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結婚時,養母逼著要20萬彩禮

01


七歲的林琅怎麼都想不到,因為一條裙子,她永遠地失去了媽媽。

那是一條白色的公主裙,林琅看到同桌的小女孩穿了。她十分羨慕,同桌說,縣城的百貨大樓就有賣。

林琅纏著媽媽給她買,為此她十分努力地學習,期末考了班裡的第一名。

媽媽終於答應去給林琅買裙子。從鎮裡到縣城要坐公交,媽媽走出家門,遇到了隔壁袁婭的爸爸。他開小貨車,剛好要去縣城送貨,說可以捎上林琅的媽媽。

林琅暈車,所以沒有跟媽媽一起去。她在家這裡看一會兒,那裡摸一下,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她的腦子裡,滿滿都是自己穿上公主裙的樣子。

林琅沒能等來公主裙,卻等來媽媽出車禍的消息。

在一個拐彎的地方,袁婭的爸爸為了避讓迎面過來的一輛車,方向盤打得過猛,整輛車都摔到了馬路一旁的懸崖下面。

林琅的媽媽,還有袁婭的爸爸,雙雙離開了人世。

林琅起先還聽得很懵懂,直到人家說,孩子,你再也沒有媽媽了。

她才“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林琅的爸爸沉默地辦完了喪事,好像一下子老了十歲。他的臉上沒有表情,煙抽得比任何時候都要多。有時他會一動不動地盯著林琅,讓她莫名害怕。有一天他突然開口,說,是你害死了你媽。

林琅哭著跑了出去。

爸爸沉浸在悲傷裡,常常顧不上管她。她已經幾天沒有好好吃一頓飯了,她身上的衣服也髒得不像樣子了。她不敢跟爸爸提出任何要求,就連哭,她都是一個人偷偷躲在角落裡。



故事:結婚時,養母逼著要20萬彩禮



02


幾天後,袁婭的媽媽走進了林琅的家,只是很快就被林琅的爸爸趕出去了。

後來林琅才知道,她是去道歉的,順便談賠償的問題。

人都沒了,道歉有什麼用呢?

賠償,她拿什麼賠呢?買車借的錢都沒有還完,總不可能再去借。

並且,林琅的爸爸壓根就不想看到袁婭她們家的人。

有天爸爸說要出去辦事,臨走他給了她十塊錢,讓她去商店買零食。

林琅吃完了所有的零食,爸爸沒有回來。

林琅的肚子餓得咕咕叫,爸爸沒有回來。

太陽一點一點落山,爸爸還是沒有回來。

林琅蹲在家門口,心裡面無助又害怕。

林琅的眼淚就要落下來的時候,袁婭過來了。她說,林叔叔今天可能不會回來了,你去我家吧。

林琅想說不去,可她回頭看了一眼黑洞洞的屋子,拒絕的話到底沒能出口。

林琅不是第一次去袁婭家。媽媽活著的時候,她和袁婭整天在一起玩,兩個小女孩兒有說不完的話。袁婭比林琅大一歲,她一直像個姐姐一樣照顧她。

袁婭的媽媽李阿姨做了香噴噴的麵條,上面還臥著一個雞蛋。林琅餓極了,端著碗狼吞虎嚥。她覺得自己挺沒骨氣,明明應該瀟灑地把面倒在地上,她卻統統倒進了肚子裡。

晚上林琅和袁婭睡在一張床上。她翻來覆去睡不著,她聽到另一頭的袁婭也在輾轉反側。不知道過了多少,林琅終於迷迷糊糊睡去。


故事:結婚時,養母逼著要20萬彩禮



03


爸爸一直沒有回來,林琅的爺爺奶奶已經去世,別的親戚全都躲著她。林琅像個被人拋棄的孤兒。

她常常後悔,如果不是她非要那條裙子,媽媽就不會出事。她也恨,恨袁婭的爸爸把車開到懸崖下面去,害得她沒有了媽媽。

爸爸走之後,林琅吃住都在袁婭家。李阿姨對她很好,袁婭也對她很好。可林琅對她們,卻總是冷冷的,從前跟袁婭那種親密無間的感情再也不存在了。

林琅總覺得,是袁婭的爸爸害她成了孤兒,所以她心安理得地接受袁婭的媽媽和袁婭對她的好。

從前李阿姨是不上班的。自從袁婭的爸爸去世之後,她就在附近的工廠找了活幹。

她每天都很忙,在工廠和家之間來回跑。但不管再忙,她都會把林琅的衣服洗得乾乾淨淨,還會給她做喜歡吃的菜。

林琅原本以為自己上不成學了,但開學時,李阿姨帶著她去報了名,還給她買了新書包。袁婭也想要新書包,李阿姨哄了半天,說下學期再給她買。

她一直跟袁婭睡一張床,但總是一人睡一頭。睡覺以前,她們幾乎不聊天。有時候袁婭興致勃勃地說起一件事,林琅總是淡淡地回應。

事實上,媽媽離開後,林琅就變得沉默寡言了。


故事:結婚時,養母逼著要20萬彩禮



04

一晃就過了十來年。

林琅的高考成績不理想,李阿姨二話不說就讓她去復讀。

那時袁婭也去了廠裡上班,經常要倒班。怕影響林琅休息,袁婭上班後就去跟李阿姨睡了。

那天半夜,林琅起來去廁所。走到客廳,她聽到李阿姨的臥室有爭吵聲。

林琅很好奇,她很小心地把耳朵貼在門上聽。

袁婭在哭,一邊哭一邊說:“林琅林琅,你心裡就只有她,到底誰才是你親生的?”

李阿姨嘆氣:“你這孩子說什麼呢?咱們家的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讓你復讀,是因為條件不允許呀。再說了,你自己也不是學習的料,復讀也沒什麼用。”

“那為什麼有錢讓林琅復讀?”袁婭不依不饒。

“那是因為林琅的爸爸每個月都有寄錢來。”李阿姨說道。

袁婭不吭聲了。林琅怕被發現,沒敢再聽。

上完廁所回到床上,林琅沒有再睡著。一想到爸爸每個月都寄錢卻不肯回來看她一眼,林琅就心如刀割。難道在爸爸心裡,依然認為是她害死了媽媽?

還有李阿姨,她從來沒有說過爸爸寄錢的事。她對林琅的好,林琅不是不感動。可誰能想到,這是因為爸爸寄了錢的緣故。

林琅覺得自己的人生真是悲催。


故事:結婚時,養母逼著要20萬彩禮



05

復讀的那段日子,林琅前所未有地用功。


她明白只有自己努力,命運才有改寫的可能。她不想跟袁婭一樣在廠裡灰頭土臉地上班,她要過光鮮亮麗的日子。

林琅如願考上了心儀的大學。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李阿姨笑得特別開心。袁婭一句話都沒有說,林琅想,她應該是落寞的吧。

大學第一年的學費是李阿姨出的,之後就是林琅自己打工賺來的。她知道,李阿姨這些年的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衣服都洗得發白了還捨不得買新的。

大學畢業,林琅進了省城的一家上市公司,還有了一個男朋友。

男朋友比林琅大五歲,對她挺好,讓她很有安全感。林琅依賴他,信任他,想要跟他過一輩子。

可是談婚論嫁的時候,李阿姨說什麼都不同意。她說那個男人配不上林琅,他們在一起不會幸福。

林琅卻鐵了心要嫁給他。李阿姨越反對,林琅的意志越堅定。她說如果李阿姨不同意,以後她就再也不回來了。

李阿姨無奈地點了頭,卻有一個條件。她說她辛辛苦苦把林琅養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她要二十萬彩禮,一分不能少。

林琅覺得李阿姨太貪心,說,你別以為我不知道,我爸每個月都給你寄錢了。

李阿姨毫不含糊,你爸寄的那點錢只夠你吃飯的,還是吃素菜。這麼多年你上學買衣服,哪樣不是我操心?

林琅無言以對。最初的時候她以為李阿姨是因為愧疚才對她好,所以她心安理得地接受。後來得知爸爸寄了錢,李阿姨在她心中的形象就打了一個折。

等到李阿姨獅子大開口要二十萬彩禮的時候,林琅覺得她簡直就是勢利。她養大她,讓她上了大學,原來是為了在她出嫁時賺回來。

林琅十分心寒。但她還是取出所有的積蓄,和男朋友一起湊了二十萬拿給李阿姨。

雖然李阿姨作為女方的家長參加了婚禮,但林琅知道,她們之間的那點情分,已經被二十萬斬斷了。


故事:結婚時,養母逼著要20萬彩禮



06

婚後林琅很少回去看李阿姨。她下定決心要把日子過好,不能讓李阿姨看了笑話。


可惜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幾年,林琅就發現男人出軌了。這個時候,他們的女兒才一歲多,一直是婆婆幫忙帶的。

林琅感覺天都塌了。她不知道該跟誰說,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離婚的話,誰來帶孩子?房子是男人婚前買的,她和孩子要住哪裡?可是不離婚,她根本做不到原諒男人。更何況,誰也不能保證他不會再去勾搭別的女人。

那段時間,林琅迅速地瘦下來。

袁婭來省城辦事,給林琅捎來兩件毛衣,說是李阿姨親手給孩子織的。

袁婭還說,我媽很想你,有空帶孩子回去看看。

看到林琅瘦了那麼多,袁婭一個勁兒地問她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她的眼神裡都是關切,林琅再也無法假裝堅強,把男人出軌的事情告訴了她。

離,必須離!

袁婭有點激動。

可是……林琅吞吞吐吐說了她的難處。

袁婭聽完,滿不在乎地說,這些都不算事兒。我媽現在閒著,完全可以來幫你帶孩子。

至於房子你也不用愁,你結婚時我媽不是要了二十萬彩禮嗎?她都給你存著呢,取出來再湊點錢付個小房子的首付還是沒問題的。

其實她從來沒想過要你的錢,她就是覺得你太單純,怕你在感情裡吃虧。如果你婚姻幸福,這筆錢她會給你的孩子上大學用。如果婚姻不幸,這筆錢就是退路。

林琅頓覺羞愧,袁婭又說,你真的以為你爸寄錢了嗎?那是我媽編出來騙我的,因為我找她要匯款單,她根本拿不出來。

你結婚以後她把你從前的一本相冊放在床頭天天看,我要告訴你真相她非不讓,說不能讓你知道你爸那麼無情。

林琅感慨萬千。一直以來,她都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覺得袁婭和李阿姨做什麼都是應該的。

可是她從來沒有想過,在那場車禍中,她們一個失去了爸爸,一個失去了老公,她們一樣是受害者。

她們從來就不曾虧欠她。

想到這些,林琅覺得自己挺混蛋的。


故事:結婚時,養母逼著要20萬彩禮



07


林琅離了婚,女兒歸她。李阿姨來到省城給她帶孩子,有時她們三個人一起出去,不知情的人會以為李阿姨是林琅的媽媽。林琅總是笑,從來不否認。

林琅三十歲這一年,消失了二十多年的爸爸終於露了面。鎮子裡修商品房,原來住的地方都要拆遷。他不知從哪裡得到消息,回來辦手續。

他老了,頭髮很多都白了。林琅見到他,忍不住問他為什麼這麼多年都不回來看她。

他說看到琳琅就會想到死去的妻子,所以他走了。後來他在外面成了家,就不想回來了。這不他兒子談了個女朋友,沒錢買房,得知老家拆遷,他趕緊來看看。

以後我都不會再回來了,你就當沒有我這個爸爸吧。

聽到這樣的話,林琅只想哭。

林琅覺得自己很不幸,小小年紀就沒了媽媽,還被親生父親拋棄。

林琅又覺得自己很幸運,被拋棄後她沒有變成孤兒。她遇到了生命中最溫暖的兩個女人,她們掏心掏肺對她好。

過去怎麼樣,林琅不想再提,她只想和孩子,還有李阿姨她們,過好以後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