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學印隨筆:烏鎮一夜

沈學印隨筆:烏鎮一夜

烏 鎮 一 夜

“烏鎮的一夜,我已為你等待了千年。”

凡是來過烏鎮但沒有看到這裡的夜景都稱之為憾事。

我以為是這樣!

我們現已走進了烏鎮,哪有不觀夜景之理。

從杭州到烏鎮後,已近晚10點。

街市的燈光不是很亮,甚至有些昏暗。

夜色中的烏鎮,靜謐,安詳,異常美麗。

街市的各式建築在燈光的裝飾下,閃閃爍爍,但霓虹燈不多,偶在幾處高樓上能依稀見到。

我們走在一條叫“子夜路”的街道,途經一座長長的雙排雙廊的大橋,橋下流水中的霓虹光影淌著江南水鄉的韻味,映襯的盡是兩岸高聳的粉牆,通明的燈光,石橋瓦屋的倒影,一片絢爛,一片斑斕,明明暗暗,甚是迷人。

夜遊烏鎮,我是第一次。

尤其在江南水鄉的古鎮。

我們在沒有導遊,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的閒蕩中,心情放鬆,心緒愜意,心神甜醉。

這種散步式的遊蕩是浪漫的!

我們只想在這有限的時間和無拘無束的氛圍裡,盡享這裡的夜色、燈光、美景和古鎮的靜謐與淳樸。

我們順著“烏鎮大橋”向左拐進了一條用青石板鋪成的商業街。

這條街市很熱鬧,店鋪挨著店鋪,餐館連著餐館,多數鋪面都是燈火通明,透過大玻璃窗就能清楚地看到裡面的人影,人們購物的場面。

小商小販在製作和叫賣著姑嫂餅、燻豆茶、三珍齋醬鴨和烤羊肉。

油炸臭豆乾的味道遠遠就能聞到了。

我們最終未能抵擋住它的誘惑,還是首先品嚐了這種香得難以釋口,臭得十分純粹的尤物,根本沒顧忌它是什麼東西。

街道兩邊盡是老式的民居,時而也能見到夾在兩側高高大大、古色古香的老宅中的窄巷,隱約可見小巷深處的淡淡燈光,既散落柔美,又祥和靜謐。

好奇的我竟幾次選定其窄巷,徑直走進,卻發現這裡別有洞天。

就像茅盾茅在他的《大地山河》中描述的那樣:

“……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迴,還能聽得見櫓聲唉乃,有烏篷船飄然而過……”

月亮升的老高,微風從河面吹來。

我們默默欣賞著河水裡波光起伏的月影、燈影、光影,牆影、樓影、船影,似乎有種漫步在蘇杭長堤的感覺。

夜色中的烏鎮,確有一種淳樸,吉祥,平安,愜意,讓人走進倍感親切和自然。

看得出,作為歷史古鎮,烏鎮的街道建築和民俗文化,都在彰顯著一種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之美。

在這個充滿淳樸文化氛圍的古鎮,漫步於她的長街或石板小路上,一種思古之情會油然而生。

尤其是在這美麗的夜晚,她獨有的恬淡,沉靜,內斂而含蓄的美,只有走近她,才能認識她,親近她。

回來的路上,我們走進一家絲綢店,買了幾條絲巾,權作留份紀念或送給朋友。

烏鎮的絲綢是很有名的,且價格都不是很貴,小包小袋小頭巾什麼的,多在十幾元,不像有些旅遊景區,處處天價,時時宰客。

我知道,我們現在還沒有走進烏鎮的主景區,只是街市的一段。

但是,我們已走進了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橋下游,橋頭立商鋪,水中倒影美”的夢幻多變的烏鎮夜色的風情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