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一一“卧龙岗”匾额悬挂纪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今天,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10月7日,农历为八月二十八日,也是诸葛武侯的忌辰祭日。

南阳市博物馆除了如期举行纪念活动外,还特意悬挂“卧龙岗”匾额,为胜迹卧龙“点睛”。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上午8:00整,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匾额上鲜艳的帷幕,被徐徐拉下。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在场所有的人们,见证了这一千载难逢的隆重时刻。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此匾额的悬挂,是有一定故事和意义的。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匾额上的墨宝,出自明代进士、清代户部尚书、著名书画家、诗人戴明说(yue悦)之手。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戴明说(音yue悦)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即公元1686年。河北沧州人,字道默,号岩荦,道号定园,晚年自号铁帚。

戴明说于明代崇祯年间中进士,清代顺治年间任户部尚书。

戴明说的书法,受到了董其昌和王铎的双重影响,他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既有董氏的巧妙、淡泊,也有王铎的笔墨狂放。

清代的顺治皇帝,对戴明说的书画极为推崇,把他视为当朝的米芾与董其昌。

清顺治十一年即1654年的夏天,戴明说拜谒刘备三顾诸葛遗迹时,于“茅庐中”题写了“卧龙岗”墨宝。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这墨迹,端庄大方,优雅大气。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这墨迹,距今已有364年的历史了。

今天卧龙岗景区的大门处,原来立有“千古人龙”石牌坊一座。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但在1966年的夏天被人为地毁坏了,其残断严重,后人无法复立。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1973年的9月,为了保护文物古迹,供人游览,南阳市博物馆圈筑了围墙,并在牌坊基础上建筑了清式门楼。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当时,由于认识和条件所限,门楼始终没有悬挂匾牌之类的标志。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到了1979年,旅游事业开始起步,南阳市博物馆在大门囗悬挂对联两副,为饱经沧桑的胜迹增添了生机。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了对联而檐头下仍然没有任何标志物。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1980年,南阳市博物馆将门楼处原石牌坊上的“千古人龙”四字制成木质匾额,悬挂在门楼的檐头之下。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这匾额,给千古胜迹带来了灵气;

这匾额,使许许多多熟知卧龙岗历史的人们产生联想和感慨。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千古人龙”,是卧龙岗的标志,也是广大游客留影纪念的最佳背景。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运远望去,匾额鲜艳夺目。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到了1992年的9月,一座新的“千古人龙”石牌坊在原牌坊、今大门前15米处重建。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于是,大门檐头下的“千古人龙”匾额,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摘了下来。

而大门檐头下自此至今,再没有悬挂任何标志。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虽然,后来在门楣的上方悬挂过启功的“南阳市博物馆”和王学仲的“卧龙岗”墨迹。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但,由于或内容或位置不够醒目等原因,这些匾额始终和这一胜景不够匹配。

因此,在檐头处重新悬挂匾额,是关心卧龙岗文化人士的共识。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而经过有关专家充分证明,并征求社会有关人员的意见,清代初年戴明说的“卧龙岗”,便成了大家的首选。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南阳市博物馆对于悬挂这一匾额的每一细节都很慎重。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今年的三、四月份,有关人员曾经多次进行现场查看,研究方案。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尺寸的大小,也进行过多次实地效果实验。

至到效果图满意为止。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新的匾额开始制作了。

文字,釆用阴包阳传统手工雕刻技法。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周边,阳刻吉祥如意纹。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彩饰,全部采用传统绘画颜料——石色。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底色,为群青色。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四边纹饰内色和边框,为熟褐。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文字和四周图案的表面,为传统贴金。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参与此项工作的所有同志,都是一丝不苟,很有荣誉感。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在匾的背面,雕刻着“公元二零一八年夏日南阳市博物馆敬立”旳字样,以志纪念。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该匾额的设计制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啊!昨天的1986年,我自豪地站在卧龙胜迹的眼睛——“千古人龙”前,留影纪念。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嗬!瞬间32年后的今天,2018年,我和同事们一道,为这千古名胜“点睛”,真是感到无比的自豪!


张晓刚:今天,我们给卧龙“点睛”


古人说:

人事有代谢 ,

往来成古今。

我衷心祝愿:卧龙胜景今后更加诱人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