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字源识字-阝和邑(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阝在字的左边和右边表示不同字,在左表示“阜(土山)”,如队、隘、陕等;在右表示“邑(土城)”,如都、邦等。只要相同的字形,对独体文来说,物理特征或者说外貌表象是相似的。你知道阜和邑有什么相同的外貌特征吗?

117.字源识字-阝和邑(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17.字源识字-阝和邑(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邑(宜yì)从其甲骨文、金文、篆书来看,上面是囗(围),可以理解国或城的外围边界或城墙,下面是一个张口的蛇,隶变楷化证明了不是人的跪坐,而是巴蛇,巴的字义为蛇张口吐舌的画面(图1)。过去的城市是用来盛放人和物的,便于人们经商聚集的地方(赶集)。借用了蛇的特性,可以吞食储存食物的特性,还有盘踞的特点,来刻画城市的功能可以储存人和物,逐渐外扩的特性(图2)。所以,邑为古代人们聚集的城市。借“宜”声表示城市聚集人和物要适宜,不可过度。就像现在的“大城市病”,人满为患,车多堵塞交通,就如蛇能吞超过其体量的食物,但是也不是无限的。邑作偏旁居右为“阝”和阜作偏旁居左“阝”,位置不同表象类似,都是凸起的土堆(看古城遗址图3)。竖“丨”表示纵向或垂直,指示凸起的城市建筑;折“”表示圆或弧,指示城市的布局基本都是圆弧或方形;弯钩“”城市不断向外扩张。“阝”居右组成的有都、邓、邦、邪、邮等。

117.字源识字-阝和邑(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图1

117.字源识字-阝和邑(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图2

邑的本义为人和物聚集区。引申为1.古代称侯国为邑,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3.国都,京城,如商邑(商都)又指旧都、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4.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5.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6.旧时县的别称,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7.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117.字源识字-阝和邑(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17.字源识字-阝和邑(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17.字源识字-阝和邑(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