勸他,

你怎麼就不能寫一些朗朗上口的歌呢?

他覺得自己做不來。

2006年他曾經在博客裡寫下一段話,

“一向關注為人清淡的歌手,

認為只有這樣才是做音樂的態度,

而那些把自己弄得很熱鬧的藝人

總感覺不太真誠,

儘管聲名顯赫,

但音樂常常被人忽略不計。

我之所以成為一個職業歌手,

是因為熱愛音樂,

而不是通過音樂快速致富。

我們任何時候都應該看清自己,

別覺得自己那麼渺小,

也別覺得自己那麼偉大。

不論唱歌還是寫歌,

李健都會像他的人一樣,

直白再加上親切。

父親去世他寫《父親》;

回到哈爾濱,

看到松花江的變化,他寫《松花江》;

走在北京街頭,感慨生活重壓,

他寫下《異鄉人》。

就拿他翻唱的“袖手旁觀”,

“你最近好嗎”的“好”字

和“能不能不管”的“不”字,

他就用得自己獨特的口語化方式去詮釋,

幾個細節就讓人感到像是在緩緩訴說。

與我喜歡的詞人林夕寫的,

一些比較深奧的句子相比,

他的歌都是平鋪直敘的,

但卻有時更能寫到我心裡,

比如那首“一往情深的戀人”

就曾經讓我聽哭好幾遍,

一字一句都很直白,

但就是直戳淚點的感覺。

很多人都說,李健是音樂圈的一股清流。

正如他說的“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富有”,

所以從年少成名到現在人到中年,

李健彷彿一直在和現實的價值觀逆向而行。

“我不買房子,我一個房子都沒有。

但是我喜歡彈琴,我買很多吉他。

我買吉他比我買房子更有愉悅感。”

他讀紙質書,聽CD,

家裡一整牆的收藏,

每次拿出來都如數家珍。

他從不跟風,只跟隨自己的內心。

當圈內人一股腦想衝到熒幕前,

將自己推銷出去時,

他一邊窮著,一邊說:

還是創作最快樂啊,

有靈感的時候我就什麼煩惱都沒了。

李健的歌聲

那裡有初衷,

那裡有情懷,

那裡有感悟,

那裡有懷念。

他用歌聲唱著人生的故事,

沒有裝腔作勢,

沒有虛偽乖張,

只是淡淡地清唱。

無論這個世界如何製造新的熱潮,

彷彿都不能打擾他的喜歡。

看書,開一瓶酒,在唱片機上播放一張心愛的唱片,

彈著吉他唱著歌,足矣。

快樂沃克眼中的導師李健:做人比做音樂更恬靜更內涵

[1]《為什麼李健如此受歡迎》,知乎;

[2]《高手從來不拔刀》,正商閱讀;

[3]《李健:我比餘華還了解他的作品》,意見領袖;

[4]《李健神秘老婆首次被曝光:愛,是此生只為你一人心動》,格姐,悅網美文日賞;

[5]《你這樣活著不累嗎》,小視本人,視覺志;

[6]《李健:永遠不會爭第一》,壹讀,原文來自人物;

[7]《李健,風吹麥浪:麥田的守望者》,曾浩珉,天籟之音;

[8]《春風拂面不如你》,萌,龍廣學堂;

[9]《李健:父親和我》,成都微聯盟;

[10]《時間會為你證明》,王利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