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給我回了個「不用了,你留著」

我爸給我回了個“不用了,你留著”

週三,匆匆忙忙請了假忙了一早上,回到辦公室剛坐下,我媽發微信告訴我:“今天你老爸生日”,看了下日期,幾天前還記得的日子忙活一下竟給忘了,發了微信,給了紅包,不太會發微信也不善於表達的親爹回了個:“不用了”、“你留著”,“謝”

似乎大多的父愛都是嚴肅又內斂,在寫一些創二代的文章時,說起他們的父親,大多還是嚴肅和忙碌,有些甚至是缺席了孩子的童年,他們能相伴的只有兄弟,不過卻不妨礙父親的形象,他們統一地都對父親很崇拜,而這些並非言傳,而是身教,他們記得最多的是父親們忙碌的身影和艱辛的發家過程,所以對於接班企業和二次創業,這群二代企業家都有著迎接挑戰,向父輩看齊的心理準備;

當然,父輩對他們的愛永遠比母親要深沉,這就要從這群企業接班人的起步說起,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被自己的親爹扔進了基層,從底層做起,學徒工、跑市場、去談判、做策略、領導指揮,最後在父輩的輔佐下,一步步走上繼承人的位置,有的二代企業家經歷過這些要十多年,而這十多年的歷練足夠他們瞭解市場、瞭解商場、瞭解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這就是父輩們給他們創造的未來和價值,因此,在所有的採訪對話中,他們最感激的還是嚴肅不善表達的父親們。

不管家庭成分出於什麼樣的階級,其實都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媽,父愛給予的更多的是勇敢與責任,母愛則是善良與慈愛,不見面時,主要你不聯繫,他沒事也不會去打擾你;平時發條朋友圈,媽媽一個勁的點贊評論,爸爸總是毫無痕跡,但其實他私底下相當關注孩子的動態,相處了十年的朋友說起自己的父親,也是感概頗多,同樣平時交流不多,但最近,在她處在艱難的坎上時,她的父親卻一改往常,每天和女兒聯繫,不過問她的痛處,有的只是平時的日常,還有就是讓女兒放假散完心就早點回家。

記得那時候坐在地鐵上,我問朋友:“你在和誰聊微信”,她說:“和我爸,跟我爸說我們要去水族館呢”,那幾天她一路都在和父親報告行程,不是和丈夫,也不是和母親,而是平時不怎麼聊天的父親,其實,講真,有時父親內斂的幾句話,有時比母親的關心還有用,這大概就是父愛的力量,讓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風霜雨雪也能沉著堅定。

有一個週末,我爸打電話隨口問我:“放假了,有去哪裡嗎?”我回答他:“跟同學出來玩啊”,他抱怨地說:“怎麼又出去玩了”,那兩個月動態算頻繁,一個“又”字看得出我的朋友圈他必定是每條都看過的,但都只是弄不作聲地看,父愛的深沉總是參雜著一些靜悄悄。

母親的形象普遍是柔弱又堅強,而父親的形象卻是始終堅強不曾柔弱,堅強之下也就有了他們無法示弱和低頭的一面。從前一直認為他兇,又嚴肅,還不會關心孩子,但成年之後,直到自己開始工作,明白賣力的工作才能讓生活更好,家庭更安逸後才稍稍理解了一些;特別是在遇到了在生活和工作中難以平衡的創業者朋友後,才更懂得“父親”是一種責任,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撐的不容易,也很辛苦。

唐朝王建有句詩說:“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別人都說有了子女好,卻不知道有了兒女後發現自己開始慢慢變老,詩裡明指父母逝去的青春,但也暗示為人子女趁他們衰老之前多多珍惜相處時間,需不需要與堅不堅強無關,對於父親、母親,都該一視同仁地表達關心和愛護,韶華易逝,要不負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