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惡!美國給中國備下一顆「毒丸」

险恶!美国给中国备下一颗“毒丸”

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日前同意訂立新的自貿協定,其中一項條款被西方媒體廣泛認為是針對中國,阻止墨西哥和加拿大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

“美國政府找到對中國貿易戰的新工具”,《華盛頓觀察報》7日如此評論近日達成的美墨加新自貿協定(USMCA)其中一項條款:若三國中有一國與某個“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貿協定,則其他協議夥伴有權在6個月內退出USMCA協議。這被西方媒體廣泛認為是針對中國,阻止墨西哥和加拿大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美國政府官員5日對外稱,該條款是一種“毒丸”,該協議將成為美國以後與各方開展自貿談判的模板。

险恶!美国给中国备下一颗“毒丸”

2018年8月29日在美國底特律拍攝的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國旗。新華社/路透

USMCA協議的達成在加拿大引起極大反響,加拿大《國家郵報》評論認為,新加的條款“令人驚訝”,“等於給了美國否決加拿大和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權力”。《全球郵報》稱,雖然加拿大政府極力否認,稱加拿大仍然有權和其他國家發展經貿關係,但中國和美國的反應表明,該條款“孤立中國”的意圖無法否認。5日,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發言人楊雲東應詢發表談話說,中國堅定支持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我們反對在WTO框架外杜撰“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等概念,實質上這是有關國家為推卸自身責任、拒不履行自己所做國際承諾所找的藉口,是不誠信的表現。我們對有關國家公然干涉別國主權的霸權行徑表示譴責,對有關國家經濟主權受到損害感到悲哀。

险恶!美国给中国备下一颗“毒丸”

當地時間10月1日,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就美墨加新貿易協定發表講話:美麗的一天。

“這是某種毒丸”,美國商務部長羅斯5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直言不諱地稱,若有哪個協議國與中國這樣的國家簽署自貿協定,則貿易協定中應含退出條款。美國CNBC網站稱,美國正在與歐盟和日本準備開展自貿談判,如果他們也接受這樣的條款,則意味著他們與美國遏制中國經濟的行動完全綁在一起。《華爾街日報》5日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USMCA協議稱為美國政策的“範式轉換模板”,但特朗普團隊能否與其他貿易伙伴複製這樣的新協議尚不得而知。

险恶!美国给中国备下一颗“毒丸”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5日在部長辦公室火箭模型旁受訪。來源:路透社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特朗普政府通過威脅退出原本的北美自貿協定,對加拿大和墨西哥擁有巨大優勢,這兩個國家經濟嚴重依賴該協定。但歐盟和日本目前還沒有與美國達成這類貿易協定,因此沒什麼可損失的。報道引述歐盟前經濟顧問安德里·薩皮爾的話稱,美國正在打“強權牌”,歐洲想要的是平衡協議,不會達成此類協議。法國外交與歐洲事務部國務秘書勒穆瓦納5日表示,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伙伴,“我們不會在威脅下談判”。歐盟經濟官員稱,美國在USMCA協議中的脅迫策略不會在歐美自貿協定談判中奏效。

日本《每日新聞》6日稱,日本正力爭實現包括中國在內的16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美方此舉將牽制這一協定的推進,今後或將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

“毒丸條款”短期衝擊有限

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日前同意訂立新的三國協議USMCA,以代替原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三方為此都作了一些讓步。

USMCA中包括了一個條款,即一方開始與“非市場國家”進行貿易談判,如果其達成結果中包含其他締約方不希望看到的內容,則允許其他締約方終止並替換美墨加貿易協定相關條款。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用“毒丸”形容這一條款(“毒丸條款”曾經是以股權攤薄防止敵意收購的術語),並稱該條款旨在阻止其他國家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且日後還可能在美國與日本和歐盟達成的貿易協定中複製。

“離魔鬼太近,離上帝太遠”。這是筆者在聽到美墨加三國達成USMCA協議後首先想到的一句話。美國作為北美洲主要的國家和市場,墨加兩國別無選擇地需要與美國保持緊密的經貿往來。而且在談判過程中,美國先分別與墨、加舉行雙邊談判,向對方提出高條件;在與較弱一方墨西哥談判中取得突破後,縮小較強對手加拿大討價還價的餘地使之屈服,最後達成一個多邊協議。壓榨和逼迫的手段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從本質來看,USMCA是一個區域性的貿易協議。如果說USMCA對中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經貿往來是一種約束,那麼其短期對中國的衝擊是有限的。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加雙邊貿易額為517.6億美元,中墨貿易額為476.7億美元,規模都不算非常大。而如果中國與加、墨企業按原來方式進行貿易,或中國增加兩國輸美產品的增值貢獻,由於涉及領域非常多樣,而且合作方式也各有不同,對美國是否產生不利影響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USMCA的條款能否適用存有疑問。

相比之下,更需警惕美方後續採取類同的策略,即“合縱”排華的可能性。USMCA反映出美國“先易後難”的策略,而美國要與歐盟、日本訂立類似“毒丸條款”則會更困難一些。

德國等歐洲國家在對外貿易上與美國有很明顯的分歧,比如購買俄國和伊朗能源商品。而且,德日等主要工業國對美國的經濟依賴相對較低,同時與美國有相對優勢的產品類同,與美國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

而且,歐日需要維護自己在經貿上的獨立性,在與美國保持經貿往來的同時,也需要與其他國家多做生意。例如,近來歐洲國家和日本商界、政府都表示希望參與“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項目;歐洲也在尋求建立獨立於美元的國際結算體系。

為應對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利局面,中國當前更需要努力開拓外部市場。與金磚國家、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的經貿往來,應是未來發展對外經貿關係的亮點。(作者吳幼珉是香港資深經濟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